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减排指标考验政府责任
2007-12-29周生贤
人民论坛 2007年8期
编者按: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十一五”规划提出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报告浓墨重彩地阐述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方针,提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原则,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已经作为2007年各方面工作的重点要求,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在GDP年均增长7.5%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两个约束性指标,充分体现了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上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深感压力很大,责任重大,必须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严格依法监督,努力完成任务。
污染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过去一年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环保总局受国务院委托,与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华能等6家电力集团公司签订了减排目标责任书,出台了水污染物和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指导意见。各地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层层分解减排指标,责任架构初步形成;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污染减排,污染减排能力得到切实提高;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监督,首次实行“区域限批”政策,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迅速扩张;加强部门合作,营造共同推进污染减排的社会氛围。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污染物排放量增长趋势大幅减缓,约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开始显现。去年,全国建成电厂脱硫能力1.04亿千瓦,超过了前10年电厂脱硫能力建设4600多万千瓦的总和,首次实现当年新增脱硫装机容量超过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国新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83座,城镇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56%以上。与2005年相比,2006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增幅分别回落了11.3和4.4个百分点,抑制了污染反弹,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了一批危害群众利益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今年和今后几年做好污染减排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污染减排形势严峻,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污染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也要看到,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今年年初,环保总局派出15个调研组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又召开会议反复核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采取的减排措施。结果表明,2UBHPKcpNaQX6luD8eA5ibCWtXoD4qR/VebG3d+KgEhw=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594.4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1431.3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1.8%和1.2%。造成污染排放不降反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排放水平升高;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偏快,许多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没有退出市场,结构性污染增加了减排压力;三是环保投入不足,例如 “十五”计划确定的重点流域治污项目有47%的计划投资没有落实,导致重点治污工程进展缓慢,直接影响污染减排成效;四是环境法律法规偏软,环保部门执法监督能力薄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五是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需要一个过程,污染治理工程从开工建设到发挥效益还需要一个过程。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能耗物耗增加较快,将来完成两个约束性指标难度不可小视。一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2006年,我国第二产业比重比2005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更快,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钢铁、石化、电力、水泥等重工业增长17.9%,造纸等轻工业增长13.8%。许多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产能扩张尚未得到完全遏制。另一方面,“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10%是在GDP年均增长7.5%的前提下设定的,是一个经过努力后可以完成的目标。经测算,如果GDP年均增长10%,要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10%的目标,二氧化硫需减排673万吨,其工作量相当于从2005年基础上减排26.4%;COD需减排570万吨,其工作量相当于从2005年基础上减排40.3%,任务非常艰巨。
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千方百计完成减排任务
污染物减排压力虽然很大,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最大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为完成减排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提供了难得机遇;三是技术进步和优惠政策的出台为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提供了有力支持,工业结构调整和治污设施建设为削减化学需氧量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全民环境意识显著提高,公众主动参与和监督的愿望十分迫切,为完成这一任务营造了良好氛围。有关专家分析,经过“十一五”前两年的努力,可以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稳定在2005年的水平,“十一五”后三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可能逐步下降。
污染减排是党和国家赋予环保部门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是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完成这个目标绝不能有丝毫动摇;要坚定信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完成减排任务。
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和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就是要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制度,实现重点污染源排污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核定、统一公布,及时掌握新老污染增减动态变化情况,形成科学的环境统计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就是要提高污染源现场采样监测专用仪器设备的装备水平,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有效,提升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和自动在线监测数据传输能力;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就是要强化政府责任,严格数据公布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环保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办法,并下发各省讨论修改后公布执行。从今年起,将每半年公布一次全国和各省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要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以新带老”,新上建设项目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采取“区域限批”措施,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从2008年起,对没有完成2007年污染物减排任务的省,采取“区域限批”政策,暂停该省所有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
强化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和运营监管,切实发挥污染治理效益。2006年中央财政已经安排的180个水污染治理建设项目,要在2007年投运;督促加快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努力实现满负荷运行;加快“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报批进程,督促落实规划确定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国家燃煤电厂脱硫工程,确保2007年实现新增7000万千瓦电厂烟气脱硫装机容量,同时推进钢铁企业烧结机头烟气脱硫示范工程建设。
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装置、生产能力和产品。2007年底前关闭造纸行业年产3.4万吨以下的草浆生产装置,以及仍在使用的年产1.7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生产线,全面推广黑液碱回收等先进治理技术;淘汰年产100吨以下皂素生产装置,以及仍在使用的盐酸酸解法皂素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的皂素生产装置,并严格执行新的皂素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3100多家水污染重点监控企业的监督管理;积极配合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做好“上大压小”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工作。“十一五”期间,要关闭5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亿吨、落后炼钢产能5500万吨。
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着力消除大江大河沿岸威胁饮水安全的污染隐患,集中整治工业园区环境违法和涉铅、造纸企业环境违法问题,凡采用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治理或关闭。
配合做好环境立法工作,推动出台有利于污染减排的法规和政策。配合修订《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正案)》等法律法规,尽快推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保护法》的修改论证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健全排污收费制度,提高火电厂排污收费标准和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进一步加大经济杠杆对污染减排的激励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污染减排目标是约束性指标,不能因为去年的目标没有实现,今年不再提出年度指标,就降低要求,减弱工作力度,而是要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做到决心不变、目标不变、责任不变,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地完成污染减排任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者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
他山之石
日本:挤干湿毛巾
日本的节能和环保做得好与政府精心谋划、布置和实施节能的战略规划和具体方法分不开。可以说,在这些方面没有哪个国家能与日本的精打细算相媲美。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即主张节能和环保就是爱国。在这方面,日本人的想法是,我怎么能为节能做得更多?日本人形容自己在节能方面的极致做法,就像是要挤干湿毛巾的最后几滴水。
美国:节能鼓励政策是“胡萝卜加大棒”
美国人上到总统,下到普通百姓,从各个层面推进节能。在美国,大多数城市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纽约更是如此。在居家生活方面,建议人们购买高能效电器设备,尽量学会有效使用;选择高能效照明设备,尽可能多地利用阳光照明;在家庭采暖方面积极利用太阳能;鼓励采用有节能设计的门、窗户及天窗等来降低制冷、采暖、照明费用。美国的节能鼓励政策是“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大力普及环保节能意识,从政策和物质方面鼓励节能行为;另一方面,如果民众的节能没有达到底线,政府会采用严格的法律来约束。
德国:国家战略家庭参与
德国的能源主要依赖进口,因此德国政府很早就把节约能源作为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民众节能。德国政府在推动家用电器、汽车、建筑等行业的节能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在欧盟有关法律的框架内,德国对市场上销售的家用电器进行节能性能分级,并要求商品必须贴上节能等级标签。那些特别节能的电器可获得全国统一的节能或者环保标签。
英国:“绿色房屋”计划
该计划鼓励居民采用环保技术建造或装修房屋,建设有益于环保的新型住宅。这种新型住宅将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洗澡水循环处理装置和无污染涂料等。将来,每家每户可安装蒸汽发电机。如果有可能,花园里最好再架一座风车,利用风能发电。如此一来,每家的电就可以自给自足了。英国政府还向公众承诺,如果“家庭发电站”生产的电除自用外还有剩余,政府将以优惠价收购。另外,英国政府还在税收政策上鼓励“绿色房屋”的建造者,对采用环保技术建造或装修房屋的英国公民减免印花税。新建传统住宅则不享受这些优惠。(周晓燕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