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条件下的恩格尔曲线:一个分析框架的重构

2007-12-29谷继建

中国市场 2007年40期

  摘要:把多种因素加入到恩格尔曲线的推导、求证过程中,最后推导出来的恩格尔曲线与教科书的图示存在较大差别,我们认定我们的研究更接近现实,能够更好的反应现实,尤其是图(f)(g)(h)最接近现实性,也就完成了我们研究的多重条件下恩格尔曲线的重构,同时也对经济学某些分析框架进行了有效的重构。
  关键词:条件;重构;图形;恩格尔曲线;
  西方经济学的核心缺陷是假设条件过于苛刻,不管是哪种经济学原理,我们在研究中国现实社会的贫富问题时,发现西方经济学比较经典的定律——恩格尔曲线在中国现实中难于成立,准确地说是需要很大的修正,于是我们在恩格尔曲线现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构,做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一、单一条件下的恩格尔曲线
  
  在教科书中,恩格尔曲线的推导源自于收入——消费曲线,而收入——消费曲线的前提假设是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仅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所得到的一组曲线与直线相切的点集合,这组点集合的轨迹就是收入——消费曲线,再由收入——消费曲线推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单一性限制条件下的恩格尔曲线如图。
  
  图形表示消费者在每一个收入水平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其中的对应关系不再按部就班地解释。按照传统教科书的理论观点: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商品的需求量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如图1,正常品的需求量一直在增加;但如果一开始消费者消费的是劣等品,随着其收入的增加,其消费的质量会随之提升,那么起初消费的劣等品在相对高收入的情况下,变为劣等品,该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则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减少,图2所示。就纯粹单一性条件内涵的图形解释不单是上述两种图示,图1是指正常品的恩格尔曲线图,在此条件下,我们又可以细分为生活必需品的恩格尔曲线和高档消费品的恩格尔曲线,生活必需品的恩格尔曲线的弹性不大,虽然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而增长,但增长幅度比较小,这条曲线是比较平坦的;但是高档消费品的恩格尔曲线与生活必需品的是大不一样的,如图3所示,单一限制性条件下高档消费品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会急剧上升,有时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幅度根本达不到消费大量高档消费品的地步,往往是因为人们的心理结构、攀比风起等引起的,这个解释在中国是比较恰当的,据相关资料显示,奢侈品品牌如今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新的奢华风潮》的报告指出,到2008年中国奢侈品销售将以20%的年增长率狂飙。2010年,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到2015年奢侈品销售额将超过115亿美元,消费总量将占全球的29%[1],出现了中国目前高档私家车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国的形象,远远于中国的人均1000多美元不符合,必然存在恩格尔曲线不能解释的因素,只能从中国社会内部的文化因素寻找根源,这却不一定适应有比较成熟心理结构的欧美社会。
  
  图4是劣等品的恩格尔曲线与教科书上的形状比较相似,只是最上端的弯曲度略有不同,是比较适合现实情况的。也就是说消费者消费的劣等品不会很快消失,需要到达一定的点才会急剧下降,不像教科书图2中这么曲线平滑下降,而应该是图4的构造,“从另一角度讲,以下降的恩格尔曲线表示的‘低档商品’在收入增加后需求量之所以越来越少,除了生理的需求极限外(如食品、食盐等),价格对其缺少刺激作用(即降价、量不增)是主要原因,说明需求弹性是较小的。而以上升的恩格尔曲线表示的‘正常商品或奢侈品’(如旅游、汽车等),在收入增长后其需求量大幅增长,也正说明其需求弹性是较大的”[2]。所以国内经济学教科书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过于匆促,对知识的把握稍有欠缺,对于不爱思考的学生会产生误导。
  
  二、恩格尔曲线限制性条件的重构
  
  既然恩格尔曲线的单一限制性条件下的图形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那么复杂的社会现实环境下则要考虑众多因素,不仅仅是价格、收入,我们在此要重构恩格尔曲线的限制性条件,笔者认为应该将收入、价格、消费习俗、个体心理特性等关键因素纳入恩格尔曲线的构建当中,否则像教科书中的恩格尔曲线一样不完善、存在核心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