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使香港和祖国走得更近
2007-12-29徐晓燕
中国报道 2007年7期
200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第一个“10周年”。10年来,香港经历了大火小小的变化,就连体坛也吹来了一股强风——2008年北京奥运,香港协办奥运马术;2009年香港历史性主办东亚运动会;香港体坛精英继续去年在多哈亚运夺得历届亚运最佳战绩后,今年被誉为“亚洲车王”的黄金宝,又在世界单车锦标赛中勇夺金牌。中国香港奥委会会长霍震霆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虽然回归祖国,但仍能以“中国香港”的名义独立参加国际体育比赛,这点体现了“一国两制”在香港有效的落实。
香港和北京:同一奥运的天空下
香港将协办2008北京奥运会马术赛,在同一奥运的天空下,香港与北京跨过距离的限制,将会走得更近。霍震霆说:“一个是北方的城市,一个是南方的城市,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城市共同举办奥运会,大家的距离将会拉得更近。同时,奥运会将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传媒及游客光临,届时他们可以亲身看一看香港回归10年后的新面貌。”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5/HcZ9q76sEH6Km3ZEiWPQEf.webp)
霍震霆回忆说,香港在2005年确定可以协办2008奥运会,并接过了香港最适合同时也是最擅长的马术赛。霍震霆依然无法忘记当时的情景。香港能在150年的历史上,第一次承办体育领域最高级别的比赛,“办过奥运,以后我们也是一个奥运的城市了!”
现年61岁的霍震霆,在国内的地位和声望虽不及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父亲霍英东,但其国际知名度却更胜一筹。2001年,他获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并一直担任亚奥理事会副会长,还担任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委会会长、香港足总会长和香港立法会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议员等职位。中国的两次申奥,霍震霆都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在中国体育界的许多重要国际交往中,他都活跃在现场。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霍震霆追随父亲霍英东,经历了北京从亚运会到奥运会的巨变,也见证了香港成为奥运城市的历史荣耀。所以霍震霆对香港举办2008年奥运会马术比赛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霍震霆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香港成为2008年奥运会协办城市的原因如数家珍。他说,奥运会马术比赛从比赛场地到马匹检疫都对主办方有很高的要求。1956年第十六届即澳大利亚墨尔本奥运会就曾因为马匹检疫问题,使得马术比赛移师到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而香港拥有100多年的赛马历史,无论马场建设、马匹检疫和药检设施,都属世界一流。这些因素促使香港成功取得了奥运马术比赛的承办权,霍震霆认为除了香港本身具备的很多独特优势外,更多还是要归功于中国奥委会的大力支持,“让香港成为奥运城市,是对‘一国两制’的最好体现,其实北京也有条件可以办很好的马术比赛,但最终还是把这个机会给了香港。”
“香港赛马比赛,会和北京奥运一起,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
对于香港的赛马比赛筹备,霍震霆介绍,去年8月,国际奥委会和国际马术联合会的联合考察已经做出了很高的评价,认为香港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奥运会马术比赛的承办。“我也是北京奥委会的协调委员会成员,和北京方面的沟通几乎每天都在进行,预计我们将会为奥运马术比赛投入10亿港币,来进行场馆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准备。香港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办体育赛事不会用政府的钱,而是采取企业赞助和社会筹集,但我们有最强大的后盾,香港马会将承担主要的花费,作为香港,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社会慈善机构,马会每年为香港创造的利税超过100亿港币,此外还会向社会提供10亿港币左右的慈善资金,所以在奥运开销上,完全不是问题,我们有信心和国家奥委会一起,办成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
霍震霆从1998年起担任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为香港运动员在国际体坛上立身扬名做了大量工作。在他的领导下,香港成功申办2009年东亚运动会。届时,香港将首次举办地区性综合运动会。霍震霆长期贡献香港和祖国内地的体育事业,2001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是香港历史上惟一获此殊荣的人。霍震霆本人喜爱参与的运动项目是网球和足球。
协助国家办好奥运告慰父亲
努力帮助北京办好奥运会,也是为告慰父亲霍英东。他说:“你难以想像,争取到主办奥运会的机会,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件多么荣幸义来之不易的事情。为了让中国体育重返国际赛场,父亲曾经作了很多事情,为了北京奥运会主办权,他更是付出大量心血。遗憾的是,他却不能亲眼看到2008奥运在北京举办的那一天。”
