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敏特”英语学习系统的作用,全面提高英语成绩
2007-12-29张国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5期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应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专栏
课题组记:淄博市第五中学是“敏特”英语“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实验学校,该校于2005年8月开始正式启动“敏特”英语实验。其间,学校的领导、教师,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创造条件、创新方法,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他们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通过英语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新路径。本文从一线信息技术教研人员的角度,记述了淄博市第五中学应用“敏特”的过程与心得。
山东淄博市第五中学自2005年8月正式启动“敏特”英语学习系统以来,在课题组专家及领导的指导下,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师密切合作,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经过不懈努力,已取得了优异成绩。2006年高考,山东省英语学科平均分为84.77分,淄博市第五中学英语平均分为95.34分,其平均分比山东省提高了10.57分、比淄博市平均分高出1.94分,在学校高考全部学科中成绩最佳。此外,在“敏特”英语学习系统实验前后,学校高三英语A、B、C三线上线人数分别为高二下学期末26、66、115人,高考成绩提高为31、86、132人,实现了较大突破,其中袁野同学的高考英语成绩为140分,列全市理科第四名。
学校在积极参与研究《利用智能工具软件促进英语学习的研究》课题的同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实现形式,并最终寻找到了提升学科质量的增长点、着力点。下面,我们就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如下总结。
积极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
为方便师生对“敏特”软件的使用,学校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提供畅通、便捷的网络通道
为保证学生通过网络都能顺利登录学习,学校投资50余万元,改造了五中校园网,建成了以港湾6805万兆核心交换机为中心,双千兆交换的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校园网,为“敏特智能英语”的学习,提供了高速、畅通的网络通道。
2.确保每台机器运行正常
为保证学生在校集中使用,学校将原有的两个机房的120台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调整,以满足“敏特”软件的使用条件,供师生使用。另外,学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在短短20天内建成一个配置高档的学生机房,全天(包括早自习与晚自习时间)为高三学生开放,安排“敏特智能英语”的学习。
3.全力配合英语教师的教学
学校在时间安排和技术支持上全力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全力保证“敏特智能英语”时间。课题实施期间,学校坚持每节课进行针对性小节评价,每一课程模块学习结束进行全面评价。评价除了利用“敏特”系统本身提供的评价项目之外,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补充添加了新的评价项目,如(针对优秀学生的)学后成绩星级评价和(针对中下学生的)进步情况星级评价,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同时指出个别学生学习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另外,学校印发了学生在使用“敏特”阶段的学习情况表,并张贴在教室内,以督促和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英语中来。一年来,敏特英语服务中心两次为学校的“敏特”系统进行升级,先后六次更新适合高考的学习内容,满足了学校教学实践的需要。
4.对辅导课的服务及时到位
考虑到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殊性,为最大限度地保证不耽误学生的课上时间,学校采取了计算机教师随堂的措施,增加备用机器、随时处理突发问题。
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好的学习方法也离不开科学严谨的管理,没有严格、具体的管理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人机定位。为方便教师的统一监督和管理,学校在实施阶段将每班学生进行分组、定座位,教师可通过查看座号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在每次使用电脑前后都要作详细的检查并在“使用日志”上填写)。
定期测试,注重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学校要进行评估,并帮助英语教师收集、整理其研究成果,分阶段进行汇编总结。组织英语教师参加讨论会,交流课题研究信息,总结经验,鼓舞课题实验教师的信心。
通报成绩,用真实的成绩变化教育督促学生认真学习。采取在校园网上发布信息、张贴成绩对比海报等多种形式,定期通报学生进步情况,激励每一位学生在上机学习时认真对待,同时对一部分只追求浏览单词数量而不重视学习质量的学生进行监督和检测,达到学习时间能充分利用、学习效果逐渐提高的目的。
教师调控到位。通过多媒体教室软件,任课教师可及时监控全班学生的学习动态,确保学习的顺利进行;及时分析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