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河对岸的天空(俄罗斯远东印象记之二)

2007-12-29崔晓林

中国经济周刊 2007年39期

  隔着奔流而过的黑龙江,黑河市对岸是俄罗斯阿穆尔州的州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以下简称“布市”)。布市传统名称为“海兰泡”,原属中国,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后被帝俄割占,改为今名。布市人口22万,阿穆尔州较大的企业大都集中在这里,其工业产品占阿穆尔州工业产品总量的三分之一,粮食产量占远东地区的2/3,牛奶和肉的产量占1/3,有“远东粮仓”之称。
  黑河市与布市隔江相望,两市最近距离是750米。站在黑河沿江休闲广场上,可以清楚地看见对岸的阿穆尔州州府办公大楼。“我曾坐快艇过江,3分钟到对岸,你说(两座城市的距离)近不近?”黑河市长张晶川曾形象地向记者描述两岸的地理位置关系。
  8月23日下午,记者乘坐轮渡客船过境,用时7分钟,但在俄方通关口岸办理手续时间竟长达40分钟,俄方有些工作人员的效率,在去海参崴时记者就已经深有体会。工作中,俄方海关工作人员大多漫不经心,经常放下手中的工作去聊天、休息、打电话,任你排长队、心急如焚也依然慢条斯理。
  
  和黑河的江边休闲广场一样,布市的江边也是一个休闲广场,但感觉却截然不同。
  黑河的广场热闹、喧嚣、人头攒动。夜色降临,数百市民在乐曲声中跳集体舞,阵容庞大,观者如潮,再加上周边卖冷饮、小吃的,整个广场热烈而极富生活气息。
  布市的广场,更像是一片开阔的空地,江边没有多少建筑,到处是树木和花丛,广场前方就是州政府大楼。江边人不多,木制的长椅上坐着一些老人,一些鸽子在广场的空地上觅食,一个漂亮的俄罗斯孩子蹲在那里喂鸽子,妈妈则坐在长椅上,就着夕阳看书;树林里,有恋人手拉手在散步,当太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沉入江面,岸堤上的夜灯渐次亮了起来。这里没有音乐,更没有人跳舞,四周除了鸟鸣,就是悠远的轮船汽笛声,江风偶尔把对岸的乐曲声吹过来,一切显得那么安静而恬淡。
  在记者的印象中,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可当淳朴的黑河百姓开始饭后集体舞蹈时,俄罗斯人却选择了安静。
  记者的一个黑河朋友,做边贸生意12年,认识了一大批俄罗斯人。这次,他介绍一个叫果斯佳(音译)的俄罗斯男子和我们相识并做我们的导游,此人是一家木器厂的老板,45岁。我们开玩笑管他叫“老果”,老果胡子灰白、发型整齐、态度恭谦,他开一辆右舵的二手丰田佳美,极认真、极有涵养地带着我们走遍了布市几乎所有他认为值得一看的地方,连一个偏僻的东正教教堂都没有放过。
  参观完毕,老果请我们吃饭,去的是一家中餐馆。“这家中餐馆怎么有些像中国的迪厅呀?”一进门,同行小张就大声嚷嚷起来。该餐馆的餐厅面积大约200平方米,中央部分是一个大大的舞池,里面灯光闪烁,音乐振耳。“是俄罗斯人建议我这样做的,俄罗斯人喜欢在吃饭、喝酒的时候跳舞唱歌。”餐厅老板娘告诉记者。
  俄罗斯的“伏特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