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7年中考成语题考查角度解读

2008-03-03熊雪佳张彦宏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 2008年2期
关键词:望文生义贬义词义项

熊雪佳 张彦宏

成语题是中考常考的内容之一,要想提高成语题的应试能力,关键是要掌握其考查角度上的一些特点。综观2007年中考,在成语题考查角度的设置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运用是否得体

成语运用得体指成语的运用要恰当,主要有以下几点:成语表达的分寸;使用对象;谦词等。

例1,在这方面,我是当之无愧的泰山北斗。

例2,就先请李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

“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光荣称号或荣誉,毫无愧色。多作敬词赞语,表示对人的赞扬,只能用于对方,例1却用于己方。“抛砖引玉”比喻用不成熟的、肤浅的意见,引出成熟的、高明的意见。常用作谦词,只能用于己方,例2却用在他人身上。

二、关键词的理解是否有误

成语使用不当,往往是因为对成语关键词理解有误,因此做题时,切忌望文生义,胡乱曲解。

例3,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例4,这篇文章写得实在糟糕,真是不刊之论。

“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而例3中,由于望文生义,误将“大方”理解成不吝啬,从而导致了整个成语的误用。“不刊之论”是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正确言论。例4中,由于望文生义,把“刊”理解成“刊登、刊载”,导致了成语运用的错误。

三、感情色彩是否恰当

词语的感情色彩有三种:褒义、贬义、中性。在实际运用中,不少同学常常由于未能准确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而误用。

例5,他是这种新文学体裁的始作俑者,应当在当代文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例6,侵华日军在南京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这是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任何狡辩都改变不了。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件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是贬义词,例5把它用在开创新文学体裁的“他”身上,是错误的。“有口皆碑”指所有的人都是活的纪念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是褒义词,例6把它用在“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这件事上,同样误用。

四、语意理解是否正确

如果仅仅就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就不能准确把握成语的意思。

例7,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用在勉强别人去做为难的事,显然是误用,可改为“强人所难”。

五、成语的多义性

一些成语具有多义性,中考时常会针对其易误的、不常用的义项进行考查,因此要辨析某个成语的确切含义,必须联系其前后语境,再确定其义项。平时复习时就要搞清楚常用成语的不常用义项,以免以偏概全,片面理解成语。

例8,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篇论文,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于他。

例9,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以上成语的运用均正确。“耿耿于怀”是指心事难以排解,而事情既可以是令人牵挂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例8中“灯红酒绿”指夜景繁华时为中性词,指生活腐化时为贬义词,此处使用正确。

六、形容对象是否正确

有些成语形容甲对象是合理的、正确的,而用来形容乙对象就不合理、不正确了;从此角度运用恰当,而从彼角度运用就不恰当。

例10,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例11,翘首西望……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以上成语均属用错对象。“汗牛充栋”只能形容“书”多;“巧夺天工”必须是“人工”之物,不能用于自然景观。此外还有如,“相敬如宾、破镜重圆、劳燕分飞”等只能用于夫妻;“一气呵成”只能形容文思敏捷等。

以上几点,揭示了成语考查角度的一些特点,但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远不止这几点,有时,在一道题目中会体现几个考查角度,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不断总结,在正确理解成语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分析判断,才能最终提高此类题的应试能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力角初中)

猜你喜欢

望文生义贬义词义项
张老师犯得着这样“处心积虑”吗
存心有天知
紫阳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卖萌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等6则
翻译切莫望文生义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