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代表访谈录
2007-12-29
中国经济周刊 2007年39期

采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俊才 曹昌 韩文 黄冬 邹锡兰 魏华 董显苹 张娟娟 夏一仁 罗常虎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这次大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成就是公认的,经验是宝贵的;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科学分析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如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
十七大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了部分十七大代表,他们中有政府官员,有企业家,也有学者……尽管身份不同,但他们的意愿和声音是相同的:科学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和谐社会是一切工作的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
吴新雄:
落实住房新政要“说到做到”
江西要努力构筑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低利商品房和普通商品房的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廉租房制度,使普通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省政府与11个设区市都签订了责任书,各市市长在发布会上也都作了承诺,这表明,我省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完善廉租房制度,从省到市都是动真格的。各位市长一定要说到做到,说话算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预定目标,努力争取上半年第一批符合条件的老百姓通过公证员到场、公开摇号、电视直播等程序认购到经济适用房。从今年开始,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完善廉租房制度也将在县(市、区)同步推进。经济适用房要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来建设,合理选址;确保质量、加强督查。一定要让老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真正得到实惠;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操作、公开透明、依法依规办事;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履行政府责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定要遵循保护消费者、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有序地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原则。希望全省的房地产企业把握机会,配合政府做好此项工作,同时也理性发展江西房地产业。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完善廉租房制度,我们一定说到做到!
谭力: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要有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省委的领导下,我们始终努力创新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方法,提出了狠抓“科技城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绵阳”三大要务的总体思路,派出2000多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实施帮扶,累计投入近20亿元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累计投入2.7亿元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同时累计投入资金14余亿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缓解了群众就医难、行路难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从改善基层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抓起,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重视基层工作、关心基层干部的良好氛围,从而牢牢把握了群众工作的主动权,从源头上做好了群众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既要对群众倾注感情,更要建立长效机制作保障,使之真正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为此,我们成立了惠民工作委员会,负责统筹、指挥、考核全市的群众工作,并将其纳入全市目标管理;建立财政保障机制,要求每年各级政府投入群众工作的资金增幅不低于全市财政收入增幅;发动先富起来的人投身慈善事业,拿出一定的资金建立惠民基金。随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不断解决,全市社会更趋稳定和谐,绵阳也在2006年世行公布的我国主要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排行榜中,名列第12位。
孙潮:
政府公共支出要向农村倾斜
最近,我在农村调研时,有关部门提出,他们正在考虑引进“地埋式”方法来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问题,但是改造一户需要8000元左右的费用,应该让农户承担多大比例的费用?他们有些为难。我反问说,如果在城里改造污水管,你们会提出让居民分担改造费用吗?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社会资源配置是重点,关键在于从政府的支出开始就要向农村倾斜,要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在城市少修一条大路,可能就可以在农村修上几十条小路,对方便农民的生活、工作起到的作用很大。城市化并不意味着要让农业消失,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消灭”农民,“消灭”农村。闵行还有十分之一的农业人口,还有8万亩的在耕农田。下一步我们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农业的生产经营提升到先进水平,做出“精品农业”。同时,在保持农村村落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大力改造基础设施,引入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让农民也能逐步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
汤维英:工会要促进和谐劳动关系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广东省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的两大主题,切实履行维护职能,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第一,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从省十项工程、企业、地方(行业)三个层次四个方面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造就一大批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职工。其次,最大限度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基层工会数和工会会员数连续多年大幅增长。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推动了沃尔玛、富士康、麦当劳、肯德基等企业组建工会。目前,全省基层工会委员会数13.7万个,工会组织覆盖独立法人单位39万多个,会员达1467万人,均居全国第一。第三,不断完善维权机制,着力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和侵犯职工人身人格尊严等突出问题。目前,全省和21个地级以上市、103个县(区)的劳动部门和工会、企业家协会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全省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8.9%。3万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5万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劳资协商恳谈会等多种形式的沟通协商制度,已建工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80%以上实行了厂务公开。第四,深入开展“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彭智勇: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需要大胆探索
重庆是一个“二元结构”十分突出的直辖市。“二元结构”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城乡、区域、学校之间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对此,重庆这几年重点解决了“五大难题”:一是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到2006年底,重庆市提前一年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二是全部偿清19.45亿元的“普九”债务,在全国创造了率先偿还“普九”债务的范例。三是认真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今年8月,重庆市采取招聘考试的办法,在全市1万多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课教师中,择优录取了近8000名公办教师。四是全部消除历史积存的442.9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五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未来重庆将迈好“三大步”,实现教育统筹发展。第一步,到2010年,建立起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基本框架,“一圈”23个区县基本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第二步,到2015年,“一圈”基本建立起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两翼”17个区县基本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第三步,到2020年,全市建成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黄标泉:
兴教是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
2006年,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生产总值为118亿元。过去的20多年里,小榄人可以靠着“胆大心细”在“短缺经济”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