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人格VS组织人格

2007-12-29杨兆宇

人力资源 2007年1期

  一个人进了组织后,人格就“分裂”为个人和组织的“双重”人格。个人人格追求绝对自由;而组织人格要求必须让渡一部分个人自由。
  扬兆宇简介
  现任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经济学硕士: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
  曾接受中美企业管理培训,澳大利亚南澳州企业管理培训。
  研究领域:管理原理、管理思想史、跨文化管理、知识管理研究。曾出版专著两部,译著四部,发表论文多篇。
  现任沈阳市政协委员、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兼职教授、辽宁文学院兼职教授。
  上个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去学校给工程硕士班上课,路上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问我能不能马上帮他讲一门课,他定好的外地老师因故没来,让我去救场。
  我说,校内有课,我去不了啊。他问我,能不能在这边请假到他那边去。我说,这边是我的单位啊,这门课两个月前就和我说好了,怎能放下不讲呢?他最后说:“你真不能来?”我说:“真不能去。”电话就挂断了。
  看着手机,我忽然就想起“组织人格”这个概念。在校外上课,讲起来很轻松,没有大纲,没有检查,时间上也宽松,讲课费也高,钱给得又多又快;给自己学校讲课,要求严格,又不一定给钱,即使给钱也少得多,一般都可以忽略不计,近似于白讲。如果单纯考虑从“个人人格”出发,我应该马上掉转车头去讲外边的课,学校这边撒个谎,请个假,到外边去挣钱。但我是绝不能放下单位不给钱的课去上校外给钱的课的。因为我是这个组织的人,我的“组织人格”要求我必须这么做。
  
  ◆一个人进了组织后,人格就“分裂”为个人人格和组织人格。个人人格追求绝对自由;而组织人格要求必须让渡—部分个人自由。
  
  市场经济的最大原则是“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人进入一个组织是比较收益和成本后的理性选择。让渡个人自由是痛苦的,是选择进入一个组织的“成本”,而组织给予个人的各种报酬是个人选择进入组织的“收益”。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时。个人才能选择进入组织,反之就不会进入这个组织。如果“成本”和“收益”几近相等时,这个人就会犹豫,进还是不进这个组织?
  就我个人而言,选择进入高校,“收益”是高校给我的职业、职称、工资收入和各种福利等;而“成本”就是我必须让渡的自由。当我的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发生冲突时,我要服从组织利益。比如,外边的课给很多钱,学校的课不给钱或只给很少的钱,时间上发生了冲突,我必须优先讲学校的课。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比如扫雪、开会,我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得参加。如果我不是这个组织的成员,我就可以利用扫雪或开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忠于专业,却不忠于组织是当代人的突出特征。
  
  这和个人品质无关。和我最相似的就是我父兄了,我相信我们有一样的品质。但他们都在一个单位里工作到退休,退休之后也还在原单位帮忙。而我却换过两个单位。尤其是我的第二次跳槽很能说明当代人“忠于专业,不忠于组织”这个特征。
  作为大学教师,我是忠于自己的专业的,无论给什么层次的学生上课。也无论讲课给不给钱,给多少钱,我都是一样认真讲;此外,评上教授以后,我每年都写或译—本书,发表两篇论文。因为我1984年就听说过“没有论文就不是教授”(No paper,noprofessor)这句话,而且认为说得有道理。“不忠于组织”是说只要有待遇更好的组织向一个人招手,他可以随时选择离开自己的组织,而不必一生一世守着一个组织,这在当前很多企业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身上,屡见不鲜。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市场经济就是在人才的流动中给每个人定位的,每个人和每个组织一样都有充分的选择自由。生产要素特别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人的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真正运行的一个重要依据。
  
  ◆作为员工,不仅要维护和发展自己的个人人格,还要维护和发展自己的组织人格;作为管理者,不但要看组织成员的个人人格,更重要的是看组织成员的组织人格。
  
  既然员工有个人人格又有组织人格,无论员工个人还是组织就都应该重视这两个人格。每一个人都在若干组织中生存,个人人格更多的是个人的事情。而组织人格应该是组织的管理者最关心的事情,然而个人也应有意识地维护和发展自己的组织人格,使自己在组织中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我认为一个员工的组织人格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同组织的共同目标
  组织人格首先要求成员认同组织的共同目标。比如企业的共同目标是盈利,球队的共同目标是赢球。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共同目标认同程度越高,成员的绩效就越高,整个组织的绩效也就越高。如果全体组织成员都能认同组织,目标产生的合力就会超过个人绩效的加和。组织人格要求成员在个人人格和组织人格发生矛盾时,以组织人格为重。认可牺牲个人利益,维护组织利益的做法。
  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既是一致的,又有矛盾的时候,好的组织能把员工的主要时间和精力聚集在组织的共同目标上,让组织成员无心也没有必要再做组织之外的事情。市场经济允许成员有第二职业,事实上,如能让员工在组织之外的收入不多于在组织内收入的20%,这个组织就算是管理得不错了。
  ☆有协作意愿
  组织人格要求组织成员有良好的协作意愿。一个人不管他个性多强,只要他参加一个组织就应该有协作意愿,和其他成员愉快有效地协作。罗德曼极具个性,但他加入公牛队就得按时参加训练,在场上就得当好乔丹的配角。
  ☆善于沟通
  组织人格要求成员善于沟通。信息沟通是组织的第三个要素。一个人在组织中必须学会和上级、平级以及下级进行沟通。现在是信息社会,沟通能力变得更加重要。
  ☆服从领导
  组织人格要求成员服从领导。组织中领导的话无论是用强硬的语言说出来的,还是用温和的语言说出来的,都是命令,都应该认真执行。如果发现领导的话和自己的想法相左,可以当面和他讨论,不能背后议论;如果当面没说,就应不折不扣地执行。
  
  ◆个人人格和组织人格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组织从共同目标和管理需要出发,致力于使个人人格符合组织人格的要求,努力把个性化的非模式化的人格塑造成非个性化的模式化的组织人格。个人人格往往在无形中受到组织人格的挤压而产生扭曲,出现符合组织人格的倾向。
  组织和管理者如果片面强调组织人格,就会使组织内部缺乏生气,缺乏自由思考和开拓创新精神;如果片面强调个人人格,则容易出现管理效率低下,员工行为混乱等现象。
  无论员工个人还是组织的管理者,都不能只考虑个人人格或组织人格。作为个人应多考虑一下组织人格,使自己的个人人格服从组织目标;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应多考虑一下员工的个人人格,尽量使组织目标适合员工的个人人格,给员工个人人格一个广阔的发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