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办“空中课堂”让远程教育走进农村家庭
2007-12-29吴勇刘德英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11期
我校是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的学校,当模式二在我校的应用走入正轨,发挥出良好的教学作用的时候,我们又积极思考怎样实现远程教育效益最大化的问题。“空中课堂”是远程教育的核心思想,能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的手段,把信息源传输到指定或具备条件的终端,能使服务范围方便地突破学校围墙。2006年,在这种大胆构想的支撑下,我们认真分析现有条件,积极进行探索,建立了学校自己的“空中课堂”。
大胆试验,打造学校“空中课堂”网络平台
1.充分利用学校有线电视网络这一基础条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学校在周围农村建立了有线闭路收视网络,学校长期保留一套节目。2006年,经过协商和征得有关领导同意,保留给学校一个频道。学校研究人员发现,只要增加一个调制器就能把信号输入同一转发器的有线电视网络中。此想法得到了镇文广中心的大力支持,并捐赠一个调制器进行试验,一举获得成功,使学校自办“空中课堂”成为现实。
2.突破现场直播技术这一关键环节
为了实现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像保存或直播,学校自筹资金购买了数码摄像机。我镇太洪小学把学校原有的数字调制器赠送我校,打通了现场直播的瓶颈。至此,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基本完善。
3.多媒体与有线网络的结合是重要途径
我们想,如果把多媒体信息直接通过“空中课堂”进入电视终端,那将实现有线网络的跨越式发展。这时,区电教中心正好为学校增配视频分配器,可以把电脑信号源转换成音视频信号。学校自己制作两条较长音视频线,同样接入调制器。购置了数码相机,进行图片的编录、展示。至此,学校的通知、文件、宣传册、调查表直接通过有线网络,播放到农村家庭中。
充分利用“空中课堂”,构建家校立体教育网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要产生效益,关键是远教资源的应用。我们以学校特有的局域“空中课堂”为依托,把远教资源直接播放到农户家中,为农村家庭铺设通向外部世界的桥梁。
1.让家长、学生、教师共享全国名师经典课堂
通过学校直播系统,把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节目送到农户家中,让家长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潜移默化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接受了知识文化的教育,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同时,让家长对当前教育形势有新的认识,能客观正确地进行教育评价,更好地与学校教育配合。学校教师还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观看教育专家的课堂教学和发达地区学生学习的真实场面,让学生经常性地接触课程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逐步改变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学校教导处组织教师看专题教育,看空中课堂实录,博采众家之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2.别开生面的“家长开放日活动”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家长长期忙于农活,时间很难统一,不能准时到学校来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鉴于这种情况,学校想到采用“送课到家”的形式,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1)从农村实际出发,灵活安排
第一,时间安排灵活。学校灵活确定开放日时间;家长收看时间也较灵活,除了可观看直播外,还可利用晚上收看学校的重播。
第二,内容安排灵活。学校教师可根据自己教学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开放课堂,让家长随堂听课,接受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开放课堂还包括学校大课间活动、专题讲座、家教知识等,内容灵活且丰富。
第三,地点安排灵活。家长可以在家中通过电视收看学校的现场直播,也可以直接到学校、到课堂参加活动。
(2)重在产生实效,精心设计和实施
第一,温馨提示,作准备。我们在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前3天,就为每一个孩子的家长送上一份温馨提示单,公布本次活动的时间、内容、目标,让家长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关注,提前做好准备。
第二,现场记录,重参与。我们为每个家长提供了一份“家长开放日活动记录表”,引导家长进行观察并作好记录。我们真诚地希望家长有目的地 “看”,客观地记,真正有所收获。
第三,精彩回放,增实效。我们创新工作思路,一改以往活动自然结束的工作策略,将活动的所有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用光盘刻录等技术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保存,利用“空中课堂”学校专用频道,在晚上7:00~8:00进行重复滚动播放。
