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数字德育平台 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2008-03-06申军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3期
关键词:海淀区栏目青少年

申军红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在不知不觉中,网络已经渐渐成为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生活的形式,这种文化日益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方式、交际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青少年一代价值观的形成。“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网络时代的生活必然应该有网络时代的教育。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探索德育管理的新方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

一、海淀区数字德育平台的建设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确立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十五”期间,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遵循“以建设促应用,以应用带建设”的思路,全方位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从2000年起,海淀区投入专项资金,有计划地推进校园网建设和硬件设施配备工作。截止到2006年,区内所有中小学都建成了规范的校园网,所有中学和95%的小学实现了班班多媒体化,全区拥有了相对完善的硬件环境,为信息技术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海淀教育网作为立足海淀,向全国中小学生、教师以及家长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服务的综合性门户网站,经过几年来不断的完善和建设,中心机房已经安装专用服务器达50台,网络存储容量达35T,并实现了24小时零故障运行。截止到2005年12月,海淀教育网已建设400多个栏目,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海淀当前素质教育的成果,累计点击率已达一亿六千万次。

2004年召开的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提出,“通过网上班级活动、游戏竞赛、名师指点、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德育辅导,创新德育方式”,海淀区承办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德育平台 (http://moral.bjedu.cn)“德育工作者园地”和“青少年与法”两个栏目,并在2004年10月“北京市数字德育平台”启动仪式上正式开通。

二、海淀区数字德育平台的栏目特色

为了把海淀区教委承办的“青少年与法”、“德育工作者园地”两个栏目办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栏目,本着“边建设边研究”的思想,海淀教科所和海淀信息中心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开始探索科研部门与信息部门共同管理和建设数字德育平台的工作模式。

1.稳定中有调整,确立适宜栏目

自承办以来,海淀区教委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建立了组织机构,形成了管理制度,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德育工作者园地”和“青少年与法”两个栏目进行了精心的设置和充实。本着建好栏目、服务师生、贴近德育工作实际的原则,对二级栏目进行了合并、调整和新增,形成了现有的13个栏目,更新了内容,使栏目呈现出新的面貌。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使网页设计符合中小学生审美特点,有效合理运用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我们利用这些技术所组织的寒暑假的网络视频互动活动,效果极好,反映强烈,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2.建立常规模式,理顺管理机制

为了有效持久推进网络平台建设,海淀区建立了“中心统筹、专家指导、课题推动、信息员与通讯员共同负责、行政协调、课题骨干队伍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数字德育平台运行管理机制。

聘请有丰富网络管理经验和较高德育水平的老师为德育网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设置专用邮箱,负责接收学校德育信息,进行筛选后挂于网上,同时进行网络的常规管理工作。每校又设有固定的数字德育平台通讯员,负责把学校的德育信息随时发送到管理人员邮箱,二者相互配合,使数字德育平台信息提供渠道和发布渠道畅通。

建立平台建设的激励机制。我们每年都以点击率的高低和信息更新的频率和质量评价信息员,每学期给予信息员一次性奖励并评选区级优秀信息管理人员。德育网的管理人员定期统计学校的供稿数量和质量,每学期对积极参与德育网建设的先进学校予以表彰,海淀区教委将各学校参与德育网的建设情况纳入德育工作考核体系。

三、数字德育平台的活动组织

1.常态化的网上德育活动

数字德育平台一改传统的“灌输”、“说教”的德育方式,为学生自主教育、道德养成提供了平台。如学生行为规范讨论、热点问题追踪、学生自我管理、网络之我见等内容设计,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需要;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大力开发旨在培养或训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网络游戏和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养成的社会生活情境模拟的软件(模拟法庭等);以生动活泼的讨论、演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代替沉闷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增强德育吸引力。

开展“网络班会”、“优秀网页”评选等活动。“网络班会”从形式上能够使学生、家长、老师、校长在不同的地点,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上网,进行讨论、交流;从内容上能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方面和多角度的探讨,主题的选择可以是有目的德育内容。例如:十一学校的一次题为“让‘十佳精神唤起我们对学习、生活目标的追求”的网络班会,就充分抓住学校刚刚评选出“十佳”学生这样的契机,利用“十佳”精神,利用同伴教育功能,来激发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上的热情,使学生们在学习上有目标,在生活上有追求,并通过班会的探讨,明确树立理想和信念的重要性,达到德育目的。“网页设计”则是学生们的兴趣所在,从兴趣出发,通过学生自发的“优秀德育网页”设计评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网上专题讨论,师生交流,学生交流,自我教育,名人讲座等活动。

2.寒暑假期的特色德育活动

从2005年开始,海淀区利用网站的互动平台组织青少年进行寒暑假数字德育活动,师生、专家通过网络共聚一堂,畅谈青少年法制和各种德育话题。2006年首创网络视频互动现场会的方式,通过利用视频和网络开放、互动、即时的特点,把现场特邀专家、现场提问师生的影像通过网络实时呈现在参与互动的远端学生和家长的面前,突破了以往仅有文字和声音的交流方式,使活动更加生动、活泼、直观,效果更好。

栏目开办以来,连续三年,海淀区所有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及北京市其他区县的中小学生,都非常踊跃地参加了网上视频互动活动,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老师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了这次活动之中,师生和家长向专家提问和咨询的热情非常高。家长就孩子上网可能接触到的诸如色情、暴力、邪教或者怂恿进行非法活动等不适当的内容,以及如何处理网友会面等问题向专家作了咨询,学生就如何保护密码、如何在网上谨慎交友、如何处理上网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如何屏蔽不良网页等诸多问题向到场专家进行了咨询。专家对问题的解答详尽、严谨,不仅从法律的角度进行释疑,更从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006年寒假,我们在网上“冬令营”活动中首次推出了“精品书吧”活动,这项活动一经推出,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最初一次的500多人参加到现在第四届的3000多人参加,一次次地在海淀区以至北京市掀起读好书、荐好书热潮。

在推出“精品书吧”的同时,我们也推出了“网络征文”。几届征文活动中,我们逐渐把主题锁定在了“沟通”上,沟通不是单方面的,成人需要理解孩子,孩子也应该理解成人,相互的理解,真诚的交流才能让孩子与成人共同成长。

海淀区丰富多样的数字德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2006年寒假统计,“青少年与法”栏目点击率359450人次,“德育工作者园地”栏目的点击率110030人次,之后的每个假期,两个栏目的点击率均有明显上升。由于网络道德教育方式偏重于倾心交谈,教师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更容易产生思想共鸣,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互联网上的益友。

总之,如何将网络手段与德育工作进行深度整合,如何将网络的优势转化为教育的优势,如何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因势利导,利用网络卓有成效地开展学生德育工作,从而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猜你喜欢

海淀区栏目青少年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青少年发明家
关于栏目的要求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