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原生环境的原生态民歌是不是真正的原生态?
2007-12-29吴静
人民音乐 2007年3期
近年来,随着原生态唱法的出现和不断升温,原生态民歌正成为目前中国音乐界一个热门的话题,究竟何谓“原生态民歌”?其唱法与早已形成的民族民间唱法有何区别?与学院派民族唱法有何不同?笔者以为首先要对什么是“原生态”作一个必要的界定,然后才能达到对“原生态民歌”、“原生态唱法”客观、合理的认识。
关于什么是“原生态”,乔建中认为“原生态是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普遍使用于生物科学领域的一个术语。可理解为是‘原生物’和‘生态’两个名词的结合。‘原生物’一词指假想的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类型。而‘生态’一词,指的是‘生物在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活习性及生理特征’”。①桑德诺瓦则认为:“‘生态学’一词的含义是指研究生物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如研究某种生物的生活史、数量变动、它们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以及非生物因素对以上各种情况的影响等。由此联想‘原生态’应指:‘生物之间和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原有的、较少变异的相互关系’”。②刘晓真也认为“原生态”这个词源于自然科学,是指“生物学在自然状况下生存生长,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发展产生的原初性状态”。③通过以上对原生态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原生态”特别强调生物与周围环境保持一种原有的、较少变异的关系。由此而得出“原生态艺术”指艺术之间和艺术与周围环境之间原有(原始)的较少变异的相互关系,如稍加引申,也可以指原有(或原始)的、未经变异(或极少变异)的和未经(或较少)污染的艺术品种。而“原生态音乐”则是那些从艺术形态到表演环境均呈民间自然面貌的“活态”音乐文化类型④。“原生态民歌”是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内传唱的,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自然形成的,通过民间口耳相传的方式保留下来,且较少受外来音乐文化影响,风格纯正,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和提炼的歌曲。
从以上诸多关于“原生态”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所谓的“原生态”,除了在唱法、风格、语言乃至服饰要求是“原生”以外,对歌唱环境也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即歌唱环境也必须保持其原本的“状态”。由此而引发出一个关键性问题,即我们平时在电视台、舞台、比赛中所观看到的被冠以“原生态唱法”、“原生态歌手”的诸多音乐现象,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
对此专家和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只要离开了原生环境,即只要离开了歌手、舞者生活的乡土和村寨,就是离开了原生态。因为出现在各种各样舞台、讲台、民族园、大b8820d2802a48b8c5d4e67953460ad3f会堂的歌舞,无法摆脱“表演、展示”的本质。如中国音乐学院的赵晓楠在《对若干新型民歌演唱形式背景的初步探讨——以贵州省小黄寨侗歌为例》一文中指出“在这些新型的演唱形式和背景中,民歌脱离了其原有的文化生态,导致了本身音乐形态的变化;反过来,这些变化又会通过某些途径(如参与新型演唱形式的演唱者的示范效应)影响到民歌原有的文化生态并使之发生变化”。⑤许多人认为,来自田间地头的“草根”艺术,如果把它放到光怪陆离的舞台上,就是对它的扭曲,何况现在许多人只是为了图个新鲜……而且,一旦与名利挂钩,原生态就会失去立身之本。专家和学者们进一步指出那些较早被指称“原生态音乐”的南北民歌大赛和西部民歌大奖赛,严格地讲,仅只是部分地保留了“原形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真正的‘原生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