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生实验的创造
2008-02-20章玉玲
章玉玲
学生实验是指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的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部分,在学生实验教学中存在课堂纪录不好,场面混乱,学生只是看热闹等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一节实验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不但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而且易造成安全事故,如何创造高效的学生实验课?
一、明确目的,精心准备
每一个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制定出具体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课前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知道这次实验的内容,要求阅读课本上的实验指导,复习有关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等,使学生明确通过该实验解决什么问题,练习什么基本操作,培养何种能力,在此基础上做好预习笔记。
教师要做好课前预试实验,以熟悉实验装置和方法,掌握药品的质量和用量,控制实验条件和反应时间,探究实验成败关键,对正常实验现象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实验课教案,教案应包括重点指导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向学生交代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问题等,做好学生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和器材的准备工作,将所需物品有序分放在学生的实验桌上,并适当备有储备,以供补充和调换。
二、做好实验过程中的组织与指导
实验课一般由教师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讲解实验目的和内容,交代实验过程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操作示范或课堂讨论,然后开始学生实验。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回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辅导、帮助,如果发现普通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作必要提示。
巡回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章和程序
规范的操作是获得预期实验结果的保证,也是实验安全的保证,违反操作规程或药品用量规定,极易发生实验事故,实验过程中,学生常常会违反操作规程,如倾倒液体时,不注意标签方向和瓶塞的摆放,违反加热要求,滴管交叉使用等,从而导致实验失败,因此,在指导中要使学生懂得正确操作的理由,认识错误操作可能发生的危害,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和熟练的技巧。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
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化学实验能够提供鲜明、生动的感性材料,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实验现象,这种指导不仅能使学生知道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还能够对学生有启发,激励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当学生观察到不同现象或实验失败时,教师要给予及时解决,找出原因,使之获得成功,离开了观察的化学实验无从获得感性认识材料,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已学过的知识、已学过的现象和头脑中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重组与联系,这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观察并不是单纯的感知,而是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协同活动,因此,实验观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学生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后解决问题,最后概括得出结论。
3、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就是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且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观察的程序,及时把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事实如实记录下来,不得随意更改,实验记录应包括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结论、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实验成败原因、改进意见,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设计个性化实验
学生实验的主要形式是分组实验,一般安排在相关化学知识的传授以后,学生对要做的实验结果早已铭记于心,分组实验变成了“照方抓药”,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思想被束缚在极小的范围内,没有自由,要打破常规,变统一格式的分组实验为个性化实验、开放性实验,充分赋予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和权利,不但要使学生会做实验,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自行设计完成实验的过程也是将学到的化学知识、技能运用和创新的过程,也是实验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自行设计的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个性化,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始终保持好奇的心态、钻研的精神,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实验前,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或实验方案设计的情况,实验过程中做好组织与指导,提示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和注意点;实验后及时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这样做既可督促学生认真做好实验的预习、操作、观察、记录和报告,又可及时发现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之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奠定基础,为创造高效的学生实验提供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