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文:澳大利亚的“中国通”
2008-01-15宫玉涛
宫玉涛
2007年11月24日,随着澳大利亚工党在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中获胜,澳大利亚工党领袖凯文·拉德(中文名:陆克文)正式取代霍华德,成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第26任总理。陆克文出任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总理意味着西方国家中首次出现了一位能说流利的中文、堪称“中国通”的国家领导人。
“尚浅”的资历
1957年9月21日,陆克文出生于澳大利亚东部昆士兰州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因此经常自称为“来自昆士兰州的农家男孩”。1976年,陆克文考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主修汉语和中国历史,“陆克文”这个中文名字便是他大学时起的。大学毕业后,陆克文进入澳大利亚外交部工作,先被派往瑞典,1984年,被派往中国北京,担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秘书,专门负责分析中国政治及经济形势。1988年,升任外交部助理次长。但不久,陆克文便离开外交部,成为昆士兰州工党领导人韦恩·高斯的助手。1995年,出任澳大利亚毕马威国际财务公司的中国事务高级顾问,经常往来于中澳之间。2001年,担任澳大利亚“影子内阁”外交部长。2006年12月,陆克文击败金-比兹利,成为工党新领袖。
与一些老资历的政治家相比,陆克文虽然政坛资历“尚浅”,其担任澳大利亚工党领导人的时间也不长,但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澳大利亚工党在野11年之后,成功翻身,再度上台执政,并实现了全澳山河一片“工”的壮举(从联邦到各州均由工党执政)。陆克文本人也迅速走向政治生涯的顶峰。
陆克文和妻子特蕾萨·瑞恩在大学时就认识,信奉基督教的她对陆克文在宗教信仰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结识特蕾萨·瑞恩之前,陆克文是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但两人相爱后,陆克文改信了基督教。可以说,陆克文为爱情改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对外政策
第一,在与英国的关系方面,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亚获得内政外交独立自主权,成为英联邦中的一个独立国家。自此以后,澳大利亚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英王(或女王),由英王(或女王)任命一位总督作为其在澳大利亚统治的代表,但总督实际上只是个虚职,不能干预澳大利亚政府的运作。近十几年来,很多澳大利亚人希望能够“脱离”英国,获得完全“独立”,由本国人来担任国家元首。对于这一问题,陆克文政府也倾向于通过全民公投,决定是否保留英国女王作为澳大利亚国家元首的地位。陆克文说:“我们需要再次同民众商议,澳大利亚是否到了适当的时候推选澳大利亚自己的国家元首。”这场公投实际上也是对澳大利亚国体的投票,即是维持现在的联邦君主制还是实行共和制?而据《澳大利亚人报》在2007年1月的一次调查显示,45%的人希望澳大利亚走向共和制,只有36%的人希望维持现有的联邦君主制。
第二,在与美国的关系方面,陆克文表示自己是“澳美同盟的支持者”,主张与美国发展政治、战略和经济等全方位关系,但同时强调澳大利亚不会充当美国的傀儡。在伊拉克问题上,霍华德政府是坚定的“挺美主义者”,不顾国内的反对,坚持派军队参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并于战争结束后长期在伊拉克驻军。而陆克文在伊拉克战争爆发时就曾因猛烈抨击霍华德政府支持伊拉克战争的立场而闻名。当选总理后,他更表示,将撤回驻伊拉克的全部澳大利亚部队。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发展。
第三,在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方面,陆克文主张进一步加强同亚洲各个国家尤其是东盟和中日韩的关系。陆克文认为,澳大利亚应该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融入亚太地区的发展潮流中。他还认为,朝核问题是威胁亚太地区安全的最迫切问题,而“六方会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理想方式”。
中国情结
陆克文首次引起国人的注意,应该是2007年9月在悉尼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他那出人意料的两分钟中文演讲。9月6日,在招待各国元首的午餐会上,陆克文在用英语向胡锦涛主席致以问候后,突然讲起了流利的中文,让在座的各国代表颇为吃惊。事后,澳大利亚媒体评价说:“他只说了两分钟汉语,就抢走了霍华德的风头!”实际上,陆克文具有浓厚的中国情结。11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为了安慰陆克文,母亲送给他一本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的书,这引起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陆克文曾到中国台湾师范大学短暂学习。从陆克文毕业后的工作经历看,其大部分都与中国有关,这也使他成了西方国家领导人中有名的“中国通”。更难得的是,陆克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仅停留在表面,对孔子的“中庸之道”和老子的“无为而治”等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也颇有研究。陆克文的中国情结也影响了他的家人,可以说,陆克文全家都与中国结下了不浅的缘分。上世纪80年代,他的妻子与女儿随他到中国工作过。女儿谢茜嘉还嫁给了一位华裔,大儿子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正在读高中的小儿子也在学习中文。正如陆克文自己所说:“我和我的全家,与中国渊源深厚。”陆克文对未来中澳两国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充满了信心,当选之前,他曾表示:若当选,将努力使“我们两国的关系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这是陆克文对其国民的承诺,也是对13亿中国人的承诺。
影响会有多大?
澳大利亚工党的获胜,及陆克文出任澳大利亚新总理,将对未来澳大利亚的国内政局和对外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澳大利亚国内政局而言,工党的胜利,终结了十多年来右翼政党对澳大利亚国家政权的掌控。这也意味着澳大利亚政坛力量重新洗牌,左翼势力在沉寂十多年后“重振雄风”,改变了冷战结束后一度在澳大利亚政坛的弱势地位。从近期看,工党为首的左翼将在澳大利亚政坛占据一定优势;但从长远看,这将促使澳大利亚政坛“左”“右”力量相对平衡的发展。作为左翼政党,虽然陆克文及澳大利亚工党想淡化其左翼色彩,但从英、法、德等其他西方国家左翼政党执政的经历看,与右翼政党相比较,其政策特别是国内政策必将有较大改变,这在陆克文政府已申明的政策中已经初步体现出来。
在对外关系方面,肯定也会有所改变。在对英国的关系方面,陆克文政府非常有可能再次对是否保留英国女王作为澳大利亚国家元首的地位进行表决,若表决通过,使得英国女王失去作为澳大利亚国家元首的地位,这必将对澳英两国关系产生较大影响,即使表决未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公投也会对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外交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在对美关系方面,陆克文将会改变霍华德时代完全亲美的外交立场,在伊拉克问题、气候变化等方面展现与美国不同的立场,与美国拉开一定距离。但陆克文政府在外交方面不会改变对美外交优先的立场,也不会改变澳美同盟关系,这是澳大利亚对外关系的基石。对于中澳关系,作为“中国通”,我们有理由对陆克文时代的两国关系充满期待,但“知华”并不等于“亲华”,陆克文的“中国通”背景和中国情结并不意味着其政府会奉行“亲华路线”。事实上,霍华德政府的中国政策已经比较友善,他的政府也重视对华关系。陆克文上台,可能会在对华关系的一些方面进行调整,但不会从根本上加大与“华”的密切度,当然也不会疏远。
归根结底,国家间关系是由国家利益所决定的,趋于理性的西方国家外交政策不会因政府首脑的更迭而做出大的调整。从国家利益、外交政策的传承、地缘政治等各个角度来看,在陆克文时代,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责任编辑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