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卷王子”涅槃记
2007-12-29书博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7年2期
小军是一名初三学生,长得高大俊朗、气质不凡。而且,他在演唱、小品、话剧方面都有天赋。所以,同学们便给他起了个贴切的雅号——“白马王子”。
然而,在初三上学期的一次摸底考试中,小军的钢笔不知什么原因不翼而飞。虽然老师马上就借了一支笔给他,但小军还是乱了阵脚,到交卷时,竟然一字未落。而且,在此后,只要考试前或考试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小军便一败涂地,经常交白卷。于是,小军糟糕的考试表现让同学们开始对他“另眼相看”,“白卷王子”的外号也不胫而走。
而面对“白卷王子”这一新“雅号”,小军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上课时他不再主动发言,总是回避老师,甚至常常编造各种理由来不交作业,有时还在考试时故意交白卷,以此对抗同学们的嘲讽。
而小军的这些“另类”表现,也引起了作为班主任的我的注意。我侧面了解到,他心理承受力如此脆弱的原因。
原来,小军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文化程度不高,而且,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就把全部希望都“押”在了小军身上。
但小军的父母却没有能力来辅导他学习,唯一的方法就是埋怨甚至打骂,不能与儿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因此,小军的压力日渐增大,心理承受力也日渐脆弱,造成了如今这种经不起一点挫折的状况。
我明白,要想让小军改变现状,绝非一朝之功、一人之力所能完成。于是,我避开小军先找到了他父母。
“如果要改变小军的现状,就必须纠正你们的教育方式,适当降低要求,多与他沟通,多给他笑脸。”小军的父母点头,可是眼神还是很茫然。“你们要让他明白,父母都是爱护自己的,是以自己为傲的。”小军的父母说:“其实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也是以小军为傲,只是管教得严了一些……唉!”
为了调解小军与同学们的关系,我特意跟几个和小军要好的学生交代,让他们成为小军容易接受的“心理理疗师”。叮嘱同学们,若小军有问题向他们请教时,不要找理由搪塞。有时,还可以故意向小军“请教”他擅长的东西,以此帮助他树立信心。而更重要的是,今后再不能叫小军的绰号,避免加剧他的逆反心理。
随后,我将小军请到了办公室,让他策划毕业晚会的节目安排。一阵天南海北的聊天之后,见小军心情已完全放松,我突然严肃地问:“你想一辈子都当白卷王子吗?”此刻的小军顿时不知所措,顺口便答道:“不想啊。”
我随即又恢复了微笑,对小军说:“我知道你不想当白卷王子,但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那你就永远都是白卷王子。”听完这番话,小军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便又说:“其实我也不想啊,但我一看到父母失望的神情,听到同学们叫我的绰号,心里就难过和气愤,便偏要当当白卷王子给他们看。”
我笑着说:“每个人都有逆反心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更严重呢。所以,这很正常,只要你把它转化成学习上的动力,父母的失望就会消除,那个绰号也自然能从同学们的口中主动消失。我相信,我们的帅哥一定会从‘白卷王子’变回‘白马王子’的。”
此番恳谈后,小军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宽慰与改善。我也“趁热打铁”,隔三岔五地让他单独进行“考试训练”,其间还“故意”打岔,以增强他的心理承受力。
中考前一周,班上特地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小军一改以往的“未战先败”,虽然没有达到非常理想的成绩,但是大家都可以看到他的进步,小军也很高兴,这个以前的“白卷王子”开始慢慢脱胎换骨,变回了那个人人喜爱的“白马王子”了。
编辑/孙栎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