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城市形象系统理论看大连

2007-12-29于兴洪

中国集体经济 2007年8期

  摘要:大连作为国内很活跃的一个城市而被广泛关注,其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很多值得其他城市借鉴学习的成功经验。然而近年来,大连的形象似乎并没有什么新的突破。文章将从城市形象系统理论出发,解决大连的城市形象问题。
  关键词:城市管理;形象系统理论;城市文化
  
  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的一种“资产”,既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在文化意义上的表现,同时还是对内创造城市凝聚力,对外创造城市辐射力和内化优质结构的核心要素。通过构建城市形象体系,可以达到整合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各种要素的功能,使之形成整体的统一传达机制和识别机制,最终达到城市内各要素整合并形成1+1>2的效果。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运作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健康的城市、人的价值最大化的城市、使城市成为社会成员满意的城市。
  
  一、大连市城市形象现状
  
  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位于东经120°58’至123°31’、北纬38°43’至40°10’之间,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是东北、华北、华东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门户,是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
  大连市在1993年就对城市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并分阶段的制订了目标:第一阶段定位为工业、港口、旅游城市,属于探索初期;第二阶段定位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和北方香港,成为国际交通枢纽、先进的工业基地和东北亚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中心;第三阶段是强调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发展思路,成为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市风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大连的“城市环境名牌”战略得到较为成功的实施。大连市依据其自身的地理优势,建立了绿色城市,依山傍海,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8.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9.8平方米,市区共有40多座广场。大连城市环境优美、是中国著名的一个旅游城市,也被联合国授予“人居奖”、环境全球500佳,大连更是在全国首开环境竞争之先河。大连市市长也曾经说“在大连呼吸一口空气相当于在别的地方呼吸三口”,其自豪程度足见一般。
  大连的众多文化节使得大连积累了城市文化资本。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到初八的烟花爆竹节、5月下旬的赏槐节和大连国际徒步大会、7月的大连国际啤酒节、9月的大连国际服装节、10月的国际马拉松大赛,这样众多的文化节,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文化节作为一种动力,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和社会资本,使得城市体现一种“累积型因果循环系统”,形成了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二、大连市在城市形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大连不符合“浪漫之都”的概念
  在2003年初,大连、珠海、连云港等城市都喊出“浪漫之都”的品牌定位,但只有大连捷足先登,依据有关法规对大连城市旅游品牌“浪漫之都”进行注册。大连市,以海滩、广场绿地喷泉、建筑、大型文化节、金石滩和市民这六大方面打出了“浪漫牌”,可是,很大一部分人士对于大连的“浪漫牌”没有任何感觉。更有人认为,大连是一个低收入高消费的城市,想浪漫奈何口袋瘪瘪,更是浪漫不起来。因此,大连市通往“浪漫之都”的旅程还很漫长。
  
  (二)城市人性化程度不够
  大连市为它的众多广场而自豪,但是很多广场都是非常的空旷,一眼看去确实很壮观,可是很多外地游客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累了的时候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广场上很少有供有人歇息的石椅,有些广场连洗手间都很难发现,这样不够人性化的设计,给大连的旅游形象大打折扣。
  (三)走入“花园城市”困境
  大连市率先提出了环境竞争,但是,这种“花园城市”是很容易模仿的,而大连没有及时转变自己的城市形象目标,流于俗套,没有继续走在城市建设的前列。
  
  
  (四)大连的文化氛围没有优势,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
  在近几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大连市排名比较靠前,但是与文化有关的指标却相对落后。同时,大连的本地媒体不是很发达,报业没有独特的个性,没有独特的竞争力。同时,一些与文化、娱乐有关的基础设施也不完善,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根据城市形象系统针对大连市提出构想
  
