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音符和心灵歌唱祖国
2007-12-29靳学东
人民音乐 2007年12期
2007年10月15日上午,党的十七大代表们伴着熟悉的《歌唱祖国》的旋律步入人民大会堂,等待着大会开幕的庄严时刻。他们大多还不知道,几小时前,《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已在天津溘然长逝。时间是清晨5时50分。这一天离老人89岁的生日,还有11天。
一
1918年10月26日,王莘出生在江苏无锡荡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镇子上不时飘来的江南丝竹的悠扬乐声,萌发了他对音乐的最初兴趣。十来岁的时候,他已能吹着笛子、拉着二胡,成为乡亲们丝竹合奏中的一员。
1932年,贫寒的家境难以支撑少年的求学梦想,14岁的王莘几经周折来到上海,在“先施公司”做了练习生。那段贫寒而劳苦时光里,他常常一两天才能吃一顿饭,常常要在江边公园的长凳上过夜,但他还是从三块的工钱里挤出一块钱的学费,在业余补习学校里发奋学习。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上海掀起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浪潮。王莘参加了青年会刘良模先生组织的群众歌咏大会,深受震撼,当即加入了“民众歌咏会”。在后来的歌咏活动中,他结识了冼星海、吕骥,参加了他们举办的歌咏指挥训练班,成为救亡歌咏运动中的积极分子,还直接组织和领导了上海的“量才歌咏团”和宁波的“民众歌咏团”,为救亡歌咏运动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937年深秋,王莘随宁波流动宣传队一起,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甘宁边区,一年后又步行来到他神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考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第三期后,王莘在冼星海、吕骥、向隅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习作曲、指挥等音乐基本知识。艰苦清贫的生活、乐观活泼的氛围、高亢粗犷的山歌、紧张刻苦的学习,积累了他日后创作的丰厚储备。1939年5月10日,王莘参加了《黄河大合唱》的首场演出。特别是在7月下旬的一次演出中,他除了参加合唱,还与关鹤童一起在《河边对口曲》中担任领唱。那天的演出中突降大雨,但操场上的所有演员和观众依然那么全神贯注、激情澎湃。毛主席也和大家一起,在倾盆大雨中观看了演出。那个场景深深地印在了王莘的头脑里,再一次让他感受到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和震撼力,更坚定了走老师星海那样的创作道路的信念。
二
的确,在青年王莘的脑海中,时时闪现着那些不同时期老师们的身影:在家乡小学里教他识谱认字的沈风悟、在上海业校里给他指点迷津的李公朴、在延安窑洞里为他传道授业的冼星海……正是在他们的谆谆教诲和精神感召下,王莘逐步走向成熟。1939年夏天,怀揣着星海老师送他的一支从法国带来的自动铅笔和一个笔记本,王莘和一批“鲁艺”师生渡过黄河,深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担当了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的教学工作。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王莘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他在阜平花山站岗时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晋察冀》,表达了根据地人民的心声,不久就被广为传唱。此后他还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创作了《选村长》《打击顽固分子》《日头上山岗》《边区儿童团》《保卫自由的园地》等歌曲,受到群众的欢迎。
1943年春,王莘担任了“华北群众剧社”音乐队长、副社长。在当年日伪对根据地“铁壁合围”的扫荡中,他创作了歌曲《战斗生产》,反映出当时的战斗生活,鼓舞了根据地人民的抗日热情。尤其是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深受启发的王莘更加坚定了深入生活、努力为工农兵创作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的决心。此后几年里,他相继写出了《永远跟着共产党》《晋察冀童子军进行曲》《纺棉花》《永远热爱八路军》《愉快的劳动》《英雄赞》《宝山参军》《前进的号角响》《打它一个漂亮的歼击战》《团结起来吧庄稼汉》等一系列作品,其中既有歌曲、组歌,也有小型歌剧。他的创作展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劳动战斗生活的各个侧面,起到了鼓舞人民、团结人民的独特作用。
三
天津解放的第二天,王莘率“华北群众剧社”的全体成员进驻了这座城市。胜利的豪情、翻身的喜悦弥漫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自由的气息激发着王莘的创作激情。尤其是1949年10月1日,当传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时,王莘激动得夜不能寐。他决心写出一首伟大祖国的颂歌,以抒发他和千百万中国人民此时此刻的心情。转年9月,32岁的王莘终于写出了《歌唱祖国》这首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中特殊地位的歌曲,实现了一生中创作技巧与澎湃激情最完美的一次碰撞。
那是1950年国庆节前夕,为筹备庆典音乐会,王莘到北京购买乐器。途经天安门广场时,他被那里的场景深深吸引:鲜花似海,歌声如潮,口号阵阵,红旗飘飘。天安门城楼上,工人们正忙着悬挂毛主席巨幅画像和大红宫灯;高高飘扬的国旗下,一队队活泼可爱的少年儿童正为迎接国庆检阅,敲鼓吹号,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广场上操练。此时的王莘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聚积已久的激情被灵感的引信所点燃,雄壮豪迈的旋律顷刻间涌出心底。他不由自主唱出声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创作的冲动伴着王莘踏上了傍晚返回天津的列车。在车轮的律动中,一幕幕真切的影像在他的脑海里闪现:祖国山河的富饶美丽、救亡图存的群众歌咏、宝塔山下的秉烛苦读、华北敌后的隆隆炮声,还有五千年的文明、近百年的屈辱、人民的不屈不挠、战友的前赴后继……王莘的热血在沸腾,他拿出纸笔,在四周旅客诧异的目光里,如醉如痴地鼓拍哼唱,快速记写。列车到达天津时,他已经写出了歌曲的全部音乐和第一段歌词。回到家里,他又继续推敲修改。两周后,《歌唱祖国》的创作全部完成。
