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的主题式研究:“我出生那一年”

2007-12-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4期

  以“我出生那一年”为主题作跨学科的主题式研究,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他出生那年国际或国内发生的重大事情进行搜索、归类、选择,再作重点研究;同时还要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出生时的家庭背景、趣事等。这一主题可以用在各个年级的教学中,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比如网络、图书、采访)来获取所需的资料,而“成品”是一份信息量很大的研究报告,包括图片、照片、Excel、表格、图表、文字叙述及一个PowerPoint演示。
  “我出生那一年”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可以涉及许多学科:语文、数学、科学、历史、地理等,要由几个教师合作指导学生完成。
  这个跨学科的综合项目开始前,各门课程的教师应在一起讨论,决定学生在各课程上重点要完成的课题,确保学生研究的领域与所进行的教学有密切的关系,适应教学大纲,然后一起制定完成“研究指导”和“可量化评估标准”。对教师来说,这是个团队合作的机会或挑战。
  英语老师负责先给学生们解释这个项目的要求、步骤、方法等。先发“采访提纲”给学生用来记录他们采访父母的内容,然后用一至两节课时间让学生在教室或图书馆上网查询资料。学生应备有“研究指导”,教师可以帮助指导查询、保存、组织、筛选有关信息。
  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比我出生那年所选各种物品的价格和现在的价格,找出差数或百分比差,再指导学生用Excel或Word制成各样表格,可以教学生用Excel spreadsheet来计算。
  地理老师可以介绍网上搜索地图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地图里找出我出生时的地点,和现在居住的地点,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中。还可进一步让学生查询有关地点经纬度的数据,插入指南针,一并保存。
  科学课老师负责指导学生查询我出生那年国内或国际上重大的科学发明、发现、科学研究及会议等。有可能的话教师也可启发学生对比在同一领域里十年来科学的发展,这是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兴趣的好机会,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深入下去。
  历史老师可启发学生研究我出生以来历史的变迁,重大的国内,国际历史事件。可以作纵向的研究分析,也可作横向(国与国之间)的比较研究。
  最后,英语老师应负责帮助指导学生把所有的信息归类、组织,完成整个研究报告(英语能力的运用体现在研究报告的各个方面,比如语言的组织,写作等)。
  对于小学生来讲,在信息技术方面需要的帮助会多些,在电脑上操作时最好有信息技术课老师一起辅导帮助,并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列出所有引用资料资源的“参考文献”。
  王文,美国休斯顿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硕士。赴美前任教中学英语多年,赴美后经过学习考试成为美国执照教师,拥有包括天才教育、特殊教育、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电脑技术应用在内的四个教师执照,在美国小学及高中任教近十年,目前在美国得州一高中执教。
  王文老师通过自己的博客“零距离美国课堂(http://usteacher.blog.sohu.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