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和谐铁路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运力保障

2007-12-29兰州铁路局

人大研究 2007年11期

  党的十六大以来,兰州铁路局在省委、省政府和铁道部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提出的“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要求,大力推进和谐铁路建设,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运力保障,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快铁路建设步伐,提高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兰州铁路局管辖范围处于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区段,连接陇海、兰新、兰青、包兰等运输大通道,对于促进东、中、西部物资和人员交流,加快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兰州铁路局结合自身的地理特点和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落实甘肃省与铁道部签署的《加快铁路建设的会谈纪要》,全面加快铁路建设步伐。2005年,敦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成为联系敦煌与世界、促进河西走廊经济腾飞的新通道。2006年,建成了目前亚洲最长的乌鞘岭陆地隧道,兰武二线全面贯通,顺利完成了武嘉电气化改造、嘉疏提速改造工程。2007年,以全路第六次提速为契机,开展了建线补强大会战,行车设备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亚欧陆桥通道运输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目前,中太银铁路、兰青复线建设正在有序推进,西平铁路、兰渝铁路、兰州集装箱中心站也即将开工建设,西北铁路路网体系将更趋完善,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二、大力推进基础性改革,为科学配置运力资源奠定了基础。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指示,根据铁道部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铁路基础性改革。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铁路所属学校、医院顺利移交地方政府,实现了社会职能的稳步移交,进一步精干了运输主业。2005年3月18日,实施铁路局直管站段新体制,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铁路局和铁路分局两级法人以同一方式经营同一资产的体制性弊端。加快生产力布局调整步伐,扩大站段管理跨度,全局主要运输生产站段由2004年的66个减为28个,有效解决了站段数量过多、资源配置分散的问题。2007年,按照“作业集中、规模适度、专业相近、流程合理”的原则,对运输站段机构进行了优化,压缩了管理链条,管理效率和运输效率显著提高,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释放和发展运输生产力提供了体制保证。
  三、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实现了客货运量的大幅攀升。我们依托铁路先后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的巨大成果,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加大运力资源的整合力度,优化运输组织,全面实施提吨战略,组织进行了12次牵引提吨实验,目前兰新线上行方向牵引定数由3000吨提高至4000吨,兰武段下行由1800吨提高至2300吨;包兰线由3500吨提高至4000吨,惠农口上行达到5000吨;兰青线上行由2500吨提高至3500吨;陇海线上下行由3800/2400吨提至4500吨。取消了兰州西、武威南站不进行改编作业的无调中转列车的列检、货检作业,组织兰州西、迎水桥到乌西、哈密的直达列车和嘉峪关到达兰州西、迎水桥的直达列车在武威南直通,组织武威南、颖川堡到达宝鸡东的直达列车在兰州西直通,打通了运力限制区段,提高了区段通过能力。针对空车不足、去向紧张的实际,积极组织管内装车,优化运力配置。提高空车利用率,大力开展车种代用和“捎脚装车”。加强卸车作业组织,夜卸率达到48%以上。提高车辆检修效率,对机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封存的内燃机车整备后整体上线,有效弥补了机车缺口。通过立足内部,挖潜提效,客货运量实现了大幅攀升。2007年1~8月,日均装车3293车,较去年同比增加484车, 8月17日创造了日装车3673车历史新纪录;日均发送旅客5.62万人次,同比增加5280人次;日均发送货物20万吨,同比增加2.71万吨。
  四、加大运能调配力度,为“工业强省”战略提供可靠运力保障。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石油、煤炭、化肥和粮食等重点物资给予全力保证。加强与省经贸委的沟通协调,将省经贸委确定的运力分配方案纳入到月度运输方案中,优先计划、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卸车,确保了重点物资运输。2007年,我局重点物资石油完成731.3万吨,同比增长44.6%;钢铁完成557.5万吨,同比增长24.8%;煤炭完成2126.96万吨,同比增长13.7%;粮食完成174.6万吨,同比增长19.2%。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对有条件的车站采取路企合作的方式,建成了绿化、平凉等7个战略装车点,实现了整列承运、整列装车、整列挂运,甘肃省35家重点企业铁路运量增幅高于全局运量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