王莘后来曾经说过:“这首歌不是我写的,它是人民的心声,我为人民写出来、喊出来了,我用音符替人民记录下来。我不写,别人也会写。”这固然有他自谦的一面,但也确实说明,一首歌曲只有吐露出人民的心声,与时代的脉搏共振,才能具有永恒的魅力。而《歌唱祖国》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物和真情凝结。它以曲调的豪迈雄壮、节奏的铿锵有力、情感的深厚宽广、结构的平稳对称、风格的中西合璧,实现了时代性与民族性、艺术性与群众性的完美统一,成为独立富强、朝气蓬勃的新中国的形象写照。
随着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的刊载和中央歌舞团灌制唱片的发行,《歌唱祖国》很快在祖国大地上风靡传唱,并从此和一些重大的事件和场合形影相随:党的几代领导人总会在一些重要的集会场合与大家一起高唱这首歌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以及清晨开播和夜间结束都以《歌唱祖国》为开始曲、结束曲;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以这首歌曲为“出旗曲”;航天英雄杨利伟乘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将《歌唱祖国》的歌声带入太空……1964年,《歌唱祖国》作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尾声,将史诗的演出推向最高潮。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兴奋地走上舞台,亲自指挥全场再次唱起《歌唱祖国》。当他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全场人们宣泄兴奋的方式,还是在总理的指挥下,再次高唱《歌唱祖国》。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夜,在美国洛杉矶,来自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及世界各地的3万华人聚集在一起,眼含热泪,一遍一遍唱起《歌唱祖国》,场景感人至深……
“如果说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民主革命时代中国人民英勇不屈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的高度概括的话,那么我认为《歌唱祖国》无愧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中国人民为祖国的富强和全人类的解放而继续坚定奋勇前进的高度艺术概括,是一首已得到历史和群众公认的、新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①
四
从1950年担任天津市音乐工作团团长开始,王莘一直是天津音乐界的杰出领导者和社会活动家。曾担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天津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多项职务。但繁重的行政工作和社会活动并没有减弱他音乐创作的热情。继《歌唱祖国》之后,他又写了《只因为立功喜报到了家》《青年之歌》《祖国我的母亲》《亲爱的家乡》等许多歌曲。1952年,王莘参加了全国文联组织的创作组,到朝鲜前线去慰问志愿军战士并体验生活。在朝鲜生活的一年里,他在坑道里指导战士演奏,教会战士唱歌,还创作了《英雄的纪念章》《防空哨之歌》《将军之歌》《英雄的阵地马良山》《中朝人民友谊歌》等一批歌唱志愿军英雄和中朝人民友谊的歌曲。1954年,王莘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班,在江定仙、许勇三等教授的指导下深造,在创作技巧上有了新的提高。此后,他完成了《建设祖国之歌》《奔向幸福前程》《祖国颂歌》等许多反映祖国建设新貌的歌曲和《共青团员之歌》《社会主义青年进行曲》《春光圆舞曲》《革命的接班人》等健康向上的青少年歌曲的创作。这一时期,他还创作了多部大型音乐作品,如歌剧《煤店新工人》《王杰赞歌》《义和团》,以及《团结反帝大合唱》、联唱《漫山遍野歌声响》等等。他还为话剧《钗头凤》《红岩》等写了插曲,为毛主席诗词《长征》《十六字令三首》《咏梅》等谱写了歌曲,对创作体裁、题材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创新。
几十年来,王莘始终把讴歌党和祖国作为自己这名“老兵”的神圣职责。抗洪抢险的队伍中有他的身影,“引滦入津”的工地上有他的歌声。即便在“文革”期间被批斗、关“牛棚”,他的信念也从没有动摇过。1973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他创作的合唱《歌唱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唱。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又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歌声在飞扬》《海河,你是歌的河》《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祖国信任我们的枪》以及《我们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等大量歌曲,焕发出新的创作生机。
五
1982年,王莘不幸突发脑血栓。从此,他在轮椅上度过了25年的漫长时光。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痛苦可想而知。但病魔也同样没能击垮他的顽强与执著,他用尚可动弹的左手在“儿童写字板”上划写音符、节奏,然后让老伴王惠芬“翻译”到纸上,唱给他听。《真理的旗帜》《党像妈妈养育我》《党啊,我们离不开你》《信仰》《600个祝福》《每一朵浪花都是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等歌曲都是在这样的场景下创作完成的。
1994年,连在家里开两盏电灯都嫌“浪费”的王莘,拿出了节衣缩食多年省下来的6万元钱,加上子女赞助的4万元,成立了“王莘歌曲创作奖励基金会”,以专门奖励和培养优秀的歌曲创作人才。他们举办了“首届爱国主义歌曲评奖”,奖励了一批爱国题材的优秀歌曲和作者;他们参与主办“关心下一代少儿歌曲征歌大赛”,从全国征集来的12万首儿童歌曲中选出120首精品,制成光盘、印成歌集在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荐;他们出版《歌唱祖国——王莘儿歌选》,并录制了2000盘磁带,赠送给天安门国旗班和全国56个民族的少先队员代表。
2004年“非典”肆虐之时,王莘召集了40余位词曲作家,组成“王莘抗击非典新歌创作组”,他从家中拿出两万余元,将19首歌曲制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歌曲专辑,将3000张CD光盘送至北京小汤山医院和天津海河医院。
王莘始终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认为他们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创作的《红领巾之歌》《做革命接班人》《我们是新中国的好儿童》《可爱的小白杨》等儿童歌曲,一直为孩子们所珍爱。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