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的使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2007-12-29郭艳丽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11期
“搜索引擎的使用”是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进行设计和实践的一节课。本文是在上完这节课之后写出的一篇案例反思。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搜索引擎的定义、分类和常用的搜索引擎;掌握常用的搜索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工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看、测试、自主学习、分组交流和讨论及强化练习等学习过程,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完成任务中主动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和进行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形成主动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学生分析
学生了解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网上获取信息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而搜索引擎又是网上获取信息最便利的工具之一。大多数学生使用过搜索引擎,但并非能够达到“想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的程度,这给他们的日常学习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高中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和协作学习的愿望较强,学习兴趣集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设计有效的主题,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由于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认知基础,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给学生提供指导,考虑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利用分组合作式的学习,通过同伴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3.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法,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节课的难点部分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式讨论研究,教师进行指导。学以致用、体验成功是巩固知识点,发展能力的最佳方法,本节课的实践操作部分采用问题驱动、任务驱动和抢答游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精心设计问题、任务和抢答游戏内容,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
(2)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调查表,学生自我测试 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提出任务,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归纳提升→组织抢答,强化练习。
(3)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学生上机操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和适时的提醒;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和能接入Internet的网络机房。使用课件描绘情境、问题和任务。
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我通过课件展示了几个时下的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5分钟)。
可展示如下三个问题:(1)时下股市迎来了大牛市,那么股市中的牛市指的是什么?(2)在今年1月18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动员大会上,北京市确定了自觉排队日。请问每月的几号为自觉排队日?意为两人以上就应像“11”一样顺序排列吗?(3)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博客,你知道博客到底是什么吗?
教师: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搜索从网上得到答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
此时,已经有很多学生打开“百度”进行搜索,并有部分学生能说出答案,学生都充满了求知的欲望。
2.学生情况摸底测试(5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搜索引擎的使用调查状况表(表1)。
学生活动:测试个人使用情况。
教师给了学生两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这个测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