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2007-12-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11期

  随着高中新课标的出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课标指出,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处理信息以及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幸,我在去年参加了无锡市信息技术优质课的评比,结果是一等奖中的第三名。回来后我不断地反思没有取得最佳成绩的原因所在,直到今年去无锡观摩了前两名教师的课后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下面结合我的一些教学经历和部分优秀案例的听课感受谈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点心得。
  
  课题引入应创设良好情境
  
  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课堂的导入要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最好能从学生的内心深处着想。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时可以用“教师自我介绍”幻灯片来引入,讲授贺卡制作时可以用生日贺卡、圣诞贺卡引入,讲授Excel时可以用奥运会奖牌表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时在上课前先与学生谈谈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话题或他们感兴趣的事后上课效果会更好。总之,课题引入应创设良好情境是上好课的一个基本前提。
  
  综合运用教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及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逐步更新,信息技术教师应在秉承已有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有益的教改探索。在平时的听课中,我发现了多种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式、游戏教学式、主题式、自主探究式、分组协作式、分层教学式、情境教学式、WebQuest教学式、范例教学式等。在一节课中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任务驱动式是最受大家所喜爱的,我省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就是基于这种教学模式所编写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并不是说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后,教师就不需要进行教学了,而仍然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演示,调控整个教学过程。特别是在讲解和演示过程中,要有启发性,努力做到精讲,尽量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自己上机实践时应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相互协作精神,要让他们运用方法自主探究,学会操作、学会创新。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将任务进行分解。任务设计可按不同层次分为两种模式。模式一:①基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②提高任务(面向部分学生)。模式二:①基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②进阶任务(面向大部分学生);③挑战任务(面向少数学生)。具体模式的选择,教师可以依据班级情况与课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自信,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与自觉性。
  除了在任务驱动下可以与分层教学、自主探究、分组协作等融合外,有时也可以与游戏教学相结合,效果同样较好。例如,获2004年无锡信息技术评优课一等奖的张程老师在讲授《初识幻灯片》课时,设计了用Flash制作的“大家来找茬儿”的游戏,让学生用鼠标点击PowerPoint与Word的窗口的不同区域,使学生掌握其窗口组成的知识点,进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两者之间的相同处及不同处。这样,既为学生学习后的知识作了铺垫,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山东省2006年信息技术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巩桂贤老师在《与鼠标交朋友》课中也运用了游戏教学法,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设计一些小游戏,让他们边玩边学,寓教于乐,效果甚好。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课题一定要选择这种模式,关键是看具体的教学要求与内容是否适合以及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能自主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模式的选择应基于这个基本原则。
  
  综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把自己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这里所说的技术包括:网站制作、课件制作、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程序编写等。在我平时所观摩的优质课中,很多教师在他们的课中运用了多种现代教育技术,例如Flash游戏、Flash操作演示动画、好的电子教室软件、学习网站、精美的说课稿、网上评价、在线小测试、可在线提交的作品评价表等。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既为学生上机操作和自主学习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助手,又使他们自主学习了计算机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些技术手段中,我比较推崇使用学习网站。使用学习网站有许多优势,如内容的全面性(可以放置教学目标、文本操作方法、演示动画或录像、学生练习素材、学生完成的作品等),可以在线提交和评价作品,与教师课后留言交流等。有的教师运用了“电子档案系统”教学网站,学生可以将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及作品随时发表,并同时完成学习反思。我在去年开始建立了用于教学的信息技术学习网站(http://kjzy.yxyczx.com/xxjs),平时运用这个学习网站进行教学,实践下来效果较好。
  
  积极开展课堂多元评价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应对教学全过程中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价。教学评价能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便于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缺乏教师的激励性和肯定性的评价,教学算不上是成功的。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当然,我所说的评价不是一些教师所采用的最终对学生完成的作品做的评价,而应是多元评价。评价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应包含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两方面。比如在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价,好的和不好的都要点评。对于操作快的学生、学生用得好的操作方法给予表扬;对于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讲解纠正;对于完成任务慢的、甚至未完成任务的学生应多给予鼓励。可以让操作较快、学得较好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请他做演示。这过程中也可以用学生电子档案袋来实现。在对作品进行最后评价时,可以先让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小组推荐,然后教师再总结性评价。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作为一个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1.教学的基本功得加强。有的教师在引入新课时缺乏新意,甚至引入不当;有的教师上课缺少激情和感染力,以至于提出的问题学生没有积极反应,没有学习气氛;有的教师言语太多,语言也不是很规范,如“选定文件”说成“点中文件”;“弹出对话框”说成“弹出一个窗口”,产生了明显的科学性错误。教师要讲究一定的上课艺术,尽量让语言简练、清晰、规范、有亲和力。
  2.课堂时间应合理分配。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太多,甚至在学生操作时嘴里还讲个不停。信息技术的好多问题只能在学生操作时产生,教师应多留时间让他们去操作。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学生操作完后讲解或演示。还有一点应该注意,有的教师在开课时怕内容超出教材而被评委扣分或因内容过多而担心自己无法上完,结果导致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尽管课上得不错但学生学到的很少。用海南教研培训院的段青老师的话来说:“课堂密度安排不够,有时是对自身教学缺乏信心的表现。”教材只是教学资源之一,教师要结合网上、杂志上优秀的案例资源驾驭教材。
  3.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只有以身作则了,学生才会跟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平时的听课中我发现有的教师这方面做得不够,如给文件夹命名时胡乱取名,保存文件时随便保存,造成电脑中文件杂乱无章,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使他们缺少整理信息的意识。下课时应该提示学生正常关机,摆放好键盘、鼠标、椅子等,这些虽是小事,但良好的习惯就是通过做这些小事逐渐养成的。
  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教授曾说:“符合新课程理念,活泼而紧张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我心中理想的信息技术课堂。如果一个负责任的学生,回忆他的信息技术课堂时,能够找到的印象是不知学了什么;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回忆他的教学经历时,感觉老是领着学生玩,并没有教给学生些什么东西。这样的课堂,我们自己都找不到信心,不要也罢。”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及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会考的进一步实施,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上出优质的信息技术课”已显得尤为重要。连云港师专的冯伯虎老师说:“我理想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泼而有序;以工具为载体,以技术方法为主线,轻松而讲究绩效。”这应该是信息技术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坚持贯彻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