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遗文章四海传

2007-12-29王成启

书屋 2007年6期

  李时珍出生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一生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朝代,在世时正是明朝的中后期。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1445),蕲州的府衙地位突然发生了变化,荆王朱瞻堈将王府迁到蕲州。朱瞻堈是仁宗朱高炽的第六个儿子,藩地原在江西建昌,因蟒蛇经常出入王府,于是向朝廷提出迁址。其实,迁到蕲州的真正原因是看上了蕲州的“麟阁江山”。蕲州地处长江中游北岸,上可达荆襄,下可到金陵,地处要冲。蕲州城三面环水,临江靠湖,军事上易守难攻。“背鹿岗,面凤岭,大江襟其前,诸湖带其后,左控匡庐,右接洞庭。”王府的移迁的确使蕲州获得了一次发展的机会。
  李时珍祖父李晓山是个“铃医”,也就是背着药袋摇铃走村串户的游医。但到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这一代,已在蕲州定居开医寓,由于他医术高明,“王侯重之”,还被封了一个从九品的吏目,并入太医院幕府任职。
  蕲州自古出名医。蕲州境内产中药材六百余种,其中蕲艾、蕲龟、蕲竹、茯苓、桔梗、紫苏、丹参、莲藕久负盛名。蕲州的蕲口镇历史上是药材聚散地,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到过此地,还买了一些旅途备用的药物,他见药物泡制精良,包装讲究,感慨地说:“药肆用心如此,亦可嘉也。”清光绪八年所编《蕲州志·方技》明朝部分,一共介绍了五位杰出的人物都是名医。古蕲州辖区内,宋朝的庞安时,明朝的李时珍、万密斋,清朝的杨际泰都是杏林巨擘,有医学著作流传后世。
  李时珍十四岁考中秀才,后来又三次参加举试,皆名落孙山。中举不成,李时珍入仕理想破灭,李言闻便让儿子继承医业。古语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悬壶济世也是一种选择。
  中医很难学,学中医的人要死记大量的医学典籍,死记一千多种中药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