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主题教学要理性选题

2007-12-29王爱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11期

  主题教学模式源于综合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有一段时间被划归综合实践活动,由此带来了教学思想观念的一些转变,即由单纯的技术操作教学向在实践应用中自主构建技能转变。这种转变原本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由于受到现实教学机制的影响,包括课堂授课制、在校时间限制、班级人数过多、机房环境条件不佳等诸多方面,所以,主题教学难以顺利开展,以致部分地走向畸形。如果要完全解决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让它非常适合于教学现实,这需要在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组织、软硬件支持系统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建构整体的配套体系,单方面的缝缝补补只是一种改良式的变通而已。
  但是,对信息技术课程来说,主题教学很好地解决了任务驱动带来的操作单一、模仿教条等问题,仍不失为一种不可多得的优良模式。为此,有必要去纠正一些负面问题,让它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其中,解决好选题是首要的一个环节,适当地调整主题的方向、范围以及成果,就可以让主题教学更务实、更有力。我们将从化解选题的几个症结来引发大家关于理性审视主题教学的讨论。
  
  摒除浮华,针对需求
  
  主题教学一定要有一个或几个主题,即技术操作活动内容的选题。在给学生确定选题时,或者指导学生自主选题时,都先要自问一个问题:需要吗?需要不需要,这要多从几个角度去看。比如,从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程度看,国计民生、全球环境保护等大主题学生是否急需知道?如果换一下角度针对餐桌上的卫生习惯、当地的植被破坏等身边的事例对他们会不会更有兴趣?又如,从选题与技术的关系密切程度看,小小的文件删除操作也搞个什么探险主题,或者凳子旋转也体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不是小题大做?
  越来越向主题的“出奇”努力,这是伤害主题教学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师也发现了,公开课、评比课竟然成了主题大战,看谁的主题精彩、新奇、独创,使用教材上的主题内容几乎很少看见!这不是一种好现象,至少已经把主题看得过重,忽视了选择主题的目的。选择主题是为了体现技术的适用性,而不是为了装饰门面。我见过一些“好大一棵树”来讲文件夹、“草原神秘探索”来查找文件,还有“节日大扫除”来整理桌面等等活动主题,有不少主题真是不知其技术所云,更不用说技术的适用性了。
  在选题时,如果我们就只问一问“需要吗”,就很容易让主题有需求针对性,即让技术符合现实需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些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做什么样的工作。比如,“当地民俗”网络搜索、“社区的不良现象”论坛讨论、“流行歌曲”的分类下载,以及虚拟“社区服务”数码图像处理、虚拟“岗位应聘”写作与报告等,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主题模型。当然,注意教学是模型化的,并非完全照搬现实,让需要与技术达到较好的对应。选题的需求针对性,要做到“不可破方求圆”才好,不能主题与操作两张皮,为主题而主题。
  
  排除干扰,突出核心
  
  任务驱动最大的问题是操作进程单线化,教条而生硬。主题教学中技术操作却又过于宽泛,在提高技术综合化应用的同时带来主题之间操作雷同化、技术应用泛化等问题。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主题时,并不容易分清这一节课掌握哪些技术是必要的、哪些技术是重点的。主题教学也就因此带有了在新授课往往难以进行,在复习课中才适用的局限性。所以,在我们看到的主题课中,执教的教师大都是在假想学生已经有一些技术基础上进行教学,这种假想却并非都符合现实。
  如果我们在主题教学中正确面对选题的含金量,有效地排除一些干扰因素,就能够突出本节课的教学核心,达到落实技术的目的。例如,在图像教学中如果选取的主题是“校园文明采风”,我们需要对其做出相应的要求,包括构图加工、色彩表现、图像合成等要求。学生在细化活动方案时就可以具体罗列出在图像处理方面的必备技术和重点技术,也就突出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而不是过于在电子演示文稿的版式、文字的输入与排版等其他技术上纠缠。避免了既浪费时间,又把握不好新学内容的情况发生。
  要排除干扰其实是在主题的选择上对新技术点进行落实“针对性设计”,更好地开展新授课,而不是宽泛地假想学生一切已知来表演过场。当然,突出核心并非是限制过死,让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条条框框做,否则就走回任务驱动教学的老路上去了。只是要有一个基本目的,那就是必须应用(或创新地应用)本节课的核心技术,达到本节课的核心技能,实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真实有效,彰显价值
  
  主题做假,已经成为主题教学的致命硬伤。除去因为没有针对需求而形成的假主题,还有一些虽然有需求但是变形太甚,以致技术特色不能体现,技术价值难以彰显的主题。比如,有循环程序教学的主题“制作小游戏”,在人物动画画面上强调了不同的循环结构,但是完成的都是一样的内容:人物反复在舞台上出现,给人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循环结构都完成的是同一个任务,不能区分它们的不同应用价值。为什么游戏中的人物不能以不同的方式出现,比如有的出来三次就不出了,有的不停地出来,根据这种真正的需求来运用不同的循环程序结构呢?
  还有一种主题根本就不面对真正的结果,让人失望。比如主题是模拟文件加密,探索程序编制。整个程序编制过程的指导都是密码的设置与转换,最后根本就没有把密码写进要加密的对象。这样的主题显然是回避了难点——文件的读取与写入,也给学生以失望了。我建议最好通过“拓展练习”或者“高手加油”等方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活动,得到真正的加密文件,这样才有说服力,学生所学才有价值感。
  正是因为有些主题教学受到某些时间、技术等限制,产生了不少避重就轻的做法,给人以拉大旗作虎皮的误会。不要小看这种误会,它可以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它可以让所学技术价值黯然失色。唯有追求与真实需求、技术和应用相一致或相似的主题内容,才能让主题活动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