3.发挥宣传、教育、服务的多种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我们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教育,让孩子走向农村宣传教育,让学校植根社会开展教育,使学校教育工作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学校创造了宽松和谐的育人外部环境。
(1)宣传亮点,提升学校形象
学校利用直播系统对学校的教学教研等大型活动及优秀的课堂教学进行现场直播或重播,提升了学校的形象。
(2)宣传家教知识,构筑和谐家庭
第一,利用学校“空中课堂”这一网络平台,把远教资源有关家庭教育板块的知识及案例进行下载整理,印成资料让学生带回家中供家长阅读。
第二,对远教资源中的现成影音资料,通过下载刻录,直接在学校频道进行定时播放,通知家长收看。
第三,利用学校开家长会时,对家长发放资料,集中观看家教宣传片或进行专题讲座。
(3)运用远教资源,关爱留守儿童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已成为日渐突出的社会现象。根据这种情况,学校作出拓展远教功能,关爱留守儿童的决定。
第一,开展双向培训。学校电教组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在远程教育网上搜集、下载、刻录、制作和播放相关课件和资料,对全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进行培训。同时,由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教师对监护人进行正确的监护方法培训,从关怀孩子做人,关心孩子学习,关注孩子心灵,关爱孩子健康四个方面入手,帮助家庭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教子的知识和方法。
第二,开展互动交流。学校微机室开通腾讯QQ,留守儿童可以与家长互动交流;学校的电话,校长、教师的电子邮箱全部向学生开放。学校也注册了一个专门的QQ群,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学校还专为留守儿童发放了家校联系卡。此卡一式两张,分别由学生和代管人随身保管,遇到意外情况时,可及时与学校领导、教师、派出所、医院等联系。
第三,开展结对帮扶。学校党支部号召全体教职工通过自愿的方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关心其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通常采用电话询问,每学期至少两次家访,了解学生动向,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这项活动的开展,让家长们感动不已。
为三农服务,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校充分利用丰富的远教资源,依托具有学校特色的局域“空中课堂”平台,向学校“空中课堂”所辐射范围内的农民兄弟送去了知识和技术。学校为周边村落搭建起了信息化的桥梁。
1.搞好调查访问,了解真实需求
(1)摸底调查
学校电教组向学校“空中课堂”辐射范围的农民兄弟进行了摸底调查,发放“为农服务”基本信息调查表共400份,挨家挨户调查询问。
(2)根据调查,梳理信息
学校领导一一查看调查表,认真阅读,了解到最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第一,从远教资源中下载有关种养殖的技术方面的知识,对他们进行讲解和培训。
第二,利用学校远教频道多播放农业种养殖方面的片子。
第三,希望学校多提供农产品的销售信息和销售渠道。
2.调整播放内容,拓宽服务渠道
(1)根据实际,做好“三定”
根据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播放计划,做好“三定”。
第一,定频道。学校技术员挨家挨户到农户家中为他们调整电视,定好学校“空中课堂”专用频道,为他们解决了技术难题。
第二,定时间。
第三,每月定内容。提前发放节目播放单,播放内容让他们早知道,自己根据需要,做好安排,以便能准时收看。
(2)根据需求,做到“三陪”
根据个别农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灵活发放技术资料,做到“三陪”。
第一,学校电教组的教师通过上网查找、下载、打印,学校技术员送资料的同时,陪同农民兄弟阅读资料,有不认识的字好给他们念念,有不懂的地方作一作解释。
第二,农民兄弟有问题到学校询问时,学校电教组的教师陪同他们一起查找信息,观看视频资料。
第三,请到当地的农技员为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时,学校领导做好陪同和协调工作。
3.组织教育培训,重在服务落实
(1)共性问题,集中培训
学校利用各班开家长会的机会,播放远教资源,对所有到会的农民兄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进行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常识、计划生育常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掌握最新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使接受培训的农民能掌握一两项生产和致富的实用技术,受到农民兄弟的一致欢迎。
(2)党员干部,适时培训
利用村上在学校开党员大会的机会,协同村居两委对党员干部做好教育培训。
(3)典型农户,个别培训
在学校和村居两委的帮助下,有许多农户已找到发家致富的路子,先后有了自己的特色。
“功夫不负有心人”。“空中课堂”传播着先进的文化,在农村一方发挥了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助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