  城市形象从一般意义上包括三大系统: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而三大系统又包括了自然景观系统、政治系统、管理系统、社会发展系统、文化系统、生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景观系统、经济系统和其他感觉系统,如知觉系统、体觉系统、味觉系统等方面的建设。城市形象系统具体来说应如下表1所示。
  因而,从这个系统出发,大连建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城市理念系统(Mind Identity)方面
  城市理念集中表现为城市的整体价值观及城市市民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城市的最高哲学。在城市新理念范畴内,可以寻找和创造的价值表述如城市人发展的选择性、机会的平等性、公平性、均好性、非歧视性、生态城市、正义和安全等。城市的理念试图在说明,城市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作为地域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形式,其发展是人类文化进步的表现。城市理念系统,是城市系统性存在的灵魂。
  大连市较早的提出了“经营城市”的理念,对大连城市形象和目标市场进行定位,制定大连城市营销战略,创造城市产品(包括城市口号、旗舰工程、市政设施、服务组合、旅游产品以及城市文化等),从而提高大连的城市竞争力。大连市力求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市风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国际都市。这正是符合了城市新理念。
  
  (二)城市行为系统(Behavior Identi-ty)方面
  城市行为系统主要指城市中的群体与个体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行为模式、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如城市管理者群体的样板性、政府的管理行为、市民的语言文明、消费方式、交往方式、交通方式、沟通方式、伦理关系、传统文化及公共场所的行为表现等。
  城市行为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文化系统表现,是城市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人的行为需要通过管理进行规范,一部分时传统行为范畴,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习惯而来的行为,具有地域与城市所属的特色。而在城市行为的创新上,既要建立一个与世界发展接轨的城市文明标准体系,又要在一定层面或一定文化意义上创造成城市特有的行为文化。城市形象塑造的最核心的意义,是创造城市自己的或者其他城市没有的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资本”。
  1、在政府行为系统方面,大连市政府作为“服务型政府”应更加注重基础设施提供中的人性化设计,提供更多的便民措施,提升政府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打造亲民、利民、便民的政府形象。
  2、在企业行为系统方面,打造大连特有的企业品牌,让企业作为大连的一个名片。学习青岛的先进经验,打造大连的“海尔”、“海信”、“澳柯玛”等,走出一条名牌企业带动城市品牌的成功之路。
  3、在城市市民的群体行为系统方面,借鉴厦门人所特有的“家园之感”,是每一个大连人都真正的以大连为家,让行为服从于内心的道德律令。在建设自己的城市和维护自己城市的时候,态度都能够自在、自如、自然,不做任何有损于城市形象的事情。
  4、在城市市民个体行为系统和市民生活方式系统方面,满足城市市民的偏好,提供适应市民生活方式的各种基础设施。正如《新周刊》对17座城市进行诠释的时候所说的那样,大连最具男性化,“当许多城市煞费苦心设计自己城市标志物的时候,大连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足球”,“这个城市的男子汉的魅力也被张扬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程度”。大连市在基础建设中,提供了很多广场和草坪,不仅满足了市民的休闲和城市绿化的需要,也同时满足了人们对于足球这种活动的热衷。
  
  (三)城市视觉系统(Visual Identity)方面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感觉依赖。人类生活在城市内。每天都在感受城市、创造城市。如果“城市是一个家”,那应该是一个以群体利益为核心的“大家”,是一个集人类智慧的创造地,是人类美好理想的实现地。当今城市在朝着育人的生存和和谐关系方向发展着,朝着城市作为一个“家”的概念转化,城市生活越来越紧凑,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相互依赖,包括了对环境的依赖,对自然与城市存在的客观的依赖。而城市本身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体觉、味觉、触觉、感觉等所能感受、接触和观察到的城市形象要素的表现体系。
  大连市选择了足球作为它的标志,展现了这个城市男性化的一面:其多样化的广场给人们不同的感觉;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提供了市民便利的基础设施:街边琳琅满目的广告牌展示了这个城市的繁荣和活力。
  但是,大连市缺乏特有的自然资源,在以人文资源作为城市主要特征的情况下,一定要避免和其他城市的雷同、避免落入俗套,要有自己的独特和不可取代之处。在“花园城市”的建设中,要结合城市建设的理念,确立独到的标志,让人们感受到这个城市独有的魅力。
  总之,将城市形象系统贯彻到大连市的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将三个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崭新的理念、良好的行动和独特的视觉,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之后的大连将带给我们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大连作为东北的一个重要城市,也将以新的形象带给我们更多的新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