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其实我是爱父亲的

2007-12-29恭小兵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7年2期

  聆听音响里流淌出的悲伤旋律看众人都是心酸的模样,我却没有丝毫感觉;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失败,我基本上也就是苦笑一下。可是,当这个假期回到老家,有一天,陪父母去逛超市。我逛了5分钟就开始烦躁,借口躲出来,良久,看见父亲提着一袋子沉甸甸的青菜,从马路对面向我走来,他步履迟缓——原来那双打起我来那么有力的手,已经连一点小菜都提起来费力了。想到这,我的泪水终于快要忍不住了。
  对于父亲,我总怀着一种敬畏之情,即使现在也摆脱不了儿时遭受父亲责打时的畏惧感。那时的我学习一团糟,受棍棒教育的机会特别多。每次哭喊认错之后,妈妈总是把我揽在怀里开导我说:“你爸是恨铁不成钢,况且只打屁股,不会耽误你跑着玩儿。”妈妈很少阻拦父亲打我,因为她觉得父亲是对的。我却不这么想。那时候,每次挨了打,我就会恨恨地想,以后我出去了就再也不回这个家!再不回!
  事过境迁,经过十几年的成长岁月,成功与失败的代价换来一张长大的脸。对于我来说,这才慢慢理解父亲,才知道,父爱永远是沉重而又真实的。或许,当年父亲也是这样看着我的,他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和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而我就是那个让他几乎失望的孩子。我没能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当了兵。离开家踏上列车那天早晨,站台上母亲和妹妹挥着手送我,父亲没有来。车厢里一群离家的孩子热泪盈眶地唱着歌,一首接一首,直到唱着唱着睡着了。在海边潮湿的营房里,我收到妹妹的第一封信,信中说父亲那天腿疼没能来送我,吃午饭时眼圈红红的,一定是哭过了。
  日子过得真快,从复员回家到参加工作,转眼五六年过去了。后来调到城市工作,每周坐车回家,走出站台偶尔也会看到父亲在路边与老友攀谈,神采飞扬的样子,只是头发被风吹乱了,一头白发乱蓬蓬的。与父亲隔街相望,实在不忍打扰他的兴致。于是匆匆赶回家,坐在饭桌旁和家人等他回来吃饭。而这时父亲总是不急不慢地踱进院中,嘴里念叨着:“我回来了,你们还没吃哪。”
  父亲早年当过兵,部队开到鸭绿江边,战争就结束了,随后转业回县里当了机务员。他一生严谨惯了,对孩子的要求也近乎苛刻,但他从来未让我们过早地接触生活的艰辛。记得我上初中时,父亲的裤子上还打着补丁。每次开家长会,父亲常穿那套工作服,衣服被母亲洗得发白,但很整洁。记忆中,父亲很少笑,大概只有春节给孩子们压岁钱的时候,才笑着说些鼓励的话。
  成年后,我与父亲谈话的机会少了,我认为自己很独立,早就学会了自己处理事情,而父亲是迂腐的。我学会了沉默或用激烈的言辞和他争吵,每次他都败下阵来,神情落寞地走出房间,不再理我。
  其实我是爱父亲的,正如父亲爱我一样,只是疏于表达。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