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的记忆——(三)正义之师
2008-02-18重访
重 访
为纪念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将士们,丹东人民要在鸭绿江断桥北端矗立一座主题为“为了和平”的大型青铜雕像。我们得到从山东传来的消息:在山东枣庄浇铸完成的志愿军英雄铜像,正日夜兼程,不久将运抵丹东安装。
也许是长天有情,这一天,丹东下起了小雨,使这里少有的酷热天气一下子凉爽起来。在丹东市的江边广场上,聚集了很多志愿军退伍老兵、现役军人和青年学生,他们等候着彭总归来,等候着他们期待已久的战斗英雄们。
许多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同志激动地对记者说:一见到这些老战友和老首长的铜像,仿佛又看到了弥漫着硝烟的战场。
二战时期的常胜将军,“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怎么也想不到在朝鲜战场面对红色中国的军队竟然屡吃败仗。为挽回面子, 恼羞成怒的麦克阿瑟摆出一副赌徒的架势,妄图以强大的空中优势,不惜一切代价摧毁鸭绿江上所有的桥梁,切断志愿军的补给线,困死中国军队。
我国丹东通往朝鲜的江面上原来有两座桥,一座是铁路桥,一座是公路桥。1950年11月8日,美军出动多架轰炸机对朝鲜的新义州和这两座桥梁先后进行了毁灭性的轰炸。在这次轰炸中,连接中朝两国的鸭绿江大铁桥被拦腰炸断。朝鲜新义州也受到严重损失,群众哭叫连天,情况十分悲惨。
大桥被炸断了,钢梁上留下了数不清的弹孔,留下了多处重磅炸弹爆炸的痕迹,同时鸭绿江也永久地留下了那场战争的记忆。为了警示后人,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丹东人民保留了这座断桥(图1)。
(1)弹痕累累的丹东鸭绿江铁路桥,成为这座城市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符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那场战争已经远去,留给人们的是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针锋相对粉碎“绞杀战”
运输大动脉被炸断了,志愿军后勤部队的勇士们昼夜奋战,以最快的速度修复被敌机炸毁的铁路大桥,同时开启了鸭绿江上游的备用线路,军需物资重新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志愿军将士们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更大规模的生死较量。侵略者面对志愿军的强大攻势只得节节败退。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迫使美国总统杜鲁门不得不撤销了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由李奇微上将接任联军总司令。
王天成(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研究员):撤职后的麦克阿瑟晚景凄凉,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中国军队衣着土气,装备落后,怎么会打败二战中的精英和装备一流的美国军队?这个疑惑一直困扰他到生命的终结。
就在美国侵略者为挽回败局而换帅之际,彭德怀司令员已经部署了规模更大的第五次战役。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斗规模最大、最残酷的就是第五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联合国军”投入了几乎所有地面部队,出动了大量航空兵部队支援,交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到了100万人。
这场战役异常惨烈,志愿军将士们用血肉之躯,与敌人的飞机、坦克和大炮决战。志愿军阵地的每一次失守,都是在最后一个战士抱着成捆的手榴弹或是爆破筒,冲向敌群后发生的(图2)。
(2)志愿军战士痛歼敌人
经过连续50多天的激烈战斗,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伤亡8.5万多人的代价,歼敌8.2万多人,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图3)。
(3)志愿军缴获的美军大炮
赵化(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我们去了之后一看,激战后的战场上,敌人的汽车在公路上横躺竖卧,被打死的美国兵到处都是,有的嘴啃泥,有的仰面朝天,有的侧躺着,各种各样姿势都有.我们就拍摄,其中有一个美国兵,被美国自己的坦克轧扁了,眼睛和鼻子被轧得很薄,现在还有我们当时拍的片子里那个镜头。
经过连续五次战役的较量,“联合国军”已无力实现迅速占领全朝鲜的战略目标,美国政府不得不调整侵朝政策,谋求同中朝方面进行停战谈判,但它又企图在谈判桌上取得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齐德学(军事科学院军史部副部长):美军为达到不战而胜,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目的,1951年8月18日,它派出地面部队发动了夏季攻势,同时派出空军发动了“绞杀战”,“绞杀战”主要是针对朝鲜北方的铁路系统,企图把整个铁路系统摧毁(图4)。
