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评的“五禁”与“五要”

2007-12-29申万兵

中国教师 2007年4期

  批评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方法。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此说能够长久流传无疑有它深刻的哲理,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明、技巧、入情、入理的批评更受学生欢迎,这种批评不仅能达“忠言逆耳”之效,而且让人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忠言未必逆耳”更能展示教师的德才、教养和风度。为此,我们应当讲究批评的艺术,在批评学生时做到“五禁、五要”。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批评要做到“五禁”
  
  1.禁在人多的地方批评学生
  批评学生要尽量避开众人,细心开导,切忌当着众人训斥学生,尤其是事关个人隐私、情感、尊严上的问题;应在单独的场合,心平气和地在交谈、规劝、安慰、解释等过程中开展批评。
  2.禁在异性面前批评学生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常会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异性身上,渴望与异性交流,得到异性的肯定与尊重,这是人类的天性。教师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在异性面前对他们横加指责,甚至讽刺挖苦,不仅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而且还会促使他们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行为。同时,当学生有错误时,我们还可利用异性朋友或同龄好友去规劝他们,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禁针对同一问题反复批评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刺激有一定承受度,如果批评的刺激量不足,就不能引起反应;而如果过多地重复同一批评内容,则会使学生麻木或厌烦,从而影响批评的效果。有些教师对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一内容的批评,使学生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4.禁在学生情绪激动时批评学生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所以,当他们被批评而情绪很冲动时,切忌“火上浇油”,教师最好是“忍一忍”,待其冷却之后,再心平气和地与他交换意见,以力求“软着陆”的教育效果。如果不顾批评对象的心情及其感受,立刻批评他甚至大声训斥,那将会火上加油,出现“顶牛”的难堪境地或难以收拾的局面,还会造成日后双方感情疏远。
  5.禁在教师情绪不稳定时批评学生
  教师在良好的情绪下批评学生,学生往往受到感染,易于心平气和地接受;相反,教师如果处在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如急躁、暴怒、烦恼等,那么就容易失去自控能力,无法理智地对学生进行批评。这就使受到批评的学生感到很不舒畅,从而产生对立情绪;或对批评采取阳奉阴违、口是心非的消极反应。因此,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自己心情不佳,也不能带着情绪来批评学生,切忌因冲动而失去理智。
  
  二、注重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批评要做到“五要”
  
  1.要真诚
  真诚是人类情感中最宝贵的东西。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青少年学生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需要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运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2.要合理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把错的事实查准,把错的症结找准,把谈话的方式选好,把道理讲透,以使学生易于接受。说理时,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逐步明白错误的性质及根源;可以把大道理掰开说、揉碎谈,使学生从小道理中悟出大道理;也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或从学生利益的角度去启发、打动学生。总之,要评得在理,使学生受到批评后,确实心服口服,有所领悟。
  3.要求是
  学生的错误行为和不良品德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弄清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理解学生的处境,既指出学生的错误,又PvMsKA8Yq4S+1/qvvmsEf/jlc44sG5i2ZFiGDSMjKqA=不把责任一古脑儿地推给学生。教师即使自身有过失的地方,也要开诚布公地承担,绝不推诿。
  4.要公正
  一般说来,青少年学生已具备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对一件小事不公正地批评和处理,往往会带来学生情绪的强烈波动。例如:班上两个学生同时旷课违纪,一个因学习成绩比较好,老师比较宠爱,就轻描淡写地说说了事,而另一个则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不仅被老师狠狠地训斥一顿,还被勒令家长来校说明情况。两相比较,后一个学生自然不服,肯定会产生消极逆反心理,甚至还会引起对抗情绪或其他严重后果。因此,老师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把握公平公正原则,做到褒贬有度、赏罚分明,切不可因不了解情况判“糊涂案”,也不可因个人喜好判“人情案”。这样,学生对老师会更加敬重和信任,也会更加乐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5.要有幽默感
  幽默是一个美学名词,它是指通过影射、双关语、表情等风趣的形式,诙谐、委婉、含蓄地进行批评,使学生在愉快的欢笑声中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英语课上,老师正在板书,一学生用笔在桌上敲打起来。“英语课是不需要伴奏的。”老师的幽默逗笑了同学。敲击声悄然隐去,捣蛋的学生做了个鬼脸。这一举动也被细心的老师看到,边模仿边开口说:“make face(做鬼脸),就是这样。”同学们意外地学了个新词组,也没有人再搞小动作了。由此可见,幽默是语言的精华,发人深思,催人反省,把幽默艺术寓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可以达到“教在不教中”的最高境界,它是教育艺术的升华。
  总之,恰当的批评,不仅能教育人、帮助人,更能警示人、激励人,从而造就人。批评要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进行,批评要讲究科学和艺术,做到真诚、合理、公正、求是、幽默,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