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007-12-29回俊青胡小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11期

  曲岸说案:在信息技术与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整合中,有时,基于计算机的模拟操作效果并不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效果好。因此,教学者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动手实践合理搭配、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期《曲岸说案》推出一个数学学科案例,与大家分享。
  联系方式:胡小勇:曲岸,huxiaoy@hotmail.com;QQ:472275060
  
  教学设计概述
  
  设计思路概述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内容,而角的知识又是几何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其他知识打下基础。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并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知识。
  本节课通过应用“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主探索、理解知识——运用网络、巩固知识——拓展延伸、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作用,利用课件中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把抽象的几何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把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简单化,并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延伸,把几何知识生活化,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并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的大小,感悟角的大小只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2)d33db636e5db4582064d4aa134b880d9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验几何知识的建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体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几何知识的优越性。
  2.教学重点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画标准的角。
  3.教学难点
  比较角的大小,领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是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1.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
  (1)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用动态网页对学生进行测评的功能)。
  (2)学具:学生每人4根小棒、1个三角板、1个活动角、剪刀、彩色纸。
  教学结构流程(如图)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有7个教学环节,详见表1。
  教学评价
  
  师生填写“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如表2),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及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