(4)电影资料:志愿军的铁路运输线遭到美军飞机狂轰滥炸,损失惨重
赵南起(原全国政协副主席):1951年7月下旬,朝鲜北部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这场洪水把位于北朝鲜的我们志愿军运输线的205座铁路桥、公路桥全冲毁了,美军借这个机会集中了侵朝美军80%的飞机,发动了“绞杀战”。“绞杀战”顾名思义是勒脖子嘛。勒到哪儿呢?勒到志愿军运输线的咽喉地区,这个咽喉地区就是新安州、价川、顺川这段最狭窄的地区(图5)。
(5)赵南起接受采访
1951年9月,美军将全面轰炸改为重点轰炸,上任5个月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命令美国第五航空队和海军舰载航空兵出动各种轰炸机、截击机共900多架投入“绞杀战”行动。为截断志愿军后方补给线,美军平均每天出动几百架次飞机,对志愿军在朝鲜境内最狭窄的一段运输要道反复轰炸,美国空军在鸭绿江到清川江不足100公里的路段上,投下了几十万吨炸弹。我交通线主要路段遭到空前的破坏,志愿军反绞杀战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
赵南起:“绞杀战”严酷的程度是不可想象的,八、九、十这3个月,敌人在73.5公里的铁路线上,一共投下38000多枚炸弹,也就是说平均每2米就挨了一颗炸弹。洪水退后我去9兵团,他们从三月到七月,每人每天才吃到2两粮食。运不上去呀!结果部队驻地15公里以内能吃的野菜全都挖得光光的,我到那儿真是看不下去,掉眼泪不止一次。我是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的副科长,是后勤司令部派来的,人家很重视,招待我喝了一碗加野菜熬的小米粥。
由于敌人炸毁了志愿军交通运输的咽喉要道,致使军需物资无法送到前线。许多阵地上的志愿军将士,每顿饭只能吃上一碗野菜粥。1951年5月在运输过程中,有1300多车皮的25万套夏装被炸毁,到了八月份,很多志愿军战士还穿着棉衣打仗。
赵南起:这时我们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彻底垮了,认输。人没吃,车没油,枪没弹,怎么打?没法打了。再一条是咬牙度过。当时彭德怀司令员给志愿军后勤司令部下了一道命令:我们要针锋相对地反对敌人的“绞杀战”,在这场反“绞杀战”的斗争中,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
*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在丹东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陈列着一台入朝参战的功勋机车,编号为“莫克”—1115(图6)。
(6)当年的模范机车,今天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当年这台机车在司机长李国珩的带领下,冒着敌机疯狂的轰炸和扫射,在炸弹燃起的火光中,往返穿梭于鸭绿江两岸,将大量的战争物资和后援部队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他们究竟是怎样与敌机周旋的呢?
范永(模范机车司机):我们放气让机车的水管子冒气,出云雾。出了云雾后再把它关上。这时车跑了,可云雾不散啊,敌机一看到就冲着云雾扫射投弹。打了以后一看没有我们了,就又往前撵去了。往前就是平原,怎么办?我们就猛往机车里添煤,让它冒黑烟,然后马上就关闭黑烟。黑烟差不多有1平方公里那么大一片,敌人一看是黑烟,认定下面肯定有火车,就对着黑烟扫射。敌人那是白打,咱们的火车早过去了(图7)。
(7)范永接受采访
老人家告诉我们,那些日子所有的火车司机,为了前线的志愿军战士能多打胜仗,面对敌机的轰炸和扫射,想了很多办法与敌机巧妙周旋,千方百计把各种作战物资送上前线。
志愿军铁道兵部队和朝鲜人民群众一道,顶着酷暑严寒,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冒着敌机的扫射和轰炸抢修铁路、公路和桥梁,创造出许多惊人的奇迹。战后,美国空军的一份战史资料记载:“红色中国军队修路部队填补弹坑之快,足可以和F-80飞行员轰炸的速度相匹敌”(图8)。
(8)电影资料:志愿军筑路部队抢修铁路,以血肉之躯筑就铁血运输线
今天的丹东黄海汽车制造厂,其前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汽车修理厂。当年,厂房简陋,设备落后,但它却承担着前线志愿军所有伤损汽车的修理任务。
徐永茂(志愿军汽车修理厂发动机车间班长): 1951年,我们全是修的抗美援朝的嘎斯51车。嘎斯51车是苏联支援我们抗美援朝。后期就是我们缴获的美国车,大道吉、捷普希、斯达拜克这些杂牌车,打坏的车到我们后方来修理,我们争分夺秒、不分昼夜地抢修,让它重返前线。
正是这些志愿军后勤战线的勇士们,用血肉之躯铺设了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我们的军需物资在敌机疯狂轰炸扫射的封锁下,异常艰难地运抵前线。
前线的将士们每天在流血,补给线上的战士们每天也在流血,为什么战场上空没有我们的飞机?我们的飞机又在哪儿呢?
