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气质发展及其对学校教育实践的作用

2007-12-29彭菲菲

世界教育信息 2007年9期

  [摘 要] 近年来儿童的气质和个体差异的研究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从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巴特等人的气质研究出发,介绍了气质的划分及气质中与自我调节联系最紧密的努力控制的研究,并根据目前研究的现状,提出气质理论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气质 自我调节 努力控制 学校教育
  
  儿童发展中的个体差异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其中气质和自我调节能力是造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基础,是儿童对刺激反应的外在表现方式,具有先天性、生理性和中度稳定的特点。自我调节则涉及了儿童的个体能动性和更灵活的控制方式,同时气质的某些方面决定了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借助脑成像技术和人类基因图谱,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更深入地考察气质及自我调节。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巴特(M.K. Rothbart)和她的同事经过多年的气质研究提出了努力控制(effortful control)的概念,建立了执行性注意(executive attention)和努力控制的联系,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儿童气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努力控制的界定
  
  1. 努力控制提出的背景
  儿童气质研究的先驱是托马斯(Thomas)和切斯(Chess)。他们根据临床经验和生活常识出发,把气质定义为一种行为风格,用“怎么样”而不是“什么”或“为什么”来界定行为,并把气质分为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阈限、反应强度、心境、注意力分散度、注意广度和持久性九个维度。
  张雨青等人将托马斯和切斯的气质量表译成中文,并对大陆儿童进行了测查,通过因素分析并没有证实这九个维度的气质结构。马丁(Martin)等人在一篇综述中,对运用托马斯和切斯及其衍生量表进行儿童气质测量的12个大样本的因素分析表明,这些研究结果均未能证实托马斯和切斯九维度的气质结构。可见这个九维度的儿童气质结构缺乏研究的一致性,其科学性尚有不足。
  罗斯巴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儿童特定情绪的反应性、动机、注意系统及注意特征入手,深入探讨了儿童的气质构成。她把气质看作个体社会化、认知和人格发展的一种综合表现,气质的含义是个体在活动性(reactivity)和自我调节上的不同。活动性代表的是个体在动力唤醒、情绪性和指向性上的差异。自我调节代表的是调节这种活动性的过程。接近或躲避(或行为抑制)的趋向及气质的努力控制均为个体的自我调节过程服务。罗斯巴特的气质理论可以帮助研究者在气质研究中同时考虑个体差异的最初状态、早期情绪和注意系统的发展。
  努力控制来源于罗斯巴特对儿童气质的父母评定问卷的因素分析,她认为幼儿的气质结构主要有三个维度:(1)外倾性,包括活动性水平、社会性、冲动性和高强度的愉悦感;(2)负情绪,包括恐惧、愤怒或受挫、不适和悲伤;(3)努力控制,包括注意的集中或转移、抑制控制、知觉敏感性和低强度的愉悦感。
  气质维度的新划分,尤其是努力控制的提出对于气质心理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尽管气质研究者从发现气质的基本维度出发,但他们在研究中也证实了社会化、人格和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对儿童个性的影响。这些过程包含了情感和与之相关的动机系统、动机活动性和注意。因此我们在对气质努力控制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更全面地考虑诸如执行性注意、动机和情绪的作用,克服以往研究中的问题。
  2. 努力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罗斯巴特把努力控制定义为抑制占优势的反应,目的是完成劣势反应,察觉出错误以及按计划执行的能力,包括个体随意调动执行性注意,允许儿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反应倾向。在罗斯巴特的气质结构中,努力控制是气质与自我调节联系最紧密的一个因素,它可以用来表示自我调节机制的一种类型,或称为自我调节的气质方面。
  为什么努力控制对气质和自我控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早期的气质理论模型强调,我们的行动方向被积极/消极情绪或激活水平影响,我们的行为大都被这些倾向所驱使。使用努力控制,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接近我们畏惧的情景,抑制我们期望的行为,并从事那些我们本不愿进行的活动,其中控制的效果取决于情绪过程中努力的强度。可见,作为气质的一个因素,努力控制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调节能力。
  努力控制的建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气质如何对个体的自我调节产生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并且它对于理解气质如何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也至关重要。目前有许多心理学家都接受了这一概念,并进行了广泛研究。
  
