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琴传统艺术与环保

2007-12-29阮仕春

人民音乐 2007年12期

  (一) 胡琴之革沿
  “胡琴”这个名称,在现代是所有民族拉弦乐器的统称。如常见的高胡、二胡、中胡、京胡等都可归于胡琴之列。而传统的胡琴是指丝弦的二胡。它以木(竹)做成圆形的琴筒,插上琴杆和榫,在琴筒上蒙上蟒蛇皮。用幼竹拉上马尾为弓,再张上两根丝弦便可拉出声音来。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是这样记载胡琴的:“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元史《礼乐志》叙述了它的形制,“胡琴制如火不思(乐器)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明代尤子求绘画的《麟堂秋宴图》中,有童子站立奏胡琴,它的形制和今天的二胡已大体相同了。明、清以来各地的地方戏曲勃兴,胡琴作为旋律的主奏乐器也随之兴起,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胡琴品种,流传至今。由于胡琴的琴筒蒙上蟒蛇皮,所以发出来的声音给人忧郁、悲凉及沧桑之感,它可以如泣地诉说着人生的不幸与艰辛,对于生逢乱世失意的人们别具亲和力。近代二胡拓展的奠基人刘天华和阿炳留下的作品里,多属这种风格。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人们称二胡做“叫花二胡”,乃乞丐沿街卖唱用的乐器,可见当时用的人和乐器都属于社会的低层。
  然而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始了音乐大改革后,胡琴彻底地翻身了。在新创建的民族管弦乐队中胡琴相当于西洋乐队里的提琴。经历几代人的努力,名家辈出,名曲广传,学习者众。胡琴由丝弦改成金属弦,乐器的结构也经历多次改造。演奏技巧与作曲相配合,使胡琴的音乐表现功能飞速提高。今天的胡琴是民族乐队的灵魂,提起中国音乐的乐器,几乎无人不识“二胡”了。其含蓄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受国人喜爱,而成为音乐文化中民族乐器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大型的民族管弦乐团中,以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倍大革胡作为常规乐器,统称为胡琴系列,该系列乐器皆以蟒蛇皮为主振膜。
  
  (二)胡琴与环保,矛盾焦点在蟒蛇皮
  现在中国胡琴年产量在50万把以上,以一条四米长的蟒蛇皮可做12把二胡(精品只可做三四把)来推算,每年要杀六万条蟒蛇取皮,才能应付市场需要,这显然是惊人的数目。美国、澳洲、日本等国已严禁带蛇皮入境,这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文化交流演出。中国政府在前些年已开始严格控制蟒蛇皮来源,采取了严打滥卖无证蛇皮等措施,可见将来监控的力度势必大大加强。
  用蟒蛇皮蒙胡琴是我们的传统工艺,然而蟒蛇皮这种材料也存在许多弊病,造成声音上的缺陷。蟒蛇皮怕潮湿,南方湿度高而炎热的天气,令蟒皮的张力减低,从而发生塌陷,使声音哑闷。干冷的北风天又使蟒皮干裂导致声音干涩。胡琴的寿命短,一般为十年左右,由新琴开始,慢慢培养好的音色要三四年。六七年后,琴声便开始逐渐变干,因为皮膜在长年的冷缩热胀下已逐渐老化失去弹性。而凡生制的蟒蛇皮因皮里的脂肪蛋白质未除,故易发霉和带菌也是必然的。蟒皮的音质,关乎其皮质组织中网状纤维具有的柔韧性和弹性。蟒蛇的品种、产地及生态条件决定了每张皮的质地不同,加上要人工控制每张皮的厚薄均匀度等因素,导致制作胡琴的音质和音色较难控制。作为独奏乐器,每件的音色独特,没有问题。然而作为合奏乐器,音色不统一就会引致整体的音色效果含糊、缺乏力量及整体感。用人工饲养的蟒蛇皮质地比野生的寿命更短,柔韧性不足,不能制成胡琴上品。
  