*空中格斗尽显英雄本色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时,解放军空军才刚刚组建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连开国大典上参加阅兵的飞机,也是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一共凑了17架飞机。当时中国人民空军的飞机根本不具备与美国空军抗衡的能力。
在志愿军入朝参战前的1950年10月8日,周恩来总理曾秘密飞往苏联的克里米亚与斯大林会谈,要求苏联为中国抗美援朝的军事行动派遣空军给予空中掩护,并提供武器装备和陆军轻武器的制造技术。斯大林同意以信贷的方式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和制造技术,但由于各种原因,苏联空军在两个半月之内不能出动掩护志愿军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经过反复研究、权衡利弊,仍然决定出兵抗美援朝,并把当时准备解放台湾的空军第四混成旅调到东北,扩充飞行员组成了空军第四师,将从苏联购买已运抵哈尔滨的飞机编成3个团,进行飞行训练。
孙安成(原志愿军空军基地译电员):空军英雄张积慧、王海他们当时都住这儿,师部就在这儿,李汉当时是我们6师师长,他们就住在这儿。这是1950年飞行员住的房间,现在已经旧了。
王 海(原空军司令员):苏联帮助我们建了6个航校。我们飞的是苏联飞机,那个时候苏联教官教我们。丹东打仗的时候他带着我们,他起飞一个大队,带着我们一个大队,后来我们就以老带新,训练自己的飞行员。
朱英伟(原空军第四师十团三大队副政委):苏联顾问团和飞行员有100多人,给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住房周围有荷花池,可以钓鱼,也可以在园子里散步。还有舞场,他们每天晚上都跳舞。
苏联空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曾派出16个喷气式飞行团驻防在鸭绿江北岸帮助中国防空和飞行员训练。从1950年11月1日开始,带领志愿军空军在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地区上空同入侵的美国空军作战。
林 虎(原空军副司令员):空战究竟怎么打,我们飞行员才飞了60个小时,最多的像我们老一点的飞行员也就飞了百十个小时,而美军飞行员至少飞了3000个小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飞行员。它一共投入1100多架飞机,我们当时一共有多少飞机?还不到200架飞机。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苏联政府向我国提供100多架新式喷气歼击机米格15、比斯等成套部件,由沈阳机务五厂组织装配、试飞,让飞机以最快速度投入战斗。著名战斗英雄王海、李汉等都曾驻防在五厂的机场。李汉就是驾驶五厂装配的米格15,打下了美国的F84战机。
位于北京北郊的航空博物馆,如今陈列着立下赫赫功勋的部分战斗机。这些功勋战机的机身上印有五星,实心的五星标志被击落的敌机,空心的五星标志被击伤的敌机。志愿军飞行员王海.赵宝桐.李汉.张积慧等,成了连美国空军王牌飞行员都闻风丧胆的志愿军空军英雄(图9)。
(9)陈列于今天航空博物馆的立下战功的部份战机
王 海:我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就是勇敢不怕死。美国飞行员也是个人,中国飞行员也是人,天空那么老大,我就不相信打不下你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王海驾机参加了86次战斗,击落击伤敌机9架,在他的带领下,王海大队总共击落击伤敌机29架(图10)。
(10)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王海
齐德学:当时志愿军空军部队数量很少,一个师的编制是两个团,但我们以师为单位出动,对美国空军的威胁还是比较大的。
在反“绞杀战”的战斗中,英勇的志愿军飞行员和苏联飞行员一起,同美国空军展开了激烈的空中较量,狠狠教训了美军王牌飞行员。从鸭绿江到清川江这个范围内的制空权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手中,由于志愿军空军驾驶的是清一色的米格15战机,美国空军称那里是危险的“米格走廊”。
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在一次汉城记者招待会上说: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军仍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前线,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在空军英雄王海的客厅里挂着一幅照片,右边的是时任中国空军司令员的王海上将,左边的是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的加布里埃尔上将。
1984年7月,王海和加布里埃尔在美国第一次见面,加布里埃尔将军问王海司令员:“你就是那位在朝鲜战场上的王海?我当年在朝鲜的一次空战中就是被你打下来的。”
王海将军笑了笑,说:“如果你们再侵略我们,我们还要把你们打下来!” 加布里埃尔将军握住王海司令员的手说:“不,我们已经是朋友了。”
两位将军的对话激起现场一片热烈的掌声(图11)。
(11)王海(右)和加布里埃尔,从战场上的对手到和平时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