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遗传病》教堂设计
2007-12-29李志文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7年2期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通过一个调查,两个资料搜集和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以及生物调查的技能和方法。本节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调查人类遗传病情况,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提高生物技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级学生对遗传与进化部分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和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由于学生对人类自身的遗传病相关知识很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思考与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归纳总结得出人类遗传相关知识。
三、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生物素养和生物技能
(2)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
四、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五、教学难点
人类遗传病调查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六、教学方法及教具
“洋思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策略
由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疾病,通过讨论归纳得出人类遗传病的定义及人类遗传病的特点,接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人类遗传病的分类。在掌握人类遗传病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设计调查报告,培养生物技能,最后讲授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个人都想拥有健康、高质量的生活,而这世界上却有一部分人因身体疾病而不能拥有健康,这些人的生活有着不为常人所知的痛苦。
教师:大家能否列举一些常见的疾病?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记录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是家族性、先天性疾病。
(二)归纳遗传病定义
通常指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遗传病的特点:(幻灯投影)
1.先天性:在胎儿发育的早期,疾病就往往已经形成。常造成胎儿在宫内死亡或生后发病。
2.终身性:大多数患者是终生患病,常造成患者终生痛苦。
3.遗传性:常表现为明显的家族史,并在家族史的世代间按一定规律传递和发病。
(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人类遗传病的分类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幻灯展示部分遗传病的图片,加深对遗传病的认识。)
(五)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教师:究竟这些遗传病在人类中发病的几率有多高呢?有什么办法了解到某一种遗传病的发病几率呢?
学生: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够得出结论。
教师:如何进行调查?具体如何实施?现在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制定出合适的调查方案,然后请个别小组演示调查过程与方法。
教师:请个别小组长在电教平台演示制定的方案。(教师对其进行点评)
教师:主要检查学生进行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过程、调查分工。设置以下问题进行检查
(1)你们小组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查?
(2)小组内各成员的调查范围是什么?
(3)你们采用哪些方法获得调查资料?
(4)在调查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准备怎样克服?
(六)遗传病监测和预防
遗传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1.进行遗传咨询。基本方法步骤:(阅读教材P92)
2.产前诊断:指先天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在胎儿期的诊断。它不同于一般的产前检查,是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对胎儿进行的特异性检查,以便在早孕期或中孕期对异常儿做出诊断,及时治疗或处理。
3.提倡“适龄生育”。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结婚的年龄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4.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七)遗传病监测引起的社会问题
遗传病监测与社会伦理有关,从而让学生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作用,提醒学生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时,要考虑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要符合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
提问:(1)除医生和家人外,哪些人想知道基因检测的
信息?
(2)为什么这些人想知道个人的遗传信息?
总结:遗传病监测会引起个人就业、购买保险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八)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及其意义
将学生分组,不同小组搜集不同方面的资料,如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社会伦理道德观产生哪些影响等等。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幻灯片,准备下一节课进行表达与交流。
(九)课堂评价
要求学生完成教材P94练习及补充
1.下列各种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病的是( )
A.原发性高血压 B.抗维生素d佝偻
C.猫叫综合征 D.夜盲症
2.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可采取的检测手段有( )
①B超检查 ②羊水检查
③孕妇血细胞检查 ④绒毛细胞检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十)课堂小结人类遗传病的分类和监测与预防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生物的技能和素养也得到提高;也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实行了探究性教学。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运用多媒体把比较枯燥的、理论性很强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处理,为学生提供大量遗传病图片供学生了解,化抽象为具体,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教学。在调查人类遗传病的教学环节中,把实践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表达、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能敢于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生物技能的同时,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也得到提高。
另外,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一定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每一个观点,赏识学生的每一个成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人类遗传病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只是关心到调查结果,而忽视了学生调查过程所使用的方法、过程、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没有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这有待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责任编辑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