APP下载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2008-03-07

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鱼竿老爸学生

黎 雅

老爸30岁之前的事,我记不太清了,因为那时,我才三四岁左右。后来听妈妈说,老爸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有了我这个女儿,这在当时的年轻人中,属于那种大龄青年。

关于老爸迟迟不结婚的原因,是因为他太“聪明”,那时候,初中毕业有两条路,一个是上中师,一个是上高中考大学。父亲初中毕业时,报的是师范,结果分数下来之后,由于他考太高了,师范学校不肯收,就让他去上高中,将来也指望他去读大学。奶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观念极强的“老太太”,当时坚决不让父亲去读书,爷爷在当时还算比较开明的,因此,父亲踏上了外出求学的路。

20岁的时候,父亲蹲在学校里啃书本,21岁的时候,父亲仍然是蹲在学校里啃书本,渐渐凸现出的问题是他的年纪似乎与他此时的身份格格不入,看着校园里越来越年轻化的面庞,父亲——这个21岁的高中生,蓦地,也感受了身上的那份压力和期望的目光,第一次经历那个“黑色六月”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父亲落榜了。第二年,父亲就着咸菜又熬过一年“半饥饿”的日子,也许当时的父亲并不觉得会“饿”,因为,饥饿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紧接着迎来了他的第二次高考,又是名落孙山,也许事情可以预料,却又总是让人捉摸不透。

终于,父亲卷着铺盖,告别了那菁菁校园,风尘仆仆地回了家。回家后的父亲也终究没闲着,活儿干得不多却也不少,毕竟他的手拿了十几年的笔而不是锄头。

紧接着,父亲又卷上了行李,匆匆奔赴人生的下一个站点,实际上是又回到了原点,父亲又回到了学校,只不过身份变了,不再是学生而成了“学徒”,对此,父亲一笑置之,心中多了几丝豁达。

紧接着父亲度过了29岁、30岁,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也就过去了,没有什么惊心动魄,更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父亲迎来了而立之年,也正式成为一个父亲。

从我记事开始,父亲好像没对我使用过“武力”。父亲不需要这样,但从他的一个眼神中我便可以看出他心里想着什么,无非就是看电视的时间太长了,作业没写之类的,通常这个时候,父亲在扔来一个凌厉的眼神之后,我便会“依依不舍”地把我的注意力从电视上转移到书本上。

父亲虽然不再是个学生,却依然喜欢写写画画,我的数学演算本上也经常会留下他的“墨宝”,每当这时,我就会拿着本子,那个被父亲批改过的印迹斑斑的作业本,冲着他大吼一通,那便是父亲只是将我做错的题目改过来了。这时候,父亲要么对于我的无理取闹笑而不答,又或者是理直气壮地指出我的那些“可笑的”错误。即使不再是学生,父亲也依然保持着学生的态度——勤奋刻苦地工作,正如他一丝不苟地改我的作业,指出我犯的错误。

父亲喜欢钓鱼,是极喜欢。家里放了一柜子的渔具,鱼线、鱼钩、鱼网、鱼竿,就差鱼塘了。母亲偶尔会埋怨杂物太多,但却常常被那些被父亲视为珍宝的小玩意儿弄得没办法,因为父亲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又太杂,经常是突然冒出一根鱼竿或一个其它的小物件,在你无意间走过某个角落的时候。钓鱼讲究心平气和、悠然自得,父亲就是那么一个耐得住性子的人,在7月中旬的酷暑里,一个草帽、一瓶水、一根鱼竿,父亲能在岸边坐上几个小时,收获当然也颇丰,冰箱里一年四季都不断鱼腥味儿,夏天吃新鲜的,冬天吃晒干的或是冰箱里早已冰得像砖头一样的。

30岁之后的父亲脸上多了些中沧桑,但也多了一份耐心和宽容,也许青春不再,年华老去,起起落落都是一个人所必需的。我去了高中,父亲也跨过了不惑之年的门坎,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父亲和我一样,也在慢慢“长大”。

教师点评

父亲的一生在女儿的眼中呈现的时候,一如传世的珍宝,拂去时光的蒙尘,往事的幽光就倾泻到面前。全文虽无一情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出父女之间不变的深情,往事只因亲人间的深情而动人心弦。

(邓济舟)

猜你喜欢

鱼竿老爸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钓鱼
老爸
学生写话
这些老爸,“爸”气十足!
鱼竿太长
有会飞的鱼吗?
愿者上钩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