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房里的“猫逮老鼠”游戏

2007-12-29邓亚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6期

  国外学校不仅电脑桌椅的高度、电脑桌的空间分配等比较人性化,而且在座位安排上比较灵活,教师和学生都能很轻易地看见对方,方便地进行对话。在我国,中小学的计算机机房,在座位安排上不外乎两种方式:要么是像普通教室那样横行竖列码得整整齐齐;要么是稍微变通一下,竖排成四列,每两列学生中间隔着电脑桌相对而坐。
  相比前者而言,四列的座位排列方式更符合现在呼声极高的小组合作(协作)学习。这种座位安排,不仅可以让坐在同一列的学生轻松地交流探讨,而且方便教师在巡查过程中随时走近每名学生,了解其学习情况。普通教室标准的座位排列方式,虽然在面积使用上相对节约,但存在许多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弊病。如教师上课时一般都是站在机房的最前边,与前排学生容易交流,要想与后排学生拉拉话儿都不那么简单了。学生练习操作时,教师往往只能对靠近过道的学生多一些照顾,对座位相对靠里的学生进行指导就要费时费力得多。
  我校现有两个计算机机房,采用的是普通教室的座位排列方式。在机房里上课有时候感觉就像在打仗,需要调动全身的细胞来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举手投足。在机房这个特殊环境里,学生对老师并没有多少惧怕的感觉,想方设法跟老师捉迷藏却成了主旋律。猫鼠关系到了机房里则变成了一种和猫逮老鼠差不多的游戏节目,其最终目的无非就是打游戏、聊天、听歌、看体育新闻等等。几乎在每个班上都有那么几个小家伙,对什么样的教学活动都不感兴趣,唯独以与老师在机房里打游击战为豪。
  我校机房没有配备大屏幕投影仪,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和任务讲解,需要通过电子教室软件来控制学生机。起初,学生对此还可以接受,但随着师生之间越来越熟悉,每次“广播教学”有些人就开始不愿意了。有的把头埋在显示器背后趁乱起哄,几次之后觉得没多大意思,便开始琢磨其他的路子。有几次课堂演示的时候,我发现几个平时爱吵闹的学生居然没多大反应,于是抬头向他们的座位看过去,隐约发现似乎另有状况。我结束控制,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的主窗口查看学生机,发现这些学生的机器在教师机上显示为黑色,即学生端机器没有登录。我很纳闷,按道理说只要学生机一启动,电子教室的学生端就会自动登录,而且不允许自行退出。难道是他们把机器关了?我带着不解,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到教室最后面,远远地观察几个目标人物的动静,却意外地发现那几个家伙正玩游戏玩得起劲呢,旁边的学生则是看着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羡慕不已。我不免心生疑惑,经过再三思索,决定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我在课堂的适当时候,将这些学生单独请到教师机座位旁边,专门备了一把椅子让他们坐下,小声与他们进行谈话,决定各个击破。我先询问当堂课的学习内容他们是否能够掌握、练习完成的情况如何,等他们放松了对我的戒备之后,我便直截了当地问他们是如何退出教师机监控的。得到的结果居然是五花八门:最简单可行但会失去上网条件的是偷偷拔掉网线;稍微进步一点的,在开机时进入安全模式轻松退出学生端;还有更“智能”的,将网络连接属性中TCP/IP指定的IP和DNS改为自动获取。听过之后,我又对这些方法的来源渠道感到好奇,追问之下居然也是“英雄所为,各有出处”。有的说小学时就知道;有的是自己“瞎”琢磨出来的;有的是从其他班级打听过来的;有的是分析帮助文件发现的;还有的是在网上千搜万求寻见的等等。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我不禁心生许多惊讶,原来简单的课堂背后竟也有这么多鲜为我知的背景演绎。
  随后,我便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首先对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表示欣赏,然后鼓励他们在学习时也能发扬类似的敢于发现和尝试的精神。与此同时,提醒他们在课堂上还是要先学习并掌握好当堂的知识和操作,我会随时对他们进行抽查。我要求他们不要把这些方法在同学中间传播,以免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些同学乐得不受批评还领了表扬,在以后的课堂上虽时有反复,但总体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而我也在与学生进行“猫逮老鼠”游戏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规有了更深的一些思考。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