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人生路 艰辛学子行
2007-12-29段永忠
中国教师 2007年4期
3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犹如电光石火,只是那么短暂的一瞬间,然而,在人生的里程中显得是如此的漫长。作为高考历史的见证人,我曾三次报名,两次参加全国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师范大学。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招生政策的局限性,我只度过了两个月短暂的大学生活便被退学了。20多年后,“春风又绿江南岸”,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我踏上了重返北师大的征程,开始了我历时三年的大学生活。
我是“老三届”的学生,1967年高中毕业。和所有热血青年一样,我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向往着大学生活,立志成为祖国的栋梁。然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无情的现实剥夺了我们上大学的权利,我们连高考的机会都没有。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知识成了罪恶的渊薮,知识分子也成了“臭老九”,但我还是梦想着有朝一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终于迎来了1977年,高考制度全面恢复,我们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但是当时的高考制度还很不完善。记得当时中央的招生政策是这样规定的:凡符合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都可以参加报考,要求未婚,年龄在25周岁以内,有专业特长的考生,年龄可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并提到应招收66、67届高中毕业生。地方政府曲解中央的文件精神,片面强调报考要有“专业特长”。当年报考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天中午,刚放下百十斤重的担子,满怀热望的我顾不上休息,打着赤膊,大汗淋漓地奔向学区,要求报名应试。谁知学区的领导却一口回绝,说我没有资格报考,并诘问我有何“专业特长”,对社会做出过什么贡献成果?我顿时如冷水浇头,呆在原地,半天回不过神来。我据理争辩,令学区领导改容相待,并请示了教育局,可争辩又有什么作用呢?我最终也没有争取到报考资格。
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圆我的大学梦,我没有就此放弃努力。第二年我终于报上了名。那时我已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已离校荒废了11个年头,白天繁重的体力劳动耗去了我的精力,只有晚上才有那么一点点空余时间。学习资料更是奇缺,连看一张报纸都得跑一里路到村小学借阅。家里穷得连2元钱的报名费都交不起,为了高考,我忍痛卖掉了部分家中准备盖房用的木料和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家具;为了高考,我不顾一切地坚持,废寝忘食地彻夜苦读……高考的结果,我超出录取分数线30多分。然而,由于我年龄较大和已婚的现状,学校在录取时都不愿要我。我被排斥在学校的大门外,和我的大学梦失之交臂。
1979年,是我人生命运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招生政策又有了变化,虽然年龄放宽到30岁,但已不允许已婚人士报考,当时我已经结婚,连报考资格都没有。面临这种情况,要么就此放弃,要么乾坤一掷作最后的努力,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为了报名尤其是过政审关,我奔走呼号,八方求告,磨破了嘴皮,跑累了双脚,硬是赢得了众多基层领导的同情和支持,他们认为,人才难得,为国家输送人才更不会错。在他们的默许下,我隐瞒了年龄和已婚的现状,并将名字由“段永贵”改为“段永忠”,勉强报了名。随后,我便全力以赴地投入复习迎考。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的结果,我以超出录取分数线60多分的好成绩成了我们县的文科状元,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录取。
然而,“造化弄人”,无情的命运和我再次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把我的大学梦击得粉碎。入学后第67天,一封揭发我已婚的匿名信从我的老家湖南邵阳辗转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招生办公室,学校随后找我谈话。我想,我是凭真本事考上的,学都上了,承认个错误可能就算了。但事情完全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我苦苦哀求,仍无济于事,学校根据中央招生政策对我做出了清退的决定。我痛不欲生,仰天而泣:“老天作证,我两年都考上的,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我有何辜?错在哪里?”
我就此失去了大学深造的机会,回到了我人生中最艰难的年代。25年来,我种过地,打过工,做过生意,也教过几天书,历尽了世间百态,也尝遍了人间的苦辣酸涩。我不甘堕落,不甘沉沦,可内心除了惆怅,就是惘然。就这样,人生中最美好的25年白白地流逝了,一想到这些,我的心就滴血,就揪心地痛。
如今,我已即将步入晚年,生命中只剩下夕阳晚照,然而这一切却割不断我的大学梦,多年来,北师大的名字一直深藏在我的心底。2001年,我国的高考制度再次发生重大改变,考生可以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我动心了,开始萌发重返北师大求学的念头。2004年,我终于下定决心,在社会各界和众多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下,贷款5000元,义无反顾地重返北师大。我原本打算作为访问学者在继续教育与教师进修学院研修一年的,但后来我决定以旁听生的身份和本科生一道同步学习,这样虽然拿不到访问学者的学历,但是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能满足我学习知识的愿望。北师大以宽阔的胸怀接纳了我,允许我免费听课。我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从此,北师大的校园里多了一个特殊的学生,既是北师大年龄最大的学生,又是听课最多极为勤奋的学生。(谨在此衷心感谢关心我,支持我最力的老乡唐任伍教授,沈湘平副教授,还有我敬爱的班主任王瑞华老师及张民耕学长等)。
也许人们要问:是什么力量支持你重返北师大?你年纪这么大,能行吗?读书有什么用?我不妨告诉大家,是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在支撑着我,是当年的失落促使我这样做,我要找回本该属于我的那一切!我深深的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何时何地,学习都是有用的。重返北师大,是我人生唯一正确的选择,是我九死而不悔的人生追求。正如我在写给钟秉林校长的信中所说的那样:“此梦不圆,奢言志壮,此梦不圆,寝食难安,此梦不圆,心伤怎愈,此梦不圆,空活人间,悠悠此心,可昭日月,真所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朝闻道,夕死可矣!”
从1979年考进北师大,后因已婚被北师大退学,到25年后重返北师大,这中间经历了多少磨难和曲折。这既是我求学路上的写真,又是教育体制改革开放30年的佐证。正如《北京考试报》在采访本人后的编后语所说的那样,“段永忠从悲到喜的命运变化,其实折射着我国高考制度越来越人文的历史变迁。”我的求学经历,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只是一个故事,但对于我自己而言,却是一场人生的悲喜剧,充满悲壮和传奇。我之所以把它忠实地记录下来,其目的只有一个,借以激励千百万有志者,为祖国的命运和自己的前途勇于登攀!
最后,我想对我国的高考制度粗略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自隋唐以来,历朝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都开科取士,实行科举制度。千百年来,科举制度一直被沿袭下来,历久不衰。虽然今天的高考与科举制度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它让我们每个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本人认为,我国的高考制度本身是好的,也是比较合理的,不能轻言废止,更是一时难以找到更好的替代办法。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不通过高考,则无以判优劣,无以选英才,无以促进学子的学习上进心。30个春秋转眼即逝,我国的高考制度在不断深化改革,逐渐地成熟起来,变得日趋完善与合理。积恢复高考制度30年之经验教训,我国的高考制度尚需进一步改革完善,留精去粕,保持和发扬其合理成分,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不断开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