霍震霆说,他非常怀念父亲,是父亲把他带回到祖国怀抱,教会他如何为国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走后,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所以,协助国家办好奥运,告慰父亲,是我的职责也是任务。”
1993年,中国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却以两票之差不敌悉尼,与奥运失之交臂。面对国际社会的关注,霍震霆对申办失败虽然感到遗憾,但他对朋友们的回答非常豁达而且充满了自信,他说:“对我们中国人来说,8年是小事,我们不是讲多少年,我们是讲多少朝代的。所以,多等待8年不是·个大事。而且我觉得现在办奥运会更合适。”
2001年7月13日,是全球华人难忘的日子。北京成功地获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三天后,也就是7月16日,霍震霆正式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回忆起成功申办奥运,霍震霆表达了自己的兴奋之情:“当时很高兴。同一时间,萨马兰奇接见了我,说你正式变成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以后,就要为国际体育这方面多作贡献,所以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任务和鼓励,以后就戴这个五环标志为奥运会服务。”
在香港人心中,霍震霆有个“体育外交部长”的美誉,他和其父霍英东为让中国体育走向世界,为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和奥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霍震霆常常戏称自己为“寂寞的体育推销员”。
捐场馆不是因为政府缺钱
从1974年开始,霍震霆就和父亲一起向世界“推销”中国体育,帮助中国的足球、羽毛球、自行车等项目在国际协会中恢复了合法会籍。
1990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亚运会时,他们慷慨解囊,捐建了英东游泳馆、武术馆和体育博物馆,在北京申奥过程中,霍震霆接替年事已高的父亲经常奔波在申奥第一线,为奥运事业出谋划策、四处奔走。
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时,当时身在莫斯科投票现场的霍震霆激动得留下了热泪。此后不久,他与父亲霍英东给北京奥组委捐赠2亿港元用于国家游泳中心建设。在捐赠仪式上,霍震霆说,以当前中国的经济实力,北京完全有能力举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之所以将国家游泳中心定为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华侨华人的捐资建设场馆,并不是政府缺钱,而是为了满足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建祖国、共办奥运的心愿,为大家创造一个参与奥运会的机会。
“举办体育盛会的重要意义是大家的参与,而不单单在于比拼奖牌数量。并且,这种参与,不仅包括商业,还包括文化,甚至是全社会的参与,当然,更重要的是全民的参与。奥运会就为老百姓的参与提供了一个渠道。”
与奥运的缘分
霍氏家族与中国奥运的最初联系,应该是霍英东以“霍英东体育基金会”的名义给中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选手的高额奖金,冠军选手每人一块一公斤重的金牌,银牌选手折半,这一惯例从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延续至今,而在雅典奥运会后,霍英东给中国奥运军团发出的奖金总额达到了惊人的2800万港币。
不过在谈及这个问题时,霍震霆笑言,已经累积投入近6亿港币的“霍英东体育基金会”今后仍然将给中国的奥运健儿给予高额的物质奖励,同时为内地及香港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但我想强调的一个观念是,我们现在不应该过分强调奥运会的奖牌意识。过去父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不是体育大国,我们在国际体坛还是‘穷人’,但现在我们已经是体育强国,还可以办奥运会了,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强调奥运会的参与精神,以及普及体育锻炼,不仅是高水平的竞技比赛,普通人的体育锻炼也应该通过办奥运会这样的契机来得到促进。”
为此,霍震霆表示自己在2008年后的体育工作重心会逐渐放到普通老百姓的体育锻炼普及上,而斥巨资兴建的奥运场馆,在奥运会后也要提供给普通市民使用。“香港这个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压力大,体育锻炼就更加重要,如果能通过奥运会的协办,能让更多的香港人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比拿到金牌的意义还大。而在这一点上,内地可能更需要增加这样的意识。香港虽然不大,地价也很贵,但平均下来,可能香港拥有的足球场和其他体育锻炼设施,比内地很多城市都要多。”
霍震霆说:“我爸爸关注中国体育多年了,为国家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出了很大的力。上世纪60年代,我们每次参加奥委会,都会谈到中国的代表争议问题,现在终于没有这个问题了,体育成绩也蒸蒸日上,发展得很快。
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足球也是霍震霆最喜爱的运动:“我从小喜欢体育,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和父亲一样,我最喜欢足球,年轻的时候我几乎每周双赛,甚至三赛,年纪大了以后只能和父亲一起看看比赛了。”霍震霆认为足球的发展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美国参与女子足球的人数超过50万人,这个基础是她们一直处于高水平的保证。体育不仅是竞赛,更要形成文化,全民参与比竞技更重要。”
