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裴丽霓:难忘那个苦涩的除夕夜

2007-12-29陈艳艳

中国新时代 2007年2期

  
  那年春节,裴丽霓一个人留在北京,不想给朋友添麻烦的她决定一个人过年。一样是大年三十,北京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裴丽霓一个人坐在家中,远处不时传来鞭炮声,裴丽霓心里却一片苦涩,一个人在他乡创业,到了30多岁还是这么艰难,那一晚,这位英国女子想了很多
  
  1989年,英国女孩裴丽霓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始了她的留学生活,她在中国度过的第一个春节,让裴丽霓至今难忘。
  那一年的春节,裴丽霓和一个德国的同学去广西游玩,大年三十那天两人来到一个壮族小山村,结果晚上找不到可以住的地方。刚来中国的她们不知道,中国人在春节期间一般是不做生意的。因为时间很晚,两人也不可能回到城里。正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一家热心的壮族人招待了她们。
  “当时,那个壮族家里面并不是很富裕,不过他们为了招待我们,拿出了很多东西,有肉,有鱼。可是那时我吃素食,所以很多壮族美食都没有吃,也辜负了那些壮族朋友的热情,现在想想真有些后悔。”那次经历让裴丽霓真正见识到中国人的热情好客。
  更幸运的是,两人在壮族村庄还遇到了一家办喜事,热闹的场面,特有的习俗,给裴丽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壮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尤其是新郎新娘的服饰,相当精美。”
  1991年,刚回国不久的裴丽霓难以割舍对中国的思念,就去了香港的一家社会福利机构工作,之后她又去香港大学攻读社会工作硕士。在香港,她一呆就是7年。
  “香港虽然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但春节依旧很传统。”裴丽霓清楚地记得,在她居住的大屿山,每年年三十,都会有一个舞狮队,到各家各户门前表演,每家都会给舞狮队包一个红包,为的是讨一个好彩头。
  “我的房东,过年时都会过来,给我贴春联,贴福字。后来我到内地生活以后,每年自己也会买春联和一些小红灯笼、胖娃娃年画之类的东西。”裴丽霓说自己很喜欢春联,虽然,她并不是很懂里面的意思,但她知道,它们代表着吉祥如意的祝福。
  在中国呆的时间久了,裴丽霓的心也在中国生根发芽了,硕士毕业以后,她便留在中国工作。1998年,裴丽霓与人合作,成立了北京慧灵成年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专门帮助社会上的智障人士。
  “人们都觉得,我一个英国人来到中国做智障人士服务,很伟大。其实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这些都是我的工作,我的事业,因为我的专业就是社会工作,做这些都是应该的。”裴丽霓时常感觉承受不起中国人给予她的那么多的感谢,她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分内的事。
  2002年春节,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男青年,给裴丽霓画了一幅画,他画的是栩栩如生的孙悟空,上面还端正的写着“祝裴老师春节快乐,万事如意”,裴丽霓很感动,至今一直保留着那幅画。
  随着北京慧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NGO)知道了裴丽霓,也非常希望可以得到她的帮助,而裴丽霓觉得只靠自己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于是,她决定成立一个专门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咨询的机构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2003年,裴丽霓离开了慧灵,和伙伴陈琳琳共同创办了联众力社会工作咨询中心。
  作为一个本土的民间NGO组织,创办之初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在坚持了一年多以后,裴丽霓和陈琳琳觉得举步维艰,那时正值2005年的春节。尽管坚持下去很难,裴丽霓的心里还是不想放弃,她知道陈琳琳也不想,于是裴丽霓劝陈琳琳回家高高兴兴地过一个年,一切都等回来以后再议。
  那年春节,裴丽霓一个人留在北京,她不想给朋友添麻烦,决定一个人过年。一样是大年三十,全北京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裴丽霓却一个人坐在家中,远处不时传来鞭炮声,裴丽霓心里一片苦涩,一个人在他乡创业,到了30多岁还这么艰难,那一晚裴丽霓想了很多。看着女儿无忧无虑安睡的样子,裴丽霓想的是那些原本应该无忧无虑地生活、却不幸需要自己帮助的人。裴丽霓下定决心,坚持做下去。
  现在,联众力社会工作咨询中心已经初具规模,在裴、陈两人的影响下,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加入到她们的团队中。虽然工作依然困难很多,可每个人都很开心。
  “我们帮助了很多非营利组织,同时,我们也帮助个人和企业进入社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裴丽霓自豪地说。
  2007年的春节,裴丽霓说,咨询中心会给每一位员工包一个红包,她还打算今年用一个热情的拥抱感谢员工一年的付出。过去的春节,裴丽霓会以个人的名义,给员工发红包,“以前员工少,我还负担的起,现在员工多了,就包不起了。”裴丽霓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