  (三)胡琴系列整体功能之提升势在必行
  蟒蛇皮自身天然特性及各地iW+u7WJZ6mAGclbJDM4IrA==的胡琴制作工艺没有规范,仅靠制琴师的手艺和经验各自发挥,故从专业乐团的角度审视现在的常规乐器高胡、二胡、中胡的自身性能和群体感,实存在着极严重的基本问题:音色个性强而融合度低。这是因为这些乐器成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的思维模式审美情趣仍离不开当年的社会影响,对乐器性能的要求仅属于统一乐律、扩展音域、扩大音量的初阶,作品也是如此。然而在求发展的八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民族交响性作品,已经将这些传统乐器音色融合性差的特点显现出来。如果乐器性能得不到提高,会对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发展形成阻力。而今日的民乐随中国的经济起飞走向世界,我们能拿出怎样质量的艺术作品见世人?怎样体现我们的文化先进?提高乐器性能的问题摆在眼前,而在世界推动环保的大潮流里,传统胡琴的制作材料蟒蛇皮也成为矛盾的焦点。时势逼迫我们做出抉择:2005年香港中乐团在艺术总监阎惠昌的带领下,开始了艰难而浩大的胡琴改造工程,希望用新的设计角度去改革传统胡琴遗留下来的某些缺陷,使用新的环保材料取代蟒蛇皮,希望开创出环保与传统艺术双赢的新局面。
  
  (四)改革胡琴系列的设计理念与实践
  “移步不换形”是中国戏剧常用的表演形式。我们在乐器改革工程上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程序亦基本按此方法进行。胡琴的独特音色及经半世纪创造的胡琴系列整体音色,早已深入民心,故此“形”不能改变。如何“移步”才能达到保存传统胡琴音色,提高乐器性能,又须合乎环保原则之目的?我们只能依靠自己去搞科研了。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已经有人进行用人工蟒皮的研究了,近年也有不少人工蟒皮的成果推出,但多以不能分解的塑料为材料,故亦不能称之为环保材料产品,且人造蟒皮未能超越蟒蛇皮的音色效果。我们清楚这种情况,故从寻找环保皮膜材料和改造胡琴共鸣箱结构两方面入手,希望经过不断的实验,制造出合乎乐团使用标准的常规胡琴系列乐器:整套产品包括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及倍大革胡,在保持各自音色特点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性能并在合奏中能够做到整体音色相互融合,组成立体金字塔式的群体音响积体。高音区清脆明亮,中音区圆润柔美,低音区宏厚宽广。这个音响将是结实饱满宏厚而明亮的。这个以膜震系统为中心的整体音响效果和以板震系统为中心的西方拉弦乐有着同样的功能,但色彩完全不同。这是我们的设计理念。朝着这个方向,我们逐一改造胡琴系列每件乐器,并以乐团的排练和演出效果来做鉴定,确定继续改革的目标。每一件乐器完成初步的改革后,经艺术总监阎惠昌先生联同团长、首席乐师鉴定后,立即移入乐队和原有乐器混合使用,经检验成功者逐渐增加改革乐器数量,不成功者继续探索。这种实验方式,我们称为"摸着石头过河"。一年半来排练、演出和改革乐器的工作都在不停的运作中进行,以这样的方式保证拉弦乐的整体音色不变而功能逐渐增强。
  
  (五)“环保”高胡是怎样改出来的
  为了维持原高胡的音色不变,我们仍然采用紫檀和酸枝木作为改革高胡的共鸣箱(琴筒)材料。但共鸣箱的设计先经过计算。以计算共鸣箱内的空气共振频率,以确定琴腔的基本容积。然后以相同容积不同尺寸的琴筒口、尾筒、内腔弧度进行测试,结合琴筒的内外壁厚度调整,找出能使共鸣箱发出理想基音的尺寸。然后配合不同厚度张力的皮膜进行测试,目的是要寻找最接近蟒皮高胡音色的皮膜。我们用的皮膜采用了杜邦的环保化工产品(PET)。为了应付繁复的试验,我设计了附设有压力表的蒙皮机(蒙皮方法与传统蟒皮蒙皮方法完全不同),以数字控制的方式监控蒙在琴筒口各点皮的松紧度,并保证琴筒口的受力平均。情况如调定音鼓,使皮膜的振动具规律,避免琴筒口的受力不均匀导致皮膜不规则振动,使振动能量相互抵消而且令琴筒变形。因为PET聚脂皮膜的张力比蟒皮强数十倍,因此在相同的压力或减力下其振幅比蟒皮平均而且能量强劲。因此理论上PET聚酯皮膜胡琴的音量比蟒皮胡琴大而且声音的衰减度也较低。也就是说它的基本性能较蟒皮高胡优异。在相同制作材料下以机械数字控制的方式操作,可以成批生产音色和效能基本一致的产品。经过这几项改革的高胡被命名为HKCO1型环保高胡。2005年10月第一版环保高胡完成后,艺术总监阎惠昌先生请来高胡演奏家余其伟先生在11月中乐团的音乐会上,以环保高胡担任独奏,演出传统广东音乐《平湖秋月》及古曲《妆台秋思》。用制成不到一月的新环保高胡演奏传统曲目能行吗?为了保证演出质量,我和余其伟先生往香港电台接受访问及进行高胡录音,余先生分别用蟒皮高胡及环保高胡进行同一曲录音,当录音播出来时,竟然连我们自己都分辨不出两种高胡的音色差异。至此大大地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同年11月的音乐会上,乐团团长黄安源先生亦首次将第一版的环保高胡带入乐队作乐团首席琴用。
  