  二、气质努力控制的发展
  
  1. 发展阶段
  努力控制最早出现在儿童6~12个月,2岁以后迅速发展,并且可以一直持续到儿童7岁左右。科汉斯卡(Kochanska)对9~45个月儿童的两个大型纵向研究中,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置了不同的难度测试,评价儿童努力控制的发展。这套测试主要包括延迟等待、减少身体活动、按信号抑制或执行、努力注意和轻声低语。结果发现,22~33个月的儿童努力控制能力稳步提高,其中女孩比男孩表现更好。30个月以后儿童在任务上的表现具有高度一致性,这表明他们的努力控制能力是随年龄增长逐渐发展起来的。儿童在努力控制上的得分也随着年龄增长而趋于稳定。科汉斯卡等人进一步追踪了纵向研究的样本,指出儿童45个月时,努力控制成为了一种高度连贯、稳定的人格特征。同时努力控制还可以预测儿童73个月时出现的少量行为障碍,而且有证据表明,个体努力控制的水平在儿童期和青春期也保持稳定,如学前儿童延迟满足的时间能够预测儿童青春期时的注意集中水平。
  2. 发展机制
  努力控制是如何发展的呢?有关其机制问题,罗斯巴特和她的同事们也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罗斯巴特认为,儿童早期在情绪、活动性水平和注意方面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反应性和自我调节的生理机制。当这些机制的敏感性有变化时,相同的刺激会引起不同的结果,即导致他们在注意的自我调节能力方面出现差异。其中执行性注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情绪和自我调节变化,可以说执行性注意是努力控制发展的基础。
  执行性注意能够帮助个体自觉分配其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性,如接近、恐惧和愤怒的倾向。儿童在注意能力上的差异会影响他们抑制反应的倾向,获得额外更多信息及执行那些不会得到立即奖励的反应、计划,如在某些情况下即时满足是不被允许的,儿童就能够利用自己的注意力来抵抗诱惑和完成延迟满足。当面对危险刺激时,儿童能够通过接近环境中的安全资源来抑制他们的恐惧。
  努力控制的生理基础位于大脑的前扣带回和外侧前额皮质。脑成像研究显示,努力控制能够激活大脑与执行性注意相关的神经系统网络。最近的气质研究已经证实神经系统领域中的独立网络执行着完成和维持警觉区域的任务,指向感官输出和思维情绪的主观控制的功能。这个网络就包括了前额叶皮质区、前扣带回和基本的神经中枢,后者被认为与执行性功能有着密切联系,而前额叶皮质也是儿童自我调节发展的生理基础,它能够控制儿童的行为抑制能力。
  
  三、气质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气质研究为我们的儿童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在气质理论中,个体早期在情绪、活动性水平和注意上的差异是在大脑系统中儿童的反应性和自我调节基础上产生的。对于儿童来说,并不是相同的刺激都会产生相同的反应,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或轻度或强烈的恐惧、挫折感或兴奋。在入学的时候,儿童气质会影响他们对于学业目标的挑战和学校要求的适应程度。儿童在学校中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均与其自我调节有关,它会影响儿童如何描述评价自己、学校、教师和同伴。
  
  气质对人格和学校的影响要从多方面来考虑。首先,气质涉及了儿童情绪反应的强度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关的行为。儿童在气质倾向和行为能力强弱上会表现出差异。儿童的情绪调节与执行性注意发展有关,有些学龄儿童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而另一些儿童却能很轻松的掌握,如有些儿童在接触新环境时会表现出迅速适应和冲动,毫不畏惧,注意力控制也相对较差,而有些儿童则很容易为环境所控制,表现出强烈烦躁和沮丧情绪。有些儿童的气质特点表现出不易受外在刺激所感染,因此这些儿童不容易受到教师的语言或行为的影响。
  其次,不仅儿童的气质特征会影响他们对学校的适应,这些特征反过来也会影响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托马斯和切斯(1977)提出了良好拟合度的概念,用来描述儿童的特征、能力和气质是满足环境的要求和期望。良好拟合度的概念提供了考虑儿童和班级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框架。维持班级秩序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当教师遇到可能会对班级产生潜在威胁的行为时,他们必须迅速地作出反应。拟合度差能够导致儿童的表现与教师期望的或可以接受的行为间产生冲突。
  再次,一般来说教师对于“好学生”应具有的品质在头脑中会有一个概念。这些品质通常包括了气质变量,诸如较高注意力广度和适应性及较低的活动性和反应性。当学生越接近这些品质时,越会被看作是较好管教的,相反,则会被看作不好管教。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品质也与这种搭配相近。在一项研究中,马丁报告了注意力分散和注意能力低的学生会受到教师更多的批评。普利斯发现当教师认为学生有能力完成,但其并不尽力,自控能力也较差时,他们可能会使用更严厉甚至强制的手段来教育学生。
  最后,增加对儿童个体气质差异和与之相关的适应能力的理解,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把焦点从“儿童是故意做出错误行为”的这种消极归因转移到积极的问题解决上来。教师要知道儿童的气质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作用,还能够降低师生间的冲突,当儿童感到被接受或被尊重时,师生关系的焦点就会从指责转移到支持上,儿童也不会感到被迫去花费精力来捍卫自己,并且他们会更倾向于从多个角度来考虑解决问题。
  但是气质并不能够完全解释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儿童在班级中的表现也与家庭的社会化影响和入学前的经历有关。那些家长给予无条件支持的儿童可能会有更稳定、积极的自我评估,而那些家长拒绝或有条件支持的儿童的适应性则会较差。
  
  四、气质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应用
  
  气质努力控制的研究对于考察气质在个体上的差异,尤其是自我调节方面的差异有重要作用。儿童努力控制能力的发展与未来的社会适应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那些在班级中学习表现吃力的儿童,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并不会产生令人注意的效果。那些更加顺从的儿童在班级中很容易被忽视,他们在班级中并不会明显地表现出兴奋或破坏,也很少得到鼓励,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失望情绪。教师应注意与这些儿童一起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奖励儿童的每一点努力,通过奖励效果,减少儿童的失望。这样儿童就会更集中关注自己的表现,而不是盲目与他人比较。
  教师还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气质特点来处理儿童的表现倾向。如对易恐性的儿童逐步介绍新信息和新环境,直到他们适应,让儿童在新环境中有一种相对积极的经历。对于那些对过度刺激敏感的、对喧闹的环境感到压力和疲劳的儿童,安静的地方能够帮助他们恢复,而那些非常活跃的儿童则需要精力的发泄,应该给他们提供充分的练习或活动的地方,因此课外活动也可被用来辅助教学。
  
  参考资料
  1 Pos