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看网”走向“用网”
2007-12-29王晓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11期
当前,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对中小学产生了巨大冲击。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这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数字化环境下教育文化的深刻变革。以成熟的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校务、教务、科研、资源、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构建数字化和谐校园,真正实现由“看网”到“用网”的转变。
周清华,释锐公司创始人之一,首席架构师兼释锐现代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熟知教育行业和IT互联网行业,主管公司的教育研究和产品开发,具有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软件架构经验。在教育教学、标准化软件产品研发和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上有深入的研究,尤其在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领域有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其主要成果体现在成功地研发易趣网站3.0版的核心系统:商品交易系统(商品买、卖、竞价)。作为易趣网站3.0版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直接参与产品的研发和测试,使易趣网站3.0版在2001~2002年之间成功承担了千万级别以上用户的在线商品买卖的电子商务任务。2003年独立主导开发了释锐公司的第一个大型教育社区网站:31390.COM“教育如此精彩”教育社区网;2004年主导开发了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项目暨释锐校园信息化综合软件应用平台项目,该项目首次实现了软件产品的硬件化,即“一个平台,多个模块”,全面实现了教育软件的插拔式应用。在教育软件领域成功运用了教育中间件系统和数字校园中枢系统的理念,将教育软件的开发模块化、标准化和可定制化,最终实现了软件硬件化。
为什么要实施数字校园?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策略以及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周清华:实施数字校园,说到底就是提高教育生产力。
现在,我们早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也有人称之为数字化时代。数字生活已越来越深刻地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订票、网上购房、网上阅读……数不胜数,有些概念在几年前还是新的名词,而现在早已被我们普通大众所接受。数字化生活意味着自动化、高效、便捷、理性。
如何使学校的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能,校园数字化势在必行。建设数字校园已经经历了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就是采购浪潮,那时数字校园就是购买硬件设备;第二次浪潮是前几年的建网浪潮,此时的数字校园已经到了联网的阶段,“校校通”基础网络建设就是这次浪潮的主轴;从2006年开始,应该是进入了第三次数字校园建设浪潮了,从“拥有”走向“应用”无疑将成为这次浪潮的主角。
教育信息化系统包括教育、教学、财务软件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特别是专门针对校园网络和信息技术教育开发的教学软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这些系统将会逐渐受到学校青睐。这些系统不但可以提升学校的工作效率,辅助学校管理者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而且还可以提升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学校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很多学校将会加入到校园数字化行动中来(资料来源:中国教育部网站)。
从数字校园的架构和教育环境来看,我们该如何构建设计数字校园?释锐数字校园综合应用平台包括哪几部分?该应用平台定位是什么?
周清华:构建数字校园,从关注学校的应用开始。学校的业务纷繁复杂,而且变化不断,关注用户最本质的需求是一切好产品的基础,数字校园的建设也不例外。数字校园的基本框架应该是一个标准化的、开放式的、可高度扩充的业务平台,这个平台能够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宽松的、活跃的、互动的、和谐教学环境,这种草根式教育环境的搭建有利于教学的研究和创新。
释锐校园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系列软件是由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高中)、无锡市蠡园中学(江苏省示范初中)和释锐现代教育研究中心共同开发的校园信息化应用软件。释锐科研人员在教育专家的理论指导下,在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软件,将和谐的教育理念与数字化教育文化有机地与技术结合,切实地满足学校管理者的管理需要、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该系列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部分:
* 校园ERP办公管理软件:为学校建立一个统一的校园信息化基础平台;实现“无纸化、零电话”校园办公,综合提升办学效能。
* 新课改学生管理软件:借助软件来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按新标准来培养学生。
*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软件:借助教师工作量管理软件和校本研修网络平台软件,有效管理教师工作以及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 校园品牌建设平台:为学校提供独一无二的视觉设计及搭建学校的整体宣传平台、品牌输出平台、师生互动平台、教育文化平台;搭建有效的家校沟通系统、推广家校合育教学理念。
释锐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定位:
* 利用学校现有硬件和网络设施
* 提高学校的工作效能
* 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 提升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效果
* 辅助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实现“无纸化、零电话”的高效率办公管理
* 综合提升信息沟通、资源建设、在线教学、家校沟通和教育管理能力
* 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投入大多一蹴而就,而且重视硬件投入,忽视软件投入。显然,数字校园的投入,不仅是人力、财力和物力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您认为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投入比重应该如何分配?在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周清华:2007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额预计达到336.7亿元(2006年教育软件市场规模接近80亿元),增长率为10.5%;2007年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中,硬件投资将出现明显下降,为67.3%;软件投资比例为23.3%;而服务所占比例增长很快,达到9.3% 。
我个人认为,硬件的比例还会继续下降,软件和服务的比例会快速上升。这也符合《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的,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应用的发展方向。
因此,我建议在今后的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加大软件和服务的投入比例,软件和服务虽然不如购买硬件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但是它的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软件的数字校园就如同人没有大脑,软件才是思想的载体。
目前,许多学校在经历了以硬件投资为主的校园网建设后,在需求的拉动之下,开始了新一轮的软件建设、注重以“应用为中心”为主题的数字校园的建设热潮。释锐公司又是如何应对这种热潮,为中小学校提供实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的?