  
  (六)高胡组“摸着石头过河”了
  虽然环保高胡首次亮相作独奏、领奏、合奏已获得观众热烈的反应,艺术总监阎惠昌先生依然非常谨慎,在往后的音乐会中逐一将环保高胡加入高胡组中,和蟒皮高胡一起混合使用。在检验双方的音色融合没有相互排斥的情况下,才逐渐全组换上环保高胡。若非经常来看的观众,甚至不知高胡已经换了乐器。至今一年半的时间里高胡组乐器“摸着石头过河”实践了“移步不换形”的设计理念。我们验证了环保高胡在常用音域g4~g6的音区中音量平衡,音量比蟒皮高胡大,整体的音色干净通透,合奏有较强的群体。由于高音的衰减度低故使音质显得更饱满明亮,以快弓演奏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力度和颗粒质感使乐曲生色不少。例如黄贻钧曲彭修文编曲的《花好月圆》中高胡快弓的片段由环保高胡奏出,在急速的节奏中充满弹性的音符灵巧地跳跃着,强劲的力量感为乐曲带来更豪爽、昂扬激情的欢乐气氛。
  
  (七)中胡及革胡的改革
  中胡的改革理念和方法依照高胡的方式进行。故亦同样达到了音质干净、宏厚之效果,音量则远大于原蟒皮中胡。由于PET聚脂皮膜的振动充分,故音区之间的衰减度低,声音之间的连接力强,用连续的长弓演奏慢板的旋律,宛如吹管乐器吹奏时一气呵成的效果。宏大的音量增加了它的包容力,使乐队的整体音色更加丰满、圆润。
  原革胡的筒口直径35厘米,倍大革胡的筒口直径52厘米,它的皮膜非杀巨蟒蛇而不可得。欧美国家的观众看到这些巨型蟒皮,可能会产生不快的心境。革胡发音迟钝,音质混沌,低音喑哑软弱也是需要改革的原因。我们以杨雨森先生的64型革胡为蓝本,实行重新设计共鸣箱的容积,更换制作琴筒的材料,调整琴腔内连结皮膜之伞形支架的形状尺寸等多项措施,一共做了八版的试验,以PET聚酯皮膜取代了蟒蛇皮,制成了HKCO1型板膜共震革胡。它的音量比大提琴大,由于音乐效能显著,已由广州珠江集团开始进行批量生产。文化部教科司一直重视和支持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改革研制工作,在2005年我们研究之初已致函我团,支持和鼓励我们进行科技攻关。
  
  (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环保是世界的大潮流,是关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乐器为人所用,为作品服务,跟随着人的审美观改变而改变。因此,乐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革是必然的。今日的传统胡琴艺术是在不断的改革中逐渐形成的,每一次危机必带来每一次发展的机遇。顺应环保的大潮流,香港中乐团初步成功地创造了环保胡琴系列。在坚持传统乐器的音色不变、形制不变、演奏法不变的基础上,用发明蒙皮机、以环保PET皮膜取代蟒蛇皮、改造乐器的共鸣箱等科研方法,实践“移步不换形”的改革理念,达到了提高乐器性能之目的。目前乐团的高胡组六人、中胡组八人、革胡组八人已配备了环保胡琴系列HKCO1型胡琴。虽然二胡及倍大革胡仍在完善之中,然而以科研创新的手段提升传统乐器性能的实践结果,已经大大增强了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环保胡琴系列在乐团理事会、艺术总监、行政总监的全力支持下,凭着乐团上下的行政和乐师的不懈努力下,正稳步迈向成功。我们在乐团成立卅周年,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以我们的创意成果为民族音乐的未来送上美好的祝福。期望传统胡琴艺术与环保,达到可以双赢。
  
  阮仕春 香港中乐团
  (责任编辑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