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关的烛光
2007-12-29谢仁超
今日文摘 2007年18期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她的丈夫在马奇诺防线被德军攻陷后,当了德国人的俘虏。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十二岁的雅克和十岁的杰奎琳。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解放祖国的光荣的斗争行列中。
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会送给伯瑙德夫人一个小小的金属管,管内装着特工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把它安全地藏好,直至盟军派人来取走它。
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后来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他们安全地通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终感到不放心。最后,她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里,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蜡烛就摆在她家客厅的桌子上,她用这个方法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她家闯进来三位德国军官,其中一位是本地区情报部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位少校军官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了放到长官面前。情况危急,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点燃到铁管处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此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更亮一些。”说着,她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谁知过了两分钟,那位中尉又把冒着轻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一支小蜡烛也好啊。”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K6JmrMyka4Uf6XqWaixR0Q==佛成为这间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小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一些柴来生火吧。”说着,他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他把烛台夺了回去。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上火,默默等待最后一刻的来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把她拉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对她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我的路易莎好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但是,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你再给我讲好吗?”“当然可以,小姑娘。”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当她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
(杨冠时荐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