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文化产业差异现状及对策
2007-12-29陈俊陆利军
中国集体经济 2007年8期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行业,已被许多国家的列为支柱产业,逐渐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趋势。湖南省已经把其列为实施湖南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湖南各城市间文化产业发展差距明显,长沙市一枝独秀,不利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文章从湖南省整体和各个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存在的差异,并从产业集群角度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湖南;文化产业;产业集群;差异;对策
中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直到加人WTO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才进入一个真正发展的阶段,在我国国民经济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从“机遇”来看,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明显,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对世界的影响力逐步加强,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而且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基础和技术保障。从“挑战”来看,世界文化产业已经高度市场化,竞争力很强,全球500强中的七大文化产业巨头,掌握了全球文化市场的70%以上,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刚起步,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另外,我国需要改变对文化生产力的认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文化产业的道路。湖南文化产业就是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并且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在未来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继续加强湖南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形成湖南文化产业集群以增强整体实力等问题必须提上日程了。
一、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湖南省委早在1989年做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引起了经济界、文化界乃至全国的关注。近年来,湖南省政府把文化产业列入实施湖南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全面实行经济文化、文化经济强省战略。使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了“一区三带”和“四轮驱动,两翼齐飞”的产业布局,即以长沙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中心区”,以旅游和会展业为“两翼”。以京广线、潇湘流域和大湘西为三个特产带,以广电、出版、报业、娱乐为“四轮”,奠定了湖南文化产业的崛起基础。
(一)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总体情况
湖南作为全国文化产业运作最成功的省份之一,号称“文化湘军”。湖南文化产业通过组建集团,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规模化经营、集团化经营,实现了低成本、快速度扩张,到目前为止,已经先后组建了七家省级文化产业集团,其中出版、报业、广电、电影集团,总资产超过120亿元,净资产59亿多元,2004年总收入70多亿元。湖南出版集团名列全国大型企业集团500强,湖南广电集团在全国广电集团中排名靠前,名列全国文化产业50强。据最新数据显示,湖南省目前共有文化产业单位四万多家,其中报纸72家,期刊233家,出版社17家,音像制作单位29家,印刷企业5000余家。发行单位16500多家,国办剧团90个,民间职业剧团335个,文化娱乐场所6800多家,网吧11500多家,无线电台11座,无线电视台16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5座,新闻网站10个。可以说,湖南文化产业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排在全国前列的,而且“文化湘军”在国际市场上也崭露头角。其中以动漫产业为例,产品已外销到美国、韩国、印度尼西亚、以色列等13个国家,在竞争极其激烈的国际动漫市场分得了一杯羹。
但是,湖南的文化产业仍存在一些发展上的缺陷。首先,syn1MrclAGbtfXKoCQt/7A==湖南文化产业的整体经济规模较小,无法达成把文化产业作为湖南未来支柱产业发展的要求。无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难以达到促进湖南经济的整体发展的要求。长沙市作为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湖南文化产业的中心区已经形成,用区域经济学的中心——外围理论来讲,就是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相对于文化来讲就是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湖南省各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各自为战,资源要素流动大量流入中心区——长沙,中心区进入极化过程,文化产业中的少数行业迅速膨胀,涌现出“传媒湘军”、“出版发行湘军”、“动漫产业湘军”和“文化体育湘军”等等大型的产业集团,而外围区域却形成了以各自城市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态势,彼此间缺乏联系,不利于湖南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拉大了各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不利于湖南和谐社会的建设。下面本文将以湖南省14个城市为单位,分析各个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二)湖南各个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由于湖南省在文化产业的统计方面还不够完善,本文利用现有的数据,粗略计算出2004年湖南14个城市的文化产业提供的GDP值以及所占比重,各城市人均文化产业的GDP值等几项数值。希望能让读者能对湖南各个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有个基本的了解。

