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厦门市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选评
2008-03-03肖义
肖 义
【中考试题】
旅游天下可以在魅力城乡间细品人文遗韵,在淡漠山水中发现原始绝美,在乡间凄风里散尽一身烟华;行走人生,可以在心灵交流间品生活原味,在书香气韵中读世间万象,让我们快乐地出发吧。
请以“旅行”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题自定,文体不限,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写作导引】
“旅行”这个话题对我们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就课本而言,它化自于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的“背起行囊走四方”篇章,这是它的课文依据;就社会背景而言,近几年来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不少同学都有外出旅行的体验;就学生生活而言,生命本身便是一次“旅行”,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维在各种空间的行走也何尝不是一次“旅行”?
一、 细读引语,选好角度。
为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命题者特意精心设计了一段简短的引语。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分析,你会发现引语已对“旅行”作了很好的注释:旅行是纵情山水的体验,旅行是思想灵魂的放飞,旅行是渗透文本的阅读……这儿既讲了它的本义:外出游览,又讲了它的引申义:心灵和生命的航行。我们如从这两个角度切入,就可扩展写作的空间:如写自己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人生成长历程中的收获和体验;写徜徉书本中的心得和体会;其他还有母爱之旅、审美之旅、环保之旅、历史之旅、感恩之旅等等。
二、 确定文体,展示才情。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的要求给广大考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适合自己写作的文体,充分展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果你长于叙事,不妨首选记叙文,通过回忆旅行经历,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如果你长于思辨、说理,不妨选议论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你视野开阔、有较深的文学素养,不妨首选散文,用优美的语言、广博的材料吸人眼球;如果你创新意识较强,可以打破常规,以新颖的体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以“旅行药品说明书”的形式,阐释“旅行”带给人们的诸多益处;或以童话的形式,写一条鱼跨越时空的旅行,呼吁人类注意环保;或以故事新编的形式,以《徐霞客新游》为题,写徐霞客重游山川,发出“风光不再”的感慨,提醒世人不要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对自然资源无休止地开发……
三、 以情动人、飞扬文采。
“旅行”这一话题贴近实际、选材丰富。考生下笔不会很困难,但要避免落入俗套,就要精心选材。可以选一些真挚感人、引人深思的素材,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阅卷老师。要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优美、意境更加深远,结构更加明确,这是获得高分的重要法宝。
【佳作展示】
行走在他们伟大的人格之中
厦门一考生
文天祥说过一句精妙的话,概括了古往今来义士烈汉们的特征:“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而今我行走于他们伟大的人格中,感受那些历史洗涤不去的伟大人格。
——题记
他手握持节棒,傲然立于茫茫雪原中。苏武,曾有人这样评价过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人。”十九年异国他乡,多少夜以泪洗面。因为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冷战,凶暴的匈奴人竟将苏武囚禁于罕有人迹的大漠荒野中。他饿了,就只能食雪、吃草;他困了,倦卧于冰天雪地之中。他不屈服于威逼利诱,不屈于严刑拷打,只因为他有一颗顽强坚定的爱国之心。去时正值风华正茂,归时已是白发苍苍,而苏武不曾抱怨,只是在回长安的路上噙满泪水。史铁生说约伯的信心无上帝的担保,是真正的信心,而今我要说的是,苏武的一颗爱国之心更是无任何福祉的承诺,是一颗令人敬畏的真正的爱国之心。
行走在苏武伟大的爱国人格中,我只有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敬畏他给历史留下一座不倒的爱国丰碑。
我不知道屈原是以何种心情何种脚步来到汨罗江边的。奸臣的陷害,君王的昏庸,百姓的疾苦,楚国的危在旦夕,当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他所无法挽回时,他选择葬身波涛汹涌的汨罗江中,他选择与日月争光,他也选择了让后世的我们扼腕痛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的志,忠诚为国、造福百姓的宏图大志;“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是他的心,饱受折磨、无可奈何的疲惫之心。司马迁饱含感触地写下了《屈原贾生列传》,写屈原的意气风发,写屈原的精准谋略,写屈原的穷困窘境,终究还是落笔到那个形容枯槁,站立于汨罗江边的屈原,终究还是让我落泪了。
行走于屈原伟大的正直人格中,我只有怀一颗仰慕之心,仰慕他给历史留下一首余音不绝的正直之歌。
“士为知己者死”,当豫让喊出这句话时,我想连天地都敬畏得不敢出声应答。行刺赵王襄子不成,豫让并没得到心灵上的丝毫宽慰。他乔装打扮,易容改面,跪在赵王襄子的轿前,恳请襄子脱下他的王袍,好让自己对着王袍刺三剑。襄子落泪了,而豫让却说:“智伯国士逼我,我必国士报之,今方可归去而见矣。”自刎于轿前,只为了智伯的知遇之恩。肝胆相照、侠气逼人。江淹也写得好:“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志,割慈忍爱,离邦去里。”豫让让六国剑客动容落泪,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豫让用他的行动筑起了牢固的“义”字。
