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创来自于“抄袭”

2007-12-29蒋方舟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7年8期

  我第一篇短篇小说《平庸的人》,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写完的。那时我爬梯子在书柜上找书,忽然有了“灵感”,就坐在梯子上用了半个小时写了一篇1000字的小说,是一个很巧妙的故事。讲的是一对男女朋友,男的不肯和女的结婚,又搞网恋,见了面之后被网上认识的美女抛弃,失望之下就和原来的女朋友结婚了。最后才明白,那个网上的美女是他女朋友雇佣的。
  我写完之后简直太激动了,禀报给我妈。我妈也很激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它是我天才的最初绽放。我一直不肯承认而且现在想起来也十分汗颜的是:这一篇“小说”,基本是抄袭日本作家星新一的——除了把主人公的名字改掉,把故事改在网络时代。
  法国作家萨特,回忆自己八岁写的第一篇小说,是讲孙子和爷爷去亚马孙探险的故事。他自嘲道:这篇小说,基本上是肆无忌惮地抄袭。
  我曾经看过老师教小朋友画画,都是从临摹开始的;我曾经看过老师教小朋友唱歌,甚至说:“我唱一句,小朋友跟着唱一句。”写作初期,“抄袭”,是避免不了的学习过程。
  很多富有“正义感”的同学一看见相同的作品——甚至只是类似、部分类似、疑是类似,就好像发现了惊天丑闻:抄袭!在他们正义的眼睛里,“抄袭”的人,跟贪污受贿盗窃一样恶劣,应该被警察叔叔抓起来。
  好莱坞的《无间道风云》,来自于香港的《无间道》。我有个同学很愤懑,认为这是“抄袭”之作,没有资格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我说:“这叫翻拍,是付了一百五十万美元版权费的。”还有的同学发现:“动画片《狮子王》的情节,原来是抄袭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这不叫“抄袭”,应该叫“改编”。张爱玲先前写了中篇小说《金锁记》,隔了一些年,又把它改写成长篇小说《怨女》。有的读者也说:“哦,她自己抄自己!”这更不叫抄袭了,应该叫“翻新”。
  我唯一玩到结局的游戏,是《剑侠情缘》。主角是李逍遥一样的人物,叫南宫飞云,他从大漠出发,找姑夫去了。此时,他只有十六岁的身体和英俊的相貌,没有本领,赤手空拳。出门前,他爹娘先教他一招:“天意剑诀”,黑白两色仆人,也各教他一种初级的招数,他这就走了。杀了沙漠废墟中的恶狼,获赠一把桃木剑。然后,一路救姑娘,偷官印,传信物,解谜语,杀仇人;走官道,过便桥,跳悬崖,下地宫,过火山。而他的武功,全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一律是获得了某个游侠或者某个帮派的秘籍和口授:这些武功,都有夺目的名字:“白虹贯日”“漫天花雨”“大力金刚”“江海翻腾”……最后当然是跟最难打的大老怪大决战。此时的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武功零等级的混混,已经被许多内力外力刀剑暗器毒药补品武装成为战无不胜的英雄了。
   在游戏中,不管什么招数,名称是别人的,但是只要学到,就藏在功夫一栏中,变成自己的了。遇到情况,发招的也是自己。而且功夫这东西,初学的都是初级的,用得多了,等级就会提升。这样的“抄袭”如果禁止使用,难道让他始终背一把木头剑去打老怪吗?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是怎么成长为郭大侠的呢?郭靖本来是个愚笨的人,别人在脑壳上敲他几下,他都不知道如何还手。不过,在遇到四个武功高强的人——“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传奇路上,向各种大怪小怪东学一招西学一招,很多功夫都是在紧急关头紧急出手,最后练成了“降龙十八掌”。
  伏尔泰说:“所谓独创的能力,就是经过深思的模仿。”
  也许有些大侠是天生的——这种人应当不多吧。更多的大侠就是在模仿学习中练成的。如果这叫“抄袭”,那么也算“良性抄袭”吧。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