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太阳系的疆界(4)
2007-12-29卢昌海
中学生天地(B版) 2007年12期
正当人们为谷神星感到困惑的时候,更大的问题出现了:1802年3月28日 ——距离谷神星被重新发现仅仅过了三个多月——与扎克几乎同时找回谷神星的奥伯斯在试图观测谷神星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另一颗移动的星星。这个天体后来被他称为派勒斯 (Pallas),这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 ——也叫雅典娜。在中文中,这一天体被称为智神星。
智神星被发现之后,高斯立刻用自己的新方法计算了它的轨道,结果发现它的轨道半径与谷神星几乎完全一样,也是2.77天文单位。这下麻烦大了,一个轨道区域居然挤进了两颗行星,这可是前所未闻的怪事。如果说发现谷神星带给大家的是喜悦,那么智神星的出现就多少让人有点尴尬了。谷神星的卧榻之侧居然有智神星在酣睡,这可能吗?这可以吗?急性子的波德率先对智神星投下不信任票,他猜测奥伯斯发现的只是一颗彗星(彗星真可怜,总是被人拿来当替代品)。波德的这一怀疑还真有点厚此薄彼,当初谷神星尚在“潜逃”中,他就热情万丈地赠以行星头衔,而现在智神星只不过晚来了几个月,他就怀疑人家是彗星世界的奸细。
这时候行星观测的元老级人物赫歇耳出来说话了,他说这两个天体谁也没资格当行星,因为它们都太小了,只能称为小行星。原来他老人家悄悄为这两个小家伙度量了“身材”,结果发现它们的直径只有两百多公里,还不到月球的十分之一。今天我们知道,谷神星的直径实际有将近一千公里,智神星也有五百多公里,远远大于赫歇耳的估计 (当然仍比月球小得多)。不过这倒不能怪赫歇耳,这两个天体实在太小,连赫歇耳的望远镜也无法通过观测其圆面来判断大小,而只能用间接手段进行估算,从而误差很大。人们不知道的是,谷神星之小还让赫歇耳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哑巴亏:在谷神星“潜逃”的那些日子里,嗜观测如命的赫歇耳也加入了“追捕者”的行列,他以为自己的望远镜会像发现天王星那样直接从圆面上发现谷神星,结果却在阴沟里翻了船,谷神星在他的望远镜里依然保持了苗条身材,丝毫不显山露水。究其原因,都是太小惹的祸。
现在该是它为自己的“小”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赫歇耳的这一说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有人甚至认为他之所以这样提议,目的乃是要让自己发现天王星的贡献盖过奥伯斯等人的贡献。也许归根到底是人们期待新行星已经期待得太久,实在不想失去已经发现的“行星”。倒是皮亚奇和奥伯斯这两位发现者本人并不介意,他们同意了赫歇耳的观点(皮亚奇提议用一个不同的名称,但在谷神星和智神星不具有行星资格上他并无异议)。
这场早期的行星名分之争并未持续太久。两年之后,1804年9月1日,德国天文学家哈丁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又发现了婚神星(Juno),它的轨道也基本满足提丢斯-波德定则的预期。 这下热闹了,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抢夺行星宝座的天体变成了三个。正所谓“三个和尚没水喝”,没有新行星虽然令人失望,可新行星太多了却更让人受不了,于是大家逐渐同意了赫歇耳的提议,将这几个小家伙通通贬为“小行星”。后来的观测表明, 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成千上万个小行星,它们环绕太阳组成了一个美丽的小行星带。
不过当时谁也不会想到,某些小行星的名分会在时隔两个世纪之后又起了微妙的变化,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