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赵定庄节子》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2007-12-29杨武山
体育教学 2007年4期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体育教育课程主要依据国家制定的大纲进行授课,这种集权机制的单一模式,很难照顾到所有学校的具体特点。我国各地民间有许多传统体育项目,应积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将本地区、本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在实施国家和地方的体育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出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发挥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重要作用,对于推进国家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长远的作用。
一、《赵定庄节子》课程开发背景及指导思想
1.《赵定庄节子》的历史渊源
古有鱼鳞阵,今有节子舞。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的永昌节子舞,以欢快的节奏、宏大的气势和灵活多样的动作而显名。节子舞俗称打节子,又名霸王鞭,由四人到几十人表演,节子用近一米的木棍做成,画彩,中缕孔串古铜钱,舞时“嚓嚓”做响,伴随鼓点,亦武亦舞,变幻莫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苗庄王率军征战,被敌方围困在祁连山,眼看就要全军覆灭,一天夜里,突然鼓声大作,月色下一队身披战袍的神兵从天而降,他们手舞棍棒,脚踏鼓点,带领苗庄王军队杀出重围,转危为安,苗庄王为了答谢神兵,就在赵定庄演练了娴熟的棍法和诡秘的阵形,由此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赵定庄节子。冬季的祁连山区,银装素裹,万木萧瑟,而此时却成了赵定庄最红火的时间,辛劳了一年的庄稼人,把自己的感情尽情地倾注在节子中,庆贺五谷丰登,祈盼风调雨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像涌动的热流,融化着寒冰,驱赶着严冬。赵定庄的节子朴实简单,但正是这朴实而简单的节子,凝聚着蓬勃向上的精神,代表着乐观豁达的人生。
2.课程开发指导思想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赵定庄节子进行挖掘整理,不断吸收新的营养,充分挖掘节子运动的健身和娱乐特点,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挖掘整理开发的节子体育教学,动作简单实用、易学易练,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艺术风格更加浓郁,时代气息更加强烈。赵定庄节子就像一部厚重的史书,写下了河西走廊悠久而灿烂的过去,如今永昌一中开发的节子也必将在未来的岁月续写出更加光辉的篇章。
二、《赵定庄节子》课程开发过程
1.收集整理有关节子方面的资料
赵定庄所打的节子,其实就是一根两尺多长的木棒,两端扎有彩绸;中间凿有四个长方形的孔,代表四个季节;每个孔中间用钉子嵌有三个铜钱,代表十二个月;木棍长二尺四寸,代表二十四个节气。赵定庄的节子,传统上是四人组成一个阵点,每人把守一门,寓意古营寨的四门。场内一人扮作膏药匠,相当于指挥,随着他的形体弯化和手中波浪鼓的上下翻动,节子手们和着鼓点腾挪跳跃,变换阵形。翻飞的节子既融合了游牧民族的热情奔放,又吸收了中华武术的精髓。猛虎抱头、鹞子翻身、魁星提斗、二龙戏珠、韩信点兵、群雄聚会无不蕴藏着丰富而深远的历史文化底蕴。
2.深入民间拜师学艺
为了更好的开展这一体育项目,2004年我校校本课程小组9人来到我县赵定庄一位民间老艺人家进行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