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树立文明政治观

2007-12-29丁志刚

人大研究 2007年1期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是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的进步相一致。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文明总是体现出该时代的特征。同时,不同的政治文明总是存在着与其相适应的政治观。
  所谓政治观是人们关于政治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不同的政治观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现实,政治现实的不断发展又促使政治观的不断革新。文明的政治观既是政治文明的反映,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在我们面前。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树立新的文明政治观。
  
  1.责任政治观
  现代政治大都实行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形式,人民虽然是国家的主人,但人民不能直接行使政治权力。在人民的代表与全体人民之间有一个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通过授权,政治权力实际上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和人民的代表来行使。这就使得现代民主政治表现出责任政治的属性,即被授权的机关和个人应当对人民负责。
  社会主义政治本质上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是增进人民福利和社会进步的政治。这就决定了各级党政官员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人民通过法律途径推选自己的代表进入国家机关,执掌国家权力,从事政治活动。人民的代表应当倾听民意,为民从政。因此,各级官员应当树立责任意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可见,树立责任政治观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要求,它要求我们的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意识,真正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责任政治的对立面是官僚主义政治。这种政治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知发号施令的政治,是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独断专行、压制民主的政治。现实政治生活中一些官员身上表现的特权政治、推诿政治、麻痹政治、低效政治都是官僚主义政治的不同表现。因此,树立责任政治观还需要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政治观。
  
  2.权利政治观
  政治是与权力密不可分的。在政治舞台上离不开政治权力行使者这一主角,加之政治权力的垄断性、强制性特点,往往使人们只片面地将政治理解为权力政治,而忽视了政治也是权利政治的一面。
  诚然,权力是政治的重要特征,离开权力,政治大厦就是空中楼阁。但是,权力与权利是政治生活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在传统政治形态中,只讲统治者的政治权力,而否认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现代政治文明的共同信念是:一切政治权力源于人民,人民的权利是政治权力的源头和生命线,政治权力奠基于人民的政治权利之上而不是相反。
  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的政治权利是确保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保证,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赋予人民群众以广泛的政治权利,并将个人、团体拥有的政治权力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权利政治的张扬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显著特征。
  权利政治要求树立正确的政治权力观: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任何个人或组织的特权;政治权力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保护神,而不是掌权者维护一己私利的筹码;政治权力的异化,必然会导致人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受损;受法律保护的人民群众的权利不得以任何名义受到政治权力的侵害。可见,树立正确的政治权利观,对于政治权力的行使者而言,就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就是确保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并充分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与自由。
  
  3.公益政治观
  公益政治就是基于公共利益的政治。所谓公共利益就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共同需要。从本质上讲,政治正是缘于人们的公共利益而存在并取得其终极意义上的合法性。但在人类政治史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政治是姓“私”的,是少数统治者实行“家天下”的私利政治,是维护社会少数人的利益的。现代政治是公益政治,是以国家的名义把自己的合法性建立在公共利益基础之上的政治。
  在我国,公共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国家就是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高度综合与表达。因此,公益政治观的核心是国家、政府应当将人民的共同利益放在首位,坚决反对任何部门和领导者有意无意地将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公共利益之上的做法,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观念。值得肯定的是,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等词汇成为我国政府部门的常用词,说明政府管理部门已越来越多地关注公共领域的问题。特别是面对“非典”和 “禽流感”所造成的公共安全危机,我国各级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果断的措施,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遏制了“禽流感”的蔓延,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强烈的公益政治意识。
  同时,公益政治观要求,国家应当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威发挥好“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因为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化、多样化、非均衡化,各类利益主体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利益矛盾和冲突。树立公益政治观,就是要协调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利益矛盾,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种种利益关系”。
  
  4.人本政治观
  所谓人本政治观就是强调政治应当以人为本,关注国计民生、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观。政治以人为本,本来是天经地义的。现代政治的本质就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化安排,最大化地凝聚个体的力量,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增进人的各种幸福,使人过一种优良的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政治所从事的一切努力,如设计政治制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定法律法规和内外政策、从事理论创新等等,都以人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古人有“民为邦本”的可贵思想,现代民主政治更应该强调这一理念。
  客观地讲,我们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没有坚持人本政治观,而是过多地注重一些政治符号与政治形式,将人看作政治的工具。这种政治背景下,政治对于人而言,就像是一部冷酷无情的强大机器,它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从而使人在政治面前显得渺小无力,使人失去了做人的体面和尊严,这实际上颠倒了人与政治的关系。
  今天我们提倡树立人本政治观,就是要重新认识人与政治的关系,将人置于政治生活的核心,政治始终围绕人而运作,关心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对于我们的各级党政机关、各级领导来说,坚持人本政治观就应当具有亲民、爱民、恤民的思想和情感;应当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应当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
  可喜的是,我们党和政府不但正在树立人本政治观,而且正在建立、健全和完善一系列体现人本政治观的制度,如增加医疗卫生投入、完善医疗卫生制度、完善教育体制改革、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户籍制度和劳动制度、完善养老体系和人口政策,等等。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富有人性化、人道化内涵的人本政治观将成为社会主义文明政治观的亮点。
  
  5.道德政治观
  道德生活和政治生活都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内在地包含于道德之中,道德律尽管不是政治的至高律令,但政治必须是道德政治。因为政治的目的是使人们变得更理智、更道德、更亲密、更幸福,而不是相反;而道德作为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风俗习惯而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是形成一个有序的善的社会的道义基础。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所要求的道德政治,说到底就是政治应当为全体公民提供最大限度的公共利益,即最大限度的善。同时,作为政治从业人员,应当在遵循社会一般道德规范的同时,严格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讲究政治道德操守。这样,政治本身既完成了自身的最高使命,达到了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所要求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政治从业者应有的职业道德水准和社会模范与表率作用。
  今天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中,提倡道德政治,树立正确的道德政治观,首先就应当将政治权力的界定与行使、各类社会利益的认定与维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政治从业者的行为与作风等纳入道德尺度的评判领域,让道德成为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其次,应当立场鲜明地反对政治欺诈、金钱政治、权力腐败、买官卖官等既违法又败坏道德的行为,反对政治谎言、在其位不谋其政、打击报复、欺下瞒上、弄虚作假、拉帮结派、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