周清华:释锐,作为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项目产品的承建者,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教育行业,历经5年校企联合研发,目前已经雄踞上海市重点中学30%以上的市场份额,全国有500多家学校用户。
释锐早在2003年就已经为中小学校制定出非常科学的校园信息化解决方案。释锐的方案重点体现了如下两点:
第一,释锐的方案从“一个平台、多个模块”的构建理念出发,构建一个“实用、易用、好用、想用”的校园信息化平台。“一个平台”即一个校园基础信息平台,学校的基础信息、用户信息、用户权限管理、教师岗位安排、学生分班等一切校园基础信息的录入和设置都在这个平台上完成,杜绝信息孤岛的出现,防止信息重复录入和信息冲突。“多个模块”即在前面一个平台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应用需求,从不同角度开发不同的相对独立的软件应用模块。平台只能有一个,但是应用模块可以有多个,而且模块可以不断地增减,实现校园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和分布实施。
第二,释锐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454教育实施工程”项目。具体包括:
* 校园信息化的4个目的: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能、减轻教师负担、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 校园信息化的5个流程:先咨询——再方案——后产品——保实施——促运营。
* 校园信息化的4个阶段:入门普及阶段——深化应用阶段——专业主流阶段——特色示范阶段。
5年以来,释锐一直是严格按照“一个平台、多个模块、454教育实施工程”的原则来为学校提供校园信息化应用咨询和管理服务的。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数字校园应用系统仍主要是面向部门、局部开发、没有共享的应用框架和共享的技术架构,系统管理分散、重复,浪费人力物力。从学校整体业务的角度看,你认为学校应用要如何解决系统之间相对孤立的情况,实现系统管理、数据共享?
周清华:数字校园的设计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各个系统各个模块之间要松散耦合、有效集成,这样的系统设计特点有:
* 分布式、模块化的软件平台;
* 单点登录,不同模块之间共用一个账号,一个密码;
* 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用途;
* 每个模块都可以部署到系统平台上运行;
* 每个模块既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跟其他模块一起协作运行;
* 每一个模块都是该平台的一个独立子系统。
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权,提供更多的实施方案,杜绝信息孤岛的存在,实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实现系统管理和数据双重共享。
在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强化校园网络资源的应用和管理,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关键。目前,我国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的程度如何?将朝着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发展?
周清华:基础教育领域的“校校通”工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的实施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动力,《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是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列为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应用,而教育软件与资源则是应用的核心。
目前我国的校园信息化软件应用的现状是:受益者还不多!原因在于:软件产品化程度低,导致软件购买价格较高;定制开发量大,导致实施周期较长;“花瓶”项目多,导致项目失败可能性增大;行业内专注者不多,售后服务没保障。
国家统计局等单位日前对全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调查表明,有超过95%的被访者认为,中国教育软件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在释锐教育用户最新热点调查中,用户在购买一套教育软件前,80.3%的用户顾虑软件的功能是否能够满足自己学校的真实需求,因此,一定要先看演示版;48.8%的用户关心软件价格;另外30.2%的用户担心售后服务。教育信息化专家表示,教育软件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释锐依托和华师大二附中、南洋模范中学、曹杨二中、上海市位育中学、无锡市蠡园中学、青岛二中等近100所知名学校校企联合研发的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项目:校园信息化综合软件应用平台系列教育软件和强大的后台管理与技术支持,在目前的环境下,借助释锐公司2003年起成功推行的软件应用服务托管模式(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经验对解决国内目前普遍存在的教育信息化软件应用瓶颈,是一次有益的突破。应用服务托管释锐数字校园系列教育软件有两个版本:学校版和城域网版,其中学校版是windows/sql server版本,适合一个学校使用,安装在校园网内;而城域网版是Redhat AS/Oracle 版本,适合一个教育局管辖内的所有学校统一使用,实现教育软件“校校通”,安装在城域网内,该版本支持ASP软件托管模式,即学校无需购买软件,只要租用软件,每年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即可按年享受软件应用服务。
2008年,释锐将推出全新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服务。“软件就是服务”将成为真正的主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