霍震霆说道,我爸爸看到了新中国在洛杉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当时我陪他一起看比赛,他告诉我“以前全世界都说我们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但现在我们终于拿到了5000年第一块金牌。“后来我又陪他一起看那届奥运会的排球,中国女排战胜了美国,拿到了金牌,他也高兴极了。2004年,我们在雅典也看到了中国队的出色表现。洛杉矶奥运20年后,我们的体育水平是历史上最好的。”
在谈到今年8月份马术比赛有一个测试赛的筹备情况时,霍震霆说道:“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筹备,今年7月是回归10周年,我们8月举行测试赛,一方面可以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奥运马术举办前一年试试看我们的场地、设备怎么样。8月在香港天气有一点热,特别是欧洲来的赛手趁此机会适应一下香港的天气,体验一下我们的场地、设施,我觉得还不错。但是大家还得看看到时候天气会怎么样,他们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我觉得测试赛最重要的是通过实战,通过测试赛的接待,看看我们的筹备工作怎么样,时间不是很多了,我们会抓紧一点。”
在谈到2008年奥运会结束之后如何规划香港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时,霍震霆说:“奥运水平越来越高了,拿一个奖牌真是不容易。奥运之后,建立很好的秩序,给年轻人一个很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提高平时的生活素质,还有很多人认为奥运是欧洲为主的,我们办篮球等项目没有先天的条件,但是奥运会还是有很多项目适合我们东方人参加的。长远来说,我觉得体育方面,国际奥委会一方面考虑亚洲特殊的环境,但真正办成一个国际性的体育赛会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反过来,我们也一定要通过奥运探讨发展我们自己的体育之路。我们参加的亚运会、2008年的奥运会、2009年香港举办的东亚运动会,将来会有很多实战的机会。现在我们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自己有主办权,自己是东道主,这届很重要。我希望香港趁这个机会,多方面一起努力,支持我们的运动员,希望拿到好的成绩。”
体育商业化
霍震霆谈及马术比赛筹办工作时,再一次提到了“一国两制”。他说,香港和内地的体制不同,香港政府历来不会用财政收入来举办体育赛事,这就意味着这一投资预计将达10亿港元的赛事将一如既往地由香港热心体育和公益事业的人们来办。“现代奥运会都依赖商业运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需要和北京奥组委方面有进一步的沟通,我们会对电视转播权、商业赞助等一系列相约性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
作为香港体育协会的会长,霍震霆很强调体育的商业化,他说,我按任会长之前,第一就是取消了“业余”这个词。“业余”这个词对现代社会来讲,就是所谓的“义工”,我们拿自己的时间出来服务。体育界很强调“自愿”,英文叫“Volunteerism”,也就是我们做义工。但一说到“业余”,在现代社会来看,好像不是那么专业。我们虽然是用自己的时间,但是我们希望在体育界有一点专业的知识。
霍震霆说,“体育在欧美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企业了,就美国来说,应该是有1000多亿美金的企业。比如说Tiger Wood,都还不够21岁,就已经是年轻人的偶像,而且也有最好的收入了。第二就算巴西,罗纳尔多原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年轻人,因为他足球踢得好,我想你可能也不知道巴西的总统是谁,但我可以保证,全世界没有哪个不认识罗纳尔多,他也变成年轻人的偶像,联合国邀请他做亲善大使。体育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的渠道。”
受父亲霍英东的影响,霍震霆从小热衷体育运动,美国南加州大学毕业后,他返港经商,同时兼任多项社会公职,像香港足球总会会长、香港体育记者协会会长等等。
霍震霆对传统建筑、民间建筑也很感兴趣。他在国外长大,外国对一些古建筑都很有研究,他自己以前有段时间也参与了一些项目,看了别人的建筑,也给了他一些灵感。
“奥运对香港的意义,除了普及推广体育理念,也将增加港人的祖国认同感”
“1984年奥运会拿到第一块金牌,看到国旗升起,父亲和我都很兴奋,2001年在莫斯科拿到奥运会举办权,我们父子拥抱在一起的时候都流泪了。但是香港因为历史的原因,还是有一些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不是很强,而这次办奥运会马术比赛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增加港人的祖国认同感。”
霍震霆说,“香港人以前没有强烈的归属感。就体育来说,我以前经常带队去外国,升旗礼时,中国队有国旗国歌,英国队伍在旁边,他们也有国旗国歌,而香港队只有殖民地的旗,我们听的国歌是“天佑女皇”。一直以来,就形成了香港人没有强烈的归属感。我们读的历史基本都是外国历史,对内地不够了解。回归后,怎样才能使香港继续保持国际大都会的形象,又让香港人有归属感,让年轻人有一个强烈的方向,我觉得加强文体的素质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香港是个很特别的地方,既有中外结合,又有中国的传统,特别是当今时代,年轻人很不容易,要面临很大的挑战。我去伦敦的一个小乡村,一下午都坐在那儿,喝下午茶,知道20年后都是一样的,但香港每天都不同,有不同的挑战,香港人很有创意,喜欢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