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德利克:生平第一次在中国收“红包”
2007-12-29陈艳艳
中国新时代 2007年2期
菲德利克的母亲是一个中国通,在他小时候过年时, 一样会按照中国的传统贴春联,挂福字,也像北京孩子的父母一样,在春节期间,领着小菲德利克去逛公园或是去颐和园溜冰。惟一不同的是,母亲在过年时从来不给他压岁钱
由于工作的原因,菲德利克时常连圣诞节和春节都过不上,因为在中国工作的时候,圣诞节不放假,而中国春节时他又要返回意大利家乡。
作为意大利著名的阿纽利—贝纳尔笛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菲德利克目前帮助在中国的意大利人和在意大利的中国人解决各种法律问题。同时,菲德利克也在意大利大学里教授中国的法律。菲德利克的母亲是个“中国通”,在大学里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菲德利克自豪地对记者说,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通过菲德利克母子了解到了中国文化。

菲德利克的母亲曾是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1977年,两岁半的菲德利克跟随母亲来到中国生活。整整8年,菲德利克在中国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期。
“那时候没有国际学校,所以我的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在北京的普通学校度过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里略带一点京腔,印证了他在中国长期生活过的痕记。
20年后的今天,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在北京芳草地小学读书,“那时,全校只有我一个外国人,我的名字还是当时的老师根据我的意大利名字取的。”菲德利克说。
饺子和意大利面条一样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是留给儿时的菲德利克,最为深刻的过年印象。“我总记得小时候的鞭炮声,感觉全北京一起在放鞭炮,那种景象和声音太壮观了。”因为,北京现在不允许在五环以内燃放烟花爆竹,所以,这反倒让他愈加怀念童年时放鞭炮的经历。“尽管很怀念小时候的爆竹声,但我觉得不允许燃放爆竹是件好事,花炮真的很危险。”
当时,菲德利克住在北京建国门的使馆区,每每快到过年的时候,他就和北京的小伙伴们去买花炮,“我小时候很淘气,常常因为玩花炮把一些干树枝点燃,现在想想还真是很危险。”菲德利克笑着说。
中国人过年的传统食品饺子,菲德利克喜欢的不得了。其实他不仅会吃,而且会包,“包饺子是我的小学体育老师教的。现在,我的太太也学会了。我们最喜欢的是猪肉白菜馅儿饺子。”在菲德利克家里,饺子已经和意大利面条一样经常出现的餐桌上。
对于儿时的菲德利克来说,过年有好有坏,“过年是在寒假期间,放寒假学校会留很多作业,这总是让我很头疼。”而过年的好处,除了放花炮和吃饺子之外,“就是可以回到意大利和父亲团聚,并且得到一大堆玩具”,菲德利克回忆说,他和母亲回意大利要在香港转机,那时,香港就是一个购物天堂,每次他都会缠着母亲要玩具。
菲德利克的母亲是一个中国通,过年的时候,一样会按照中国的传统贴春联,挂福字,也像北京孩子的父母一样,在春节期间,领着小菲德利克去逛公园或是去颐和园溜冰。惟一不同的是,母亲在过年时从来不给小菲德利克压岁钱。
1985年,菲德利克的母亲结束了在中国的工作,母子二人回到了意大利,对于菲德利克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他的第二个故乡,春节也已成为他们家的一个保留节日。
在意大利菲德利克的故乡有一条唐人街,每年春节的时候,唐人街的中国朋友都会邀请菲德利克一家一起过春节,大家会一起包饺子。
在意大利上大学期间,菲德利克用流利的中文争取到了一个导游的工作机会,每年,他都会回中国两三次,“做导游不仅可以挣一些零用钱,更重要的是可以免费来中国,中国有很多老朋友,也有很多记忆。”菲德利克最好的朋友是他的小学同学,直到现在,只要菲德利克来中国,这位儿时的伙伴都会陪菲德利克过圣诞节,他还特地为菲德利克的两个女儿装扮过圣诞老人。
惟一一次收到压岁钱
其实,菲德利克的母亲也一样割舍不了对中国的感情。现在,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每到春节,母亲都会叫菲德利克全家人过去吃团圆饭。
菲德利克说在意大利的农村,也有一个庆祝农耕的节日,其意义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其实,各个国家的文化都有相同的地方。”虽然,圣诞节是西方的节日,但也和春节一样,会吃很多美食,人们会互相祝福。
意大利传统的圣诞节是没有圣诞老人、火鸡以及赠送礼物的这些习俗的,也不吃肉,一般只吃面和鱼,每家会盖一个木制的小房子,将“教”的人物放到小房子里然后祈祷祝福。
“在意大利,保持这种传统的人已经很少了,大部分人都受美洲圣诞文化的影响,放弃了传统的文化,圣诞节已经变得很商业。其实,中国的春节也一样,很多传统的东西都丢失了。意大利和中国一样,都应该保护传统的过节文化。”菲德利克有所担忧地说。
菲德利克认为,老年人还是很注重传统的,有一次春节期间,他去香港工作,谈过公事之后,对方请菲德利克在一家中国味道很浓的饭店吃饭,席间,一位92岁的老人让菲德利克拜年,之后,老人递上一个红包,菲德利克以为对方在贿赂自己,坚持不肯收,老人解释之后,菲德利克才红着脸收下红包。这也是他惟一一次收到压岁钱,“我还要继续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避免出现这样尴尬的事。”
过去的一年,恰好是意大利文化年,菲德利克除了在律师事务所工作之外,还协助意大利文化部的朋友做一些宣传意大利文化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意大利和中国都是我的家乡,我希望通过自己微薄之力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现在,菲德利克的一部分工作在中国,每年,他都会在中国呆上几个月。菲德利克的妻子和孩子也一样喜欢中国,只要时间合适,她们都会和他一起来中国。菲德利克对记者说,刚刚开始咿呀学语的大女儿已经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了,“比如,爸爸,妈妈,你好,再见!还有发票。”——“我们坐车吃饭经常要发票,女儿听的多了也就学会了,现在,每次要发票都是她出马。”谈到女儿,菲德利克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菲德利克表示,今年在中国过春节,他要和家人一起过一个“中国年味很浓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