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辩论的初恋   

2007-12-29恭小兵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7年6期

  若干年以后,我想我会在我的某部长篇里这样写道:20岁以前为女人埋葬语言、头脑,心甘情愿。20岁以后,为女人埋葬金钱、情感,心不甘,情不愿。尤其是很多人得到爱情以后,埋葬了自由和人权,必要时还得埋葬人格与血性。
  对比爱情这个事,初恋就不一样了。
  15岁时我读中学。当时的中学生流行“舌战”,不知道是青春期头脑发热思维活跃,还是受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大专辩论赛的影响。而男女生之间的相处更是习惯于用彼此的语言征服对方。下课了,但见教室里一男生一女生在起高腔你来我往,不要怀疑是在吵架,这是互相很有好感的人才会用的一招。长大后我去到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旅游,见到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对歌,相互吆喝,挑衅、唱和,好不热闹,我就会想起当年我们男女同学互辩的情景来。
  我的“初恋情人”是个很能辩的女孩子,出口成章,成语、排比句、感叹句,说来就来。她在班上的风头一时无两。在与我们全班男士们的口舌之争中,最后,她终于发现了我这个头号对手,慢慢的,对我情有独钟。她的认可让我怦然心动,并立刻认识到语文、地理及历史的最佳用途不仅仅只是长知识,它还可以用来捕获全班最拉风的女孩子心醉的眼神。当年在老师+家长的双重封锁下,我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了我的初恋。低廉的成本让我至今都难以忘却:一根豆沙冰棍,一瓶百事可乐,外加两张不知道什么电影的入场券。
  当年的场景好像是这样:一个落日余晖尚未散尽的黄昏,我们心如撞鹿,小心翼翼,东躲西藏,眉来眼去,背着书包走进一家人声鼎沸的电影院里。看电影。忘了什么内容。散场后,我动用所有的语言,让她把我当成了神秘莫9dB9h6lsBFk8afjSXd2eVg==测的国学大师。
  这期间,我几乎说完了后来好几年的笑话,速读了后来好多年都没读完的书。后来我想,凡是初恋时的小男生几乎都有我!与年那么神勇。它让我们这些懒惰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历史一年级、哲学二年级、文学三年级的艰巨课程。
  不过,我的“初恋”结束得也很快,她热恋上了一日本男明星,这让我无法接受,任凭我用多么动心的语言劝说她放弃这等不明智的爱好。她都坚决摇头拒绝。悲痛之余,我遇到了一个改变我很多很多的男人,我沉迷在这个男人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也就没有时间去和她继续做多的辩论了——否则,她做我的粉丝时间还能再长些。
  分手以后,我没想象中那么难过。只是觉得有些失去了听众的失落。但是事隔多年,想起那段时光,窃喜还是大于失落,因为我终于想起来了——不仅当年的那根冰棍,那瓶百事不是我掏钱买的,连后来我们得以“牵手”的两张电影入场券也是她请的。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用那么短的时间,就让自己强化出来那么多的知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海誓山盟,奇门遁甲。直到现在,都还能从那段时间的学习里得到我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太神奇了,我的初恋。
  对了,那个改变我很多的男人叫:王小波。
  
  编辑 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