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悟弓
2007-12-29赵倡文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7年10期
唐太宗是马上皇帝。从年轻时就开始的金戈铁马生活,使他对在百步之外就能置敌人于死地的强弓钟爱有加。因为喜欢,唐太宗养成了没事就研究弓的习惯,并自诩研究得比较精通,能一眼分出弓的好坏。
唐太宗当上皇帝后不久,就有人投其所好,向他贡献了一张弓。能用来送人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何况是送给皇帝的。唐太宗试了试也认为这张弓是张强弓,非常好。在高兴之余,唐太宗拿着这张弓向宫中的弓匠炫耀。弓匠把这张弓认认真真地察看了一番后说:“这弓不是张好弓,因为它用的材料不是好材料。”弓匠的话好比一盆冷水,泼得唐太宗吃惊不已,忙问:“这样的强弓怎么会材质不好呢?”弓匠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单是要看它是否刚劲有力,射得远,还更要看它是否能射得准。能否射得准取决于做弓用料的脉理是否好。制作这张弓的材质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也就都是斜的。这样的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也如弓的脉理一样射不直,所以它不是一张上等的好弓。”
弓匠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令唐太宗猛地清醒起来:自己几十年来用了无数张弓,然而只知道有劲的弓就是好弓,却不知道一张弓是否是好弓,还有更深层次的标准,看来自己的知识太浅薄了呀!在感悟弓的同时,唐太宗想到了治理国家:“什么是好弓,自己几十年来都没弄懂,还得靠弓匠的点拨。那么自己才当了几天皇帝,如何治理国家自己岂不是懂得更少,岂不是更应该向群臣虚心学习治国的方法?”于是今后召见大臣,唐太宗就会让大臣坐下来,面对面进行家常式的谈心,认真听取群臣对于治理天下的意见,丰富自己的见识。
编辑/孙栎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