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富有特色和创意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2007-12-29朱永祥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10期

  进入高中阶段后,老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无疑是成绩、名次等学业情况。其实高中生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心理感受,也不乏困惑、紧张、焦虑、自卑等痛苦的内心经历。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理解学生的心理痛苦并用恰当的方法加以引导,无论对融洽师生关系,还是鼓励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对待学校生活和学习活动,乃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个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咨询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在众多的同类学术著作中,由钟志农等编著的《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写作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阅读享受。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类型很多,作者从大量的调研结果和长期的咨询实务中,提炼概括出学习适应性、青春期性心理、人际交往、情绪调控、自我意识等六大专题的25个问题,作为案例进行深入解剖。更具特色的是,该书摒弃了苦涩的系统理论阐述和司空见惯的咨询技术罗列,在写作体例上作了创新。即从案例入手,详细地展示学生的内心苦闷、行为表现以及咨询教师的辅导过程;每个案例由五、六位心理咨询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研讨小组,以座谈的形式通过相互交流,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针对性的辅导技术和方法,探讨同类心理问题的处理策略。其间体现了辅导理论与辅导实例相结合、辅导技术与辅导实务相结合、个案与同类的特点。
  该书是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对高中段的学校领导、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来说,也是一本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引导孩子的指导书。
  ——朱永祥(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教授)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一书有点特别,确切地说,一卷在手不像在读一本书,更像是参加一个个真实生动的专题讨论会,遍览全书难觅高深晦涩的辅导理论,俯首抬足间遍见浅显平实的实践智慧,我想这可能就是本书的活力所在。但本书的活力好像又不止于此,本书以谈话的形式展开对案例的讨论,除了反思案例之外,往往有跳出案例检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直指学生心理成长的“自选动作”,不禁令人拍案叫好。
  ——庞红卫(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是琐碎而又复杂的工作,这意味着辅导教师会时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怎么办?在这本书当中,三位作者用他们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验作了解答。当然这些解答不是刻板和教条的,而是通过许多生动而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些成功的案例也让我们大家看到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价值所在。
  ——钟思嘉(台湾心理辅导协会会长,台湾政治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是一部很有特色和创意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一是所有案例都是精选的,内容贴近高中生实际和教师的工作需要;二是体例上有所创新,每一个案例均由“一案在手”、“品茗论剑”、“夜雨对床”、“秉烛夜读”四大部分构成,形式新颖;三是把理论和方法渗透于案例辅导和点评之中,深入浅出,读来轻松愉快,又富有见解。
  ——马建青(教授、博士,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教育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劳动部心理咨询师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因为个别心理咨询的实施需要具备较高理论和技术素养的专业人员,而这恰恰是我们目前最缺乏的。《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以心理教育理论为依据,与当前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现状相结合,鲜明地突出了科学性与时代性。
  ——张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
  开展个案研究是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提升个别心理咨询技术,而且能通过反思有效地形成个人辅导理论。《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一书中,案例均来自一线教师的辅导实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并且每个案例都附有相应的点评,点评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辅导智慧。
  ——李伟健(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学院副院长,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