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隐地
2008-03-07牛永晨
牛永晨
古刹千年
我们走在乡村的小道上,四周一片苍黄,所有的植物都像是被抽干了似的,恹恹地低下了头;苍白的天空没有一丝蓝色,只有鸟儿偶尔叽叽喳喳地飞过,但那叫声也是枯燥无比的。漫天的黄沙疯狂地撕扯并污染着一切,令人的心情无比烦躁。
突然,天边冒出了一个小金点。随着我们渐渐地走近,那个小亮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直到我们走到它身旁,才猛然发现,那是一座塔。
那是一座极高的塔,塔尖就像巨龙一般直刺苍穹,似乎要将天空中大片的云顷刻间刺成碎片。阳光如同金黄湿润的蛋黄一般,一股脑儿浇在了宝塔上,仿佛将它浇铸成顶天立地的巨人,令人心生敬畏。但那敬畏却被脚下柔情似水的古运河融化得干干净净,她轻轻地包裹在巨人的脚踝上,清凉地净化着巨人,也净化着世间的一切。我闭上双眼,心中的烦闷被这清香的河水冲洗得一干二净。忽然,塔中传来了佛磬的敲击声,伴着潺潺的水声,一下子流进了我的耳际。这声音清新而不媚俗,平淡而不简单,如同远山的清泉,一下子如醍醐灌顶般浸透我的心灵。
这样便到了高旻寺了。
惆怅淮扬
高旻寺,建于隋朝初期,与天童寺、天宁寺、金山寺并称佛教禅宗四大丛林。
与高旻寺有关名人只有一个,但这一个,却恰恰是中国乃至世界极为出名的人物。
他是康熙
或许他本并不想来扬州的,但他下江南时所见到的景致都太美了、太醉人。他也被迷得忘了东南西北,忘了很久以前先人犯下的那桩滔天大罪。再加南巡政治上的需要,他来到了扬州。
于是当他的皇轿第一次踏入这温软之地的时候,却看见了丛林远处密密麻麻的墓碑。墓碑上漂浮着惨淡的红云,伴随着乌鸦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康熙似乎听到了“扬州十日”中八十万扬州人的泣诉。
他一下子惊醒了。是啊,十日屠城,那又是一桩怎样的惨案啊!不知有多少人血流成河,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现在,他作为一个当年惨案缔造者的后代,背负着血海深仇,这块土地上的人又怎会让他安然入梦?
或许,那时的康熙是满怀愧疚走进高旻寺的。
清朝的先祖没有想到,扬州人的顽强与倔强没有阻挡住铮铮铁蹄,但却在百年之后,震撼了一个强大而广阔的大清帝国。
我凝视着高旻寺的门额,看着康熙皇帝于三百年前在此写下的“敕建高旻”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想,他那时一定是十分高兴的,但在喜悦中,却一定有一丝无法丢掉的苦涩与无奈。那是对一个王朝所背负血债的无奈啊!
佛寺悠然
我走在寺里的小道上,无意间抬头看到了这样一行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起源于一次小小的讨论,是一个禅师要他的徒弟写一句关于禅的诗。大师兄写了出来,但并不甚高明。一个在旁边扫地的小和尚见了不以为然,于是他对来寺里游玩的书生说道:“我也有想法,但我不认字,我说请你帮我记下来。”小和尚于是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上文的这首诗。后来,小和尚受老禅师赏识,终成一代名僧,他便是著名的禅宗六祖——慧能,这首诗也传到现在。
佛由心生,只要心到,万物皆可成佛。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那么多教派,唯佛教名满天下的原因。
人们总认为高深的哲理总需学识高之人才能参透,殊不知,返璞归真,不管是任何人灵到佛即到,是谓真禅也。
而佛教,恰恰是参透了这一点。于是,才会成为一大名教。
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佛教也开始慢慢改变了,佛学似乎已成了读书人的专属品,那好像与宗教关系并不很大,而更像是一门哲学。一座座香烟缭绕的寺院,似乎对香火钱更感兴趣。
不知怎的,我心里涌出了一阵悲哀。
何处禅声
还好,现在还有着高旻寺这样以佛理为本的古刹,它也开始让更多的平民领悟到佛理的精妙。它隐于尘世,清于尘世,却也在净化着尘世。
远处传来阵阵颂经声,在骄阳的璀璨下,淡雅而悠远。
(指导教师 苏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