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事概览

2007-12-29

世界知识 2007年1期

  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
  
  旨在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六方会谈第五轮第二阶段会议2006年12月18日在北京展开会谈。此次六方会谈复会距离2005年11月11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结束已超过13个月。其间,美国对朝实施金融制裁,朝鲜试射导弹并进行核试验,联合国通过有关对朝决议。这使得本来已取得一系列重要共识的六方会谈变得更加复杂、艰难,也使得此次六方会谈更值得期待。正如分析人士事前预料,在讨论朝鲜是否应该保留核武器的问题上,朝鲜和美国的代表在第一天的会谈中就“站成了两极”——朝鲜提出了“百货公司售货式”的要求,把“所有需要都陈列出来”。对此,美国断然拒绝,并称华盛顿的耐心已经“到达了极限”。日本代表则谴责朝鲜用导弹和核试验来“拖延会谈”。
  另据韩联社援引多名参加六方会谈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六方会谈代表团团长克里斯托弗·希尔19日在会晤朝鲜代表团团长金桂冠时提出“冻结本国核设施、公开本国核项目、解除本国核项目、接受外界核查”的“四步”弃核措施,但并未得到朝鲜的回应。报道称,美国建议,如果朝鲜冻结本国核设施,美国则承诺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如果朝鲜公开本国核项目,美国则向朝鲜提供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
  美国媒体普遍对会谈持悲观态度,关联社说:会谈前景不明朗。《洛杉矶时报》的评论认为,朝鲜虽然回到六方会谈,可朝鲜希望会谈进展缓慢,因为时间拖得越长,越有可能让全世界接受它是有核国家的现实。
  
  唐家璇:中国领导人已原则同意2007年访问日本
  
  2006年12月18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众议院议员加藤纮一一行。唐家璇说,当前中日关系呈现良好的改善局面,事实证明,消除政治障碍,恢复高层交往,会为两国关系注入活力,带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使中日双方和两国人民受益。唐家璇说,中国领导人已原则同意明年(2007年)访问日本.双方应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各领域友好交流与互利合作.规划两国关系长远发展,进一步巩固政治基础,深化经济基础,扩大社会民意基础,确保中日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唐家璇强调,要妥善处理历史和台湾等重大敏感问题,防止因此干扰两国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大局。双方还应从携手振兴亚洲的战略高度出发,扩大共同利益,构筑战略互惠关系,为维护亚洲和平、发展与和谐做出贡献。
  
  中川昭一:再次重提日本“核武装论”
  
  2006年12月17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昭一在参观长崎核爆纪念馆时发表演讲说:“从人道主义的观点来说,我真的不能原谅美国投掷原子弹。投掷原子弹是一种犯罪行为。”尽管他强调继续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他同时在讲话中再次暗示,日本该讨论是否应该拥有核武器:“日本的周围有很多核武器。尽管这些核武器被宣称是用于威慑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有的国家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不会使用。”这一言论立即在日本朝野引起轩然大波。反对者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发动侵略战争,并且拒绝无条件投降,才导致日本遭原子弹轰炸,日本应该牢记教训,遵循和平宪法,坚持“无核三原则”,而不是寻找各种借口发展核武器。
  从2006年10月中旬开始,日本政坛出现甚嚣尘上的“核武装论”,它直接挑战无核三原则,率先抛出这一爆炸性话题的正是中川昭一。当时,中川在参加一个电视讨论节目时说,应该允许讨论日本是否应该拥有核武器,并宣称“宪法并没有禁止日本拥有核武”。中川这一说法随后得到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的积极响应。麻生在各种场合多次重复这一论调,引发国内外的批评和质疑。在野党还因此提出了对麻生太郎的不信任议案。但分析人士认为,中川和麻生都是自民党内的重量级人物,他们一再发表“核武装论”显然是别有用意。作为首相的安倍晋三只是重申无核三原则,却没有直接批驳中川和麻生的言论,其姿态耐人寻味。日本政要的“核武装论”引起国际社会强烈担忧。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警告说,日本如果发展核武器,将犯下“严重的错误”。即将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日前也致信日本,告诚日本不要试图发展核武器。
  