可见,长沙市的文化产业在湖南处于龙头地位,无论从提供的GDP产值,所占的比重,以及人均文化产业产值,都排在全省首位,而且其他城市与长沙市的差距较大,其他城市间的文化产业发展程度差不多。各种数据都比较接近。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出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城市发展差异,本文将利用几种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工具处理文化产业的数据。
1、极值差率指样本中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率,反映地区间的相对差异,即
RHL=Y/Y
其中Y、Y分别为样本中人均文化产业的GDP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2、绝对离差直接反映样本中两个城市的绝对差异,即
D=|Y-Y|
其中式中,Y、Y分别代表两个城市的人均文化产业的GDP,在这里将用湖南省两个差异最大的城市作为比较。
湖南省人均文化产业的GDP值最大是长沙市,最小的是湘西,用以上的公式可以计算出:长沙和湘西的极值差率、绝对离差分别是6.24,916.90。这两个指标显示,在湖南文化产业中,长沙市发展程度远高于其他城市,其人均文化产业的GDP是湘西自治州的六倍多,绝对差异也达到九百多元,就是这个数值也是湖南其他城市的人均值的两、三倍之多。
3、区位商指一个地区GDP占全省份额与其人口占全省份额的比值,用在文化产业上就是一个地区文化产业所提供的GDP值占全省文化产业所提供的GDP值与其人口占全省份额的比值,即
LR=(Y/Y)/(P/P)
式中,Y为i地区的文化产业所提供的GDP,y为全省文化产业所提供的GDP,p为i地带人口,p为全省人口。该公式可变形为:
LR=(Y/Y)*(p/p)=(Y/P)=(Y/P)-X/x
即为各地区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之比。
4、区位差是指一个地区GDP与按其人口份额应有的GDP之差,应用在文化产业的地区间比较时,可变化为一个地区文化产业所提供的GDP值与按其人口份额应有的文化产业GDP值之差,即
LV=Y-Y*(P/P)
区位商和区位差都是反映某地区的产业相对于人口而言在全省中的位置。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区位商是相对指标,区位差是绝对指标。区位商大于1或者区位差大于0,都是表明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高于全省的水平,而且其值越大,其在全省中的地位也就越高。这两个指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在湖南14个城市中,只有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和常德等五个城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长沙的人均文化产业的GDP值是全省的两倍多,而其四个城市都是比全省的多一点,剩下的九个城市都要比全省平均水平低,最低的为湘西,仅为全省的1/3。值得注意的是,邵阳的文化产业提供GDP是湘西的两倍多,但是区位商与湘西不相上下,区位差比比湘西多出一大截,且为全省差距最大的城市,这表明按邵阳的文化产业规模与按人口份额应有的经济规模之间的绝对差距是全省最大的。
二、建议
(一)加快政府制度的创新
实行文化产业集群战略的关键是政府制度的创新,而且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力量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在形成产业集群方面的作用很明显。摆在政府面前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劳动分工和提高竞争力,以及如何通过区域市场营销发展产业集群等。湖南省政府制度创新是要形成一种政策调控、间接干预和优质服务体系,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空间。以期解决诸如风险融资、中介服务、产学研合作、信息支持、产业空间布局等问题。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制度创新,包括政策创新及其服务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加强企事业单位间的联系,为产业集群、科技进步与产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二)增加对外围城市的投资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
随着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加强,国际、国内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前途毋庸置疑,投资前景良好。由于湖南文化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加强湖南除长沙以外其他外围城市的文化产业建设,主导力量还是政府,并且借鉴长沙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经验,但是完全依靠政府。不是长久之计,国外的文化产业早已形成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投资机制,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要实现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必须市场化运作企业,多元化投资主体。除政府以外,企业、私人、基金等各种融资形式都可以使用于文化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在发挥政府投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建设湖南外围城市,缩小各城市的差距,使湖南文化产业形成梯度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三)加大开放程度,扶持和引导文化产业的其他经济形式发展
中国沿海地区和外国的集群例证都表明:较高程度的开放状态虽然不是产业集群的必需条件,但却是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和环境基础,在开放经济的环境中,产业集群可以发展的更快、更突出。而且在集群经济中,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要求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以保持集群的活力和竞争力。在现有经济环境中,只有集体和民营经济可以做到这一点,反过来,正是集群经济为它们灵活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集体、民营和私营经济将在区域集群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目前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国有企事业单位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市场缺乏竞争,其他经济形式在文化产业中所占比例很低,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活力的发挥,所以加大经济开放程度,引入其他经济形式,能更利于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