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2007-12-29王中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12期
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自主性阅读
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
教师成为资源的整理者,建立与主题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 教师成为协作学习的组织者,设计有价值的学习主题,根据互补原则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教师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支持者,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当学生碰到难题时,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当学生遇到障碍时,教师同他们一起扫除障碍:当学生失去信心时,教师及时激励,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 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参与主题阅读学习,一同成为信息海洋中的探求者。
学生成了信息的拥有者、信息的选择者和信息的加工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协同发展。不仅如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网络为依托,带着具体的目标,主动参与,自主设计学习步骤、自行选择学习资源,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同时,将自己的特长和风格融入自己的学习过程中。
运用搜索引擎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网络就像无边无际的大海,内容包罗万象。要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阅读内容,只有运用搜索的方法。
教师除了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网上现有的搜索引擎之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
①设计学生的课外阅读专题,为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源,便于学生快速浏览、阅读。
②预先在电脑上安装适当的网络阅读软件,使学生借助网络阅读软件,对阅读的文章进行管理、加注等。
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探究式阅读
网络环境下探究式阅读教学是对围绕某篇课文展开的网络阅读教学的拓展,它不再局限于教材中某篇课文的学习,不受教材的束缚,以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为基轴确定专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得到了发展,获得了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网络环境下探究式阅读教学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子模块,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多项阅读技能,更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网络环境以其独有的方式为探究式阅读教学提供支持,如:一些网络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之更有目的地确定探究专题;在线系统能够同时呈现探究的大主题和小专题,并能统计每个小专题的探究人数和姓名,为其他学生确立专题提供参考;交互平台能够记录学生确立专题的过程,使教师便于筛选小专题,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指导。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阅读成果交流
成果交流的过程是发布探究成果、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应该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敢于和善于思辨。由于是在网络环境下,阅读和成果的交流是并行的,极大地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交互。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网络优势,成果的交流不必拘泥于作文,如:主题网页、多媒体文稿、创意图画、激情演讲、统计图表等。根据成果交流的需要,既可以是同步的,成果随时发布在网上;还可以是异步的,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成果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