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难以承受之重
2007-12-29王子朴
体育教学 2007年4期
青少年学生体质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上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下到每个体育教师、家长乃至学生的态度,还有中间各级各类相关部门的一系列行动和反思。这样轰轰烈烈的背后,却有着一个相同的特征,就是将问题的矛头直指学校体育。
自2006年12月24日在北京召开建国以后首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以来,亦或再早些时候的2006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的多项指标仍然未能达到合格标准甚至在持续下降以来。对我国青少年体质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学校体育也从未像如今这样受到关注与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出台;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等等。无庸置疑,这些文件、措施的出台将成为青少年体质增强的政策助力,学校体育自然也深受其惠,带来发展的大好机遇。
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固然很好,但话外音却直指学校体育。似乎只要学校体育达到要求了,学生体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言外之意就是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体育造成的。而事实上学校体育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今天的学生体质下降,所有责任由学校体育来担,虽然委屈,倒也因名至实归无奈些罢了。只是回顾一段时间以来,学校体育在升学率面前、在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面前越来越像一个受气的小媳妇,地位直线下降,内容流于形式,进而导致在学校体育工作目标任务的达成有些牵强。积重难返,一种现实的反映就是“眼镜儿”多了、“胖墩儿”多了、“药罐儿”也多了。当然,学校的升学率也高了,高考状元多了,学生体质不合格的也多了。
诚然,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责任重大。但所有问题都由学校来扛,则有些难以承受之重。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因素很多,除了张嘴就来的学校,还有家庭、社会、国家等因素。就说家庭,当每个父母不再攀比谁家的孩子考试得了全班第一,而是参加校运动会得了第六名也津津乐道的时候;当每个家庭不再炫耀自己的子女考上了某名牌重点大学,而引以自豪的是孩子被校运动队吸收哪怕是板凳队员的时候;当所有的家庭不再痛斥因在外踢球而忘了作业的少年,而是将伏案苦读的孩子赶向操场、户外的时候,我想,那时学校体育所承担学生体质的重担可能自然也就减轻了许多。
还有我们的社会,如果哪一天假期的社会办班不再以英语提高或者奥数训练营为噱头,而是铺天盖地的足球夏令营或是暑期游泳学习班的时候;如果哪一天某城镇繁华街区的报喜彩幅不是恭贺某校某生成为高考状元,而是变成了某运动参与嘉奖的时候;如果哪一天学生的周末或者假期不是学校体育的间歇,而是社会为此提供了使之延续的机会甚至检验学校体育成果的舞台的时候。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质的贡献也就会浮出水面。
还有放眼我们的国家,假如有一天我们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再仅仅以知识为主,还要看看他身体的时候;假如有一天建设我们国家的栋梁不只是靠智力,还要看看他能为国家健康工作时间长短的时候;甚至假如退休标准不是年龄限制而是体检报告说了算的时候,学校体育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兴旺埋下的种子就将结出丰收的果实。
国家兴亡,国民健康是基础,青少年体质是前提。为此匹夫有责,家庭有责,社会有责,学校也有责。这些责任共同来扛,齐力断金。全部重担都有学校体育来扛,则难以承受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