行走于豫让义气的伟大人格中,我只有怀着一颗被震撼的心,震撼于他给历史留下这样的浓墨重彩。
这是场不悔的行走,行走于他们不屈的人格当中,有畅快淋漓的感觉,不必伤感,因为他们真的活出了自己的真性情,活得潇洒,活得坦荡。
一场不悔的行走……
[简评]
作者写的是一次心灵之旅,行走于具有伟大人格的历史人物之中:苏武出使数载而气节不改、屈原不愿同流合污而投江自尽、豫让忠贞不二而求自刎。文末画龙点睛,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人要活出真性情、活得坦荡。文章视角独特,选材打破时空限制,立意深刻。语段之间的排比铺陈,使文章结构匀称、气势恢弘。优美流畅的语言营造出深远的意境,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谁是你的旅行伴侣
厦门一考生
在这里,在这条绵长的人生小径上,我看到它的路转峰回,看到它的起伏跌宕,有时,骄阳暴晒,梅雨霏霏。然而依然有前行的足迹,勇敢地穿越而过。
我遇到那个温润美丽的姑娘,她微微一笑,笑音犹如泠泠动听的泉水。她说她不哭泣,爱是她的旅行伴侣。她说“我们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即使走过荆棘,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她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你都要相信前方有一盏爱的小橘灯,闪耀着温暖的橙色灯光,犹如海上明亮的灯塔,照亮你回家的路。读了数载的书,我一直不能将她忘记。慈爱的冰心,用她温柔的语调,穿越了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用爱的语言,织就一张馨香的摇篮,将我们包围庇佑。所以她不哭泣,博爱终生是她的旅行伴侣。
我遇到那些轻灵洒脱的山间幽灵,他们毅然拂落世间的尘土,携了两袖清风,踏上归隐的路途。他们说他们无所眷恋,恬静安然是他们的旅行伴侣。西晋张载说:“得意于丘中,安事愚与智。”左思道:“逍遥撰良辰。”在这些零星的断句中,我拼凑出这样的画面:阡陌相交,野芎旁生;池泉清冽,泠泠作响;陋朴茅屋,临溪而卧。隐者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双耳不闻丝竹之音,却灌鸟啭虫鸣,心绪无关醉月飞觞,却充淡饭粗茶,以清祛繁,以净洗杂,宁静淡泊,安闲自乐。所以他们不忧愁,不感喧嚣,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他们的旅行伴侣。
那么,沿这一条绵长的人生小路远行而去,谁是你的旅行伴侣?是明月,照你以满怀清明;是星斗,示你以钻石之光。愿你寻找自己的旅行伴侣,击败峭岩陡峰,书写美丽人生。
[简评]
近几年来,文化作文已然成了中考作文中的强势一族,愈来愈多的学子尝试着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富话题,用文化的材料表现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用文化的品位提升话题了。
设问式的标题,引出对漫漫人生小径“旅行伴侣”的文化认知,历史与现代文化名人的言论和事迹时现时隐,显示出作者的精神追求。文章多用四字句,铺陈排比,音韵铿锵,具备了赋的古色生香,亦显示出作者的文化积淀。
在旅行中寻找
厦门一考生
背着行囊我在旅途中寻找,来到岳飞庙再也没有人用鄙夷的目光怒视秦桧;游历“九一八”纪念馆,许多人却嬉笑着面对日军留下的种种罪行。在旅行中我迷惘,却想要寻找到那属于中华民族的民族雄魂。
寻找,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寻找,是因为我们迫切需要。
深冬,我站在了北京圆明园前,这座凝聚了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万园之园,却在用凄怆的残垣断壁向来访者诉说屈辱的昨天,辛酸的历史。
皑皑的白雪唱着无言的挽歌,谱写着那民族的血泪过去,如何的吟唱,怎样的飘落,都盖不住那段苍凉。朔风中,雪地上,几棵枯草,几根石柱,好似我们历经忧患的民族之魂。
寒风中我不禁打了个踉跄,没有民族之魂的人儿啊,又如何使整个民族站稳脚跟,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抚摸着残损的汉白玉石柱,似是触及了1860年的战火,炽热,撕心裂肺的疼痛!英法列强们入侵了我们的祖国,烧毁了华美的宫殿,劫走了无数民族瑰宝,更在我们的民族之魂上肆意蹂躏、践踏。
没有民族之魂的人岂不是行尸走肉,任人宰割?
或许,它曾淹没于哀叹里,隐匿于自卑中,衰弱于列强的铁蹄下,但它永远不会消亡!我们的民族将在烈火中炼就铁血丹心,如同一只普通的鸟经受了烈焰将会变作一只火凤凰腾空出世!
我的心中有一团烈火在熊熊燃烧,继续行走,青岛五四青年的“还我青岛”的口号;岷山雪岭红军斗志昂扬的脚印;看林则徐广东虎门销烟的烈火;听欧盟反倾销裁席上的声声雄辩,这不正是民族之魂的写照吗?
在旅行中我终于找到了。是啊,为什么再也没有列强侵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什么这儿即将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它有着自信、自强的民族之魂!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在苦难中我们造就了伟大,我们创造了辉煌!
我在旅行中寻找,在缄默了的遗迹前,我寻找到了民族之魂,它永远是我们民族伟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历史长河中继续旅行,寻找那遗失的精神财富……
[简评]
本文是写围绕寻找民族魂而进行的一次思想之旅。文章特色有二:一是形散而神聚。虽然文中涉及的旅行的地点多,历史的跨度大,但是文章的中心始终突出,始终紧紧围绕寻找民族魂这根主线。二是情感真挚。文中作者对中国历史的熟悉、对时事的关注、对现状的反思,精当的议论、抒情都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这正是文章的感人之处。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泰兴镇济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