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情深
2007-12-29零下一度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7年2期
拨开氤氲的薄雾,伴着第一声鸡鸣。童年的小巷,在记忆的清晨中渐渐苏醒。是我温暖的目光,抚摩它古朴的墙垣,让它从意犹未尽的酣睡中,起身迎接我的追忆。
小小的巷子,曾经住着我的外公外婆,住着我的童年,住着人生最初美丽的记忆。巷子窄窄,只有四五户人家和几间堆着干草或养着母猪的老屋。
巷子间的小路,铺着不规则的大青石,石头缝里钻出嫩绿的小草和缤纷的野花,在路人的践踏下依然微笑着昂着头,看着被几根零落的电线分割的蓝天和偶尔飞过的麻雀,听它们唧唧喳喳唱着难听的歌。
巷口的老阿婆,整天坐在古旧的摇椅上,摇啊摇,摇过了多少个日出日落。岁月在她饱经沧桑的脸上,刻满纵横交错的沟壑,写上年少的我所不懂的表情。
晨光笼罩小巷时,外公和巷子里的大叔阿伯们扛着锄头下田去了。姑娘们倚着门槛坐着,手里拿着待绣的毛衣,拖着长线的绣花针,在她们灵活的指间一上一下,和着欢快的笑声和歌声飞舞着。外婆也坐在门口晒太阳,听着老式收音机里传来咿咿呀呀的潮剧(我们的地方戏剧),或是戴了老花镜,翻翻那本奇怪的老黄历,念叨着儿孙们的生日。外婆养的大花猫,这会儿正趴在灶台上,眯着眼睛睡大觉。
我是学不会绣花,也不爱听戏看黄历,学花猫睡懒觉的。巷子里没有陪我玩过家家的小伙伴。我只能逗逗忙着生蛋的母鸡,对着屋檐下鸟巢里飞进飞出的燕子打招呼,捂着耳朵不让隔壁那头老母猪哼哼唧唧的怪叫钻进我的耳朵里去,看着尘埃在老屋天窗射下来的长方形阳光中舞蹈,或是趴在地上看那本永远也看不完的《看图识字》,幻想着爸爸的单车出现在巷子口,载着我飞向外面的世界。
我也爱光着脚丫在青石路上不知疲倦地奔跑,或是追捕一只迷路的蜻蜓,或是躲避被我惹火的公鸡。可倒霉的我不是摔倒在滑腻的青苔上,就是被那雄赳赳气昂昂的公鸡追上,往我小腿肚上狠命一啄,那个疼啊……
暮霭沉沉,炊烟升起时,我在巷口等着外公从田里归来,身后跟着一阵青草泥土的香味。外公用他粗糙的大手刮刮我鼻子上的土灰,又从口袋里变戏法似的掏出一捧小红莓,或是几株小野花。然后听到外婆唤我们吃饭的声音,在巷子里弥漫的饭菜香中飘荡。
我那时是不愿吃饭的。外婆就老吓唬我,说我要不吃,就把我关到猪圈里头去。我才不要跟老母猪睡在一起呢,只好乖乖地把外婆一勺勺送到嘴边的饭吃下去。这时的外婆,总会笑眯眯地说:“吃得饱饱的,快快长大,将来读书棒棒,外婆还要等着看你上大学呢……”
岁月在小巷中悄悄穿过,青石缝里的小草黄了又绿,屋檐下的燕子换了一批又一批。于是,我也长大了,就要离开小巷,飞往外面的世界。
后来,我就只成了小巷的客人,后来的后来,外公外婆也相继离开了小巷。只不过,他们没有飞到我的身旁,而去了另一个世界。
不知那另一个世界,是否也有一条这样的小巷,在某个清风拂过的深夜,穿越时空,穿过我满载思念的梦里。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