  
  布什:首次承认没有赢得伊战
  
  美国总统布什2006年12月19日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一改往日口风,首次承认美国没有赢得伊拉克战争。尽管美国国内关于从伊拉克撤军的呼声很高,正在考虑改变伊拉克策略的布什却仍有向伊拉克增兵的打算。布什证实,白宫正在考虑的一个方案是派遣1.5万到3万名美军士兵到伊拉克驻扎六到八个月。他已经要求国防部长盖茨提出一个扩军方案。他说:“我倾向于认为我们需要增加兵力,不仅是陆军,还有海军陆战队。”当天,刚刚宣誓上任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突访巴格达。盖茨此次突访伊拉克也恰逢美国防部公布报告称目前伊拉克的治安状况趋于恶化,为历来最差阶段。在三年多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已经损失了2940名士兵,耗费3000多亿美元。而目前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教派冲突日益突出,伊拉克已经处于内战边缘。此时的布什政府面临国会和国内民众的巨大压力。
  面对日益恶化的伊拉克局势,正在中东访问的英国首相布莱尔17日突然从埃及搭乘英国空军专机抵达伊拉克,对伊进行了闪电式访问。这是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布莱尔第六次访问伊拉克。英国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目前在伊驻军大约有7100人,其中绝大多数都驻扎在巴士拉地区。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共有120多名英国人在伊丧生。
  就在布莱尔与伊总理马利基会谈的同时,一伙身穿警服的武装人员乘车冲进巴格达伊红新月会办公室所在地,绑架了20多名机构工作人员和到访者。在布莱尔访伊的前一天,美军一支巡逻队在巴格达以北地区遭到路边炸弹袭击,造成三死一伤。与此同时,战后伊拉克首次“民族和解大会”也于17日在巴格达闭幕。会议发表了修改宪法;收编前政府军、实行义务兵役制;继续禁止复兴党活动的同时,缓解执行清肃法等三项建议,会议还决定采取为前政府军官发放退休金等安抚措施。
  
  内贾德:威信遭遇挑战
  
  2006年12月15日,伊朗举行地方议会选举和“专家会议”选举。根据18目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专家会议”选举德黑兰选区,拉夫桑贾尼列在当选的16人之首。而作为德黑兰选区的地方议政会选举,以阿斯阿尔·乌拉迪为首的“传统保守派”(在宗教和政治生活中的立场有别于内贾德所属的保守派)取得了多数席位。拉夫桑贾尼是伊朗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1989年至1997年担任总统,任内采取的务实政策促进了伊朗经济和社会发展。他被西方媒体称为“务实派”领导人,因主张改善同西方的关系而受到称赞。拉夫桑贾尼这次当选被西方看成是伊朗“务实派”和“改革派”重返政坛的信号。
  伊朗的“专家会议”由86位神职人员组成,主要负责领袖的选举、监督和罢免。在某种程度上是伊朗政坛的晴雨表,体现伊朗政坛的走向。从本次选举结果看,内贾德总统的成信正在逐步下降。
  
  巴局势:滑至内战边缘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2006年12月17日晚宣布停火,恢复组建民族联合政府谈判。但双方交火还在继续。
  12月17日凌晨,位于加沙的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卫队的一个训练营,遭到几十名武装分子的袭击,一名高级军官被打死,数人受伤。这座训练营距阿巴斯在加沙的官邸只有700米之遥。法塔赫指责这是哈马斯军事组织“卡桑旅”干的,哈马斯予以否认。这一幕,只是眼下巴勒斯坦内部冲突的一个缩影。16日,法塔赫与哈马斯两派数千名武装人员,在加沙的拉法、汗尤尼斯等多个城镇发生武装冲突,造成18人受伤。15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爆发了自哈马斯2006年3月上台以来最激烈的枪战,造成38人受伤。
  这一连串冲突事出有因。16日,阿巴斯呼吁提前举行巴立法委员会和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选举。巴解执委中央委员会委员阿卜杜·拉布甚至透露.巴大选将在三个月内进行。但此举遭到哈马斯的强烈反对。两派冲突于是爆发。在阿巴斯宣布提前大选后不到五小时,巴勒斯坦10个主要派别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宣布了一份拒绝阿巴斯提议的“联合声明”。14日,哈尼亚的车队遭到一群武装分子的扫射,一名保镖被打死,包括哈尼亚大儿子在内的六人受伤。哈马斯指责是原加沙地区预警司令、现任立法委员会内政和安全委员会主席达赫兰指使阿巴斯的卫队所为。
  以色列则在第一时间宣布了对阿巴斯决定的“有力支持”,美国、英国等也表示支持阿巴斯的决定。美国国务卿赖斯表示,她将要求国会拨款,拿出数千万美元,专门